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写《别了,我爱的中国》的时代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9 06:55:38
郑振铎写《别了,我爱的中国》的时代背景
郑振铎写《别了,我爱的中国》的时代背景
郑振铎写《别了,我爱的中国》的时代背景
郑振铎(1898.12.19-1958.10.18),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史家、藏书家和目录学家.笔名西谛(C.T.)、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长乐,1898年12月19日生于浙江永嘉,1958年10月18日出国访问固飞机失事遇难.1918年考入北京铁路管理专科学校.“五四”运动中,与瞿秋白等人创办《新社会声》旬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以后又参与成立进步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1921年从铁路专校毕业后到上海,进商务印书馆任编辑,1922年接替沈雁冰(茅盾)主编《小说月报》.1927年出游欧洲英法等国,1931年起任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教授.1935年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一直在上海从事进步文化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长、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文化部副部长等职.曾主管过图书馆工作,对文献收藏及图书馆事业发展烦注了心力,取得很大成绩,例如曾于1950年主持图书分类法座谈会,提出集体编制分类法的主张,为中国现代分类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郑振铎喜好藏书,收集图书不遗亲力.无论国内、国外,每到一地部尽力搜访.到1932年“一.二八”事变前,已有藏书100多箱,计2万多册.其中大半在上海毁于战火.抗日战争前夕,他留在上海,组织文献保存同志会,四处奔走,为国家抢救了大批珍贵文献.他藏书注重实用,为用而藏.所收偏重于文学著作,对诗经、楚辞、明清人文集、戏曲、弹词、宝卷、版画等图籍收集尤其齐备.经过几十年努力,藏书积至1.7万多种,近10万册.北京图书馆所编《西谛书目》可见其收藏概貌.他很重视版本考订,每收一书,必详读深究,并撰写题跋.所写题跋六部分已收入《劫中得书记》(1956)和《西谛书话》(1983).他还亲自编写书目,有《西谛所藏善本戏曲目录》(1937)、《西谛所藏散曲目录》(1937),以及《西谛所藏弹词目录》、《清代文集目录》(均未刊)等.他还收藏有大量书目及目录学著作,仅北京图书馆普通线装书库一处就收有他的书目500多种.在他去世后,其全部藏书已由家属捐赠给北京图书馆 .
《别了,我爱的中国》是郑振铎同志在二十年代被迫只身离开祖国和亲人远涉重洋时写的.细读这篇课文,作者的真挚而又深沉的爱国之情充满字里行间.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样感人的文章,我们又怎样把这种感情让学生有所体会呢?我们知道郑振铎同志(1898—1958)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倡导者,“五四”运动后,他和茅盾等共同发起成立了文学研究会.从“五卅”运动到“四·一二”蒋介石叛变革命期间,和茅盾等创办《公理日报》,揭露英、日帝国主义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