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1 20:14:56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一、培养孩子好问的好习惯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来自于头脑中的疑虑.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培养孩子好问的好习惯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来自于头脑中的疑虑.孩子由于年龄小、知识少、社会阅历浅等原因,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头脑中有许多的问号,所以频频向家长提问.家长应该耐心地给孩子解答,但有的家长极不耐烦地责怪孩子多事,家长不知这样做是在扼杀孩子的好学幼苗,是在暗示孩子别想问题.所以,家长要爱惜孩子的好奇心和好问心理,并且经常引导和启发孩子发问,刺激孩子的大脑积极思维,达到提高智力的目的. 二、培养孩子大胆实践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要问:怎样才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引导他积极思维呢?途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放开孩子的手脚,让他大胆的实践.儿童的实践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直接参与其它孩子的游戏活动,各种文体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各种知识.有的家长过分注意孩子学习成绩,给孩子买了许多质量不高,重复性的作业,双休日不让孩子出去玩.可是家长不知,玩能让孩子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如交际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第二种实践是指间接实践,这种实践主要是指孩子通过学习他人已有成果的活动,如听课、读书、看电视等等.对孩子来讲,两种实践活动互相补充,缺一不可.通过实践,孩子可以获取知识,同时通过实践发现“疑问”,促使他积极思考. 三、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让孩子发现问题,除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外,还要有善于观察的好习惯,观察是启迪孩子思维的最基本途径.观察也是创造的基础,瓦特就是在观察热水汽顶起壶盖的现象,创造发明了蒸汽机.建议家长注意培养孩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生活、观察社会现象.我曾听说一个孩子非常喜欢冬天的雪,每逢雪天就和小朋友在室外打雪仗、堆雪人.忽然有一天他问他的爸爸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他爸爸说:你喜欢雪怎么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呢?你自己观察吧?终于,他等到了雪天,他在外面站了很长时间,用手不断地接雪花仔细观察.观察后,他非常兴奋地告诉爸爸妈妈,雪花是由五个花瓣组成的……由此还写了一篇日记,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四、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当孩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时,家长不要急于告诉他答案,而要引导他独立思考,启发他思索.家长可引导孩子查阅工具书或资料寻找答案,告诉他这个问题可通过查字典、查百科全书、查辞海、查资料等等书目就可解决.你也可以故意告诉他,这个问题你不知道,你需要和孩子一起查找资料等方法.家长这样做,即可以激发孩子在学习上的探究心理,培养了孩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教给了孩子学习方法,使他终身受益. 五、培养孩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头脑灵活,随机应变的能力强,那就要培养孩子在解决问题要多角度思考的习惯,以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例如,大家都知道的一道题:“树上有五只小鸟,如果开枪打死一只,树上还有几只小鸟?”答案没有唯一,可以是一只,也可以是两只,三只,四只,五只或一只也没有等等.像这样的问题,有益于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六、培养孩子善于批判的好习惯 这里的批判不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批判,而是一种批判思维,也就是对某一种理论、观点敢说不,敢提出质疑,不相信权威.这种思维既需要孩子有勇敢的精神,又要有打破思维定势的能力.有的家长一听就觉得可能太难了,实质上并不难,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启发引导即可.如在孩子已知答案了,家长还要有意问一问为什么?或者故意反驳与孩子争辩.经常这样做,孩子就会养成一种习惯,在得到答案以后自己就会质疑.曾有这样一位一年级学生:在老师讲完堵塞的“堵”后让学生扩词,她组成“堵气”,老师纠正为“赌气”的是“赌”后,他不信,在下面和一个同学嘀咕了一会,拿出字典来查,然后点点头.一般的学生老师说什么信什么,可他却有一种批判的精神,十分难得. 七、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的好习惯 联想和想象是孩子思维的翅膀,联想、想象能力的高低可以看出孩子右脑开发的水平,右脑开发的好,孩子这方面的能力突出,而且富有创造力.有些家长很注意孩子这方面的能力开发,培养孩子对音乐、美术、语言等方面的兴趣或特长,这些无疑有助于孩子联想和想象能力的开发.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培养孩子联想和想象能力.如:看到一幅画,可问孩子你想到了什么?看到某种实物问他像什么?(旅游景点的名字就是人们想象的结果)或等孩子阅读一篇文章后,让孩子想想文章描绘了什么图画等等,以训练孩子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它既需要家长耐心地教育和思索,更需要家长根据孩子的特点扬长补短,使孩子的心智得到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