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洞庭》李白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游洞庭》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是人怎样的情怀?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7 12:20:07
《游洞庭》李白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游洞庭》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是人怎样的情怀?
《游洞庭》李白
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游洞庭》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是人怎样的情怀?
《游洞庭》李白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游洞庭》这首诗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是人怎样的情怀?
唐乾元二年(759年)秋,李白终于从流放夜郎的途中遇赦归来,抵达岳州,这时,他的族叔刑部侍郎李晔正贬官岭南,二人在岳州相遇.在此之前,中书舍人贾至,也是李白的一个朋友,被贬到了岳州.同样的遭遇,相通的心境,三人于是相约共游月下洞庭,李白在这次游湖中写下了七首诗.其中一首这样写道:“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全诗即景发兴,幻想生情,塑造了一个泛湖飘流、沐月飞升的主人公形象,表现出诗人心无羁绊,自由自在的人生追求.首句写景,措语天然,惹人联想.洞庭胜状万千,四时之景各异,此句独云“秋水”,明点节令,暗示湖水之清澈澄明.“无烟”二字则进一步写出湖上夜空的清朗——因为秋高气爽,月白风清,故觉长烟一空,分外光明.全句从水清写到天清,皓月千里,波光粼粼,水天一色,空明生辉,给人以人在画中游,心在空中飞之感.其余三句纵情幻想,发清狂之思,抒自由之情.一想随浩浩秋水,沐朗朗清辉,泛舟天宇,神游世外.“耐可”,“哪可,安得”之意,用疑问语气表达诗人心纳万象,神仪自由的浪漫情怀.“直上天”三字下得干脆决绝,看似异想天开,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超越现实,飘然出世的愿望.二想赊皎皎秋月,诉款款心曲,明月相照,诗心空明.“赊”字有向洞庭乞借之意,拟湖为人,奇幻生趣.八百里洞庭俨然一位大美不言,巨富无形的主人,拥有湖光山色、清风明月等等无价之宝,而又十分慷慨好客,不吝借与.著一“赊”字,人与自然娓娓对话,灵犀相通.久茹生命不自由之苦楚的诗人正是在这种与自然的深心契谈,默会交流中倾诉郁闷,愉悦心灵,从而获得身心自由.同时,“赊”月入怀,据为己有,可见诗人对月早已心向神往,珍爱有加.“月”寄托了诗人高洁脱俗,自由天真的心性,也折射出诗人对功名富贵,利达荣辱的厌恶和鄙弃.洞庭赊月,只有奇幻浪漫如李白者才想得出,也只有洒脱不羁,天性自由如李白者才配得上.三想泛一叶孤舟,入白云酒家,把酒临风,赏月抒怀.风清月白的良宵不可无酒,天宽地阔的世界不要收心,那么就狂歌痛饮,醉卧云天吧!李白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性情在白云明月之间被挥洒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是这样借夜游洞庭发感,托清风明月抒怀,无一字不是奇思异想,无一语不是自由心声.饱尝流放禁锢之苦的李白,终于在洞庭湖光山色的辽阔天地中找到了渴盼已久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