关于孔子的事要短的 事的名字 说清楚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8 12:37:08
关于孔子的事要短的 事的名字 说清楚啊
关于孔子的事
要短的 事的名字 说清楚啊
关于孔子的事要短的 事的名字 说清楚啊
众所周知,鲁国的大半股份,是持在了季孙、孟孙、叔孙三家.这三家是二百年前鲁桓公的后人,所以号称“三桓”.
这时候是公元前六世纪.
“孟孙、叔孙、季孙”,如果你觉得不好记,只需记住“仲、孟、叔、季”四个字就行了,它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鲁桓公的儿子里边,老二庆父一支成为“孟孙”,老三叔牙一支成为“叔孙”,老四季友一支成为“季孙”.“季孙” 最显赫.
“三桓”并非生性残暴,整天赤裸裸想蚕食国君大权.实际上,他们如果不掌握一定政治权力就难以庇护其家族,仅仅依靠经济势力是不足以保室宜家的.国君的权力向这三大家族被迫转移,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三桓”也做了很大努力,他们注意抚慰人心,收拢百姓,建立了一个nice的人际环境,适合家族的持续发展.比如说季孙氏的第一任掌门人季友,是有名的贤人,第二任季文子更是贤名远播国外.他家里小妾都不穿帛,不涂雪花膏,厩马都不吃粟,虽然有巨额存款,但绝不露富.于是人心归附季孙氏家.
君权旁落也不是坏事,它实际是“一元寡头政治”向“多元贵族联合体政治”(类似罗马元老院)的递变,带有一定贵族民主色彩.但东方人毕竟喜欢让一个人说了算而不是多人发言,我们伟大的“保皇党”大圣人孔子,因此非常看不惯“三桓”的分享君权,总是伺机骂他们犯上,骂他们礼崩乐坏,乃至“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孔子于是提出“君君、臣臣”的主张,臣子要听君主的话,给君主磕头,不许僭越,以便实现隆主、崇君.韩非子也说:“腓大于股,不能趣行”——小腿比大腿还长,人就没法走路了.儒家和法家在尊君的本质这一点上是一丘之貉.
尽管“君君、臣臣”这套主张,用心良好,是替君主张目的,但在霸权强起、乱云飞渡、受分封家族势大的春秋时代,它像道士的黄表纸,只能蒙蒙诚恳的老实人.于是孔子带着自己的观点四处碰壁.但同样是这个主张,在随后的2000年里,却成了中央集权的统治者们餐桌上最受宠爱的一道“儒家”之菜.
话说回来,“三桓”到底都怎么“坏”了呢,要讨孔子的骂?“三桓”家族在200年中,最上纲上线的错误,是把国有资产私有化(其实是“国君资产”三桓私有化).在鲁襄公11年(公元前562年),鲁国被三分公室了.“三桓”把鲁国军队分成四半,季孙氏取其二,孟孙氏、叔孙氏各取其一.“三桓”各自拥有战车一千乘,抵一个中等诸侯国军了.
手里失去军队,公室开始卑弱,鲁襄公招待晋国使者吃饭,行射礼,想找几队善射的人都没有,只好去大夫家里借.
45年后,“三桓”更把鲁昭公驱逐出境.实际上,这次是鲁昭公自找的,他在几个“左派”的怂恿下,趁“三桓”闹内讧,居然攻打“三桓”中最厉害的季孙氏.季平子得到另外“两桓”的支援,使鲁昭公失去信心,又羞又恨,只好出奔,颠沛展转于齐、晋两国,八年后客死异乡.
这位可怜的鲁昭公长着一副大胡子,据说他十九岁的的时候还是孩子气(“犹有童心”).他二十七岁时曾经去楚国出差,楚灵王安排了一个同样的大胡子侍候他,站在鲁昭公旁边像克隆人似地跟着鲁昭公,别有趣味.在这个古代小品演完以后,楚灵王还送鲁昭公一把宝弓,旋及舍不得了,又要回去了(这帮大孩子).
鲁昭公也是太天真,贪心不足,非要打破君臣间世代沿袭已久的权力格局,要通吃三家,鸡蛋碰石头,结果自取其辱.鲁昭公在流亡过程中还一度骑马——这是史书上关于中原人骑马的首例.估计他像唐僧一样,骑着马,在徒众追随下流外八年,客死晋国.
鲁昭公死后,他弟弟被“三桓”立为鲁定公,有名无实.
“三桓”的坏处,大约就是上侵君权,但是不宜把他们想象成三个魔王.即使在他们和鲁昭公动手的时候,季平子还是拱手卑辞,只做自卫,不做进攻.鲁昭公逃跑以后,季平子还光着脚,穿着素色麻衣,跑到晋国请罪,伏地请鲁昭公回来继续当国君.虽然这只是做秀,但毕竟还尊重国君那一席之地的嘛.
“三桓”的势力不论如何嚣张,始终不肯篡夺国君的位置,这也是鲁国礼义之邦的文化使然.(齐国国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国君没几个善终的,包括齐桓公在内.最后齐国还是被陈氏篡了权)
不管孔子怎么诅咒,由于“三桓”对于民众极力讨好和善待,人们前来依附,“三桓”的盘子越坐越大.他们爱民如“侄”,即便驱逐了鲁昭公,人们也并无意见.
类似“三桓”这样的强宗大族,各国都有,它们多是在春秋早期开始形成确立,获得封邑.到了春秋中期,这些强宗大族有的上升,去欺负国君,有的开始衰败,灭族的灭族,流放的流放,到了春秋后期就变得寥寥无几.
一部春秋史,就是一部大家族的兴衰史.
伴随着多数家族的衰弱和淘汰,有的家族则在不断崛起.晋国的赵、魏、韩三族,以及齐国的陈氏一族,不但没有衰灭,反而最后上升为了诸侯.
而鲁国的“三桓”家族,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他们到了春秋末期,不可避免地走着下坡路,其标志就是“陪臣执国命”,即家臣掌政,被家臣革了他们的命.
“阳虎”先生,就是藏于“三桓”家族内部的家臣,“三桓”的大克星、大祸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