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读后感 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2:11:08
春夜喜雨读后感 急
春夜喜雨读后感 急
春夜喜雨读后感 急
杜甫《春夜喜雨》是一首情感饱满千古流传的好诗.其内容为:“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首诗我读了许多遍,读一回,有一回的收获,我把这些体会记下来,以指导我今后写诗.
写自己亲历之事.这样的诗最贴近生活.看杜甫之诗多亲历之事,如《三吏》《三别》《江畔独步寻花》等,有写个人生活的,身边生活的,亲人生活的;也有反映国家遭遇的.随着阅历的增加,其诗歌所涉及的内容不拘一格,非常广泛.又由于多是亲历之事,有感而发,所以杜诗自然就很感人.
写真情实感.不管写什么诗,都是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由于是写真情实感,笔下就像有神助,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重要条件,但我认为真情实感是下笔如有神的更为重要的条件.只有胸怀真情实感,想象、联想、通感、灵视才有牢固的基础动力和方向.否则,就是空中楼阁,一切都无从谈起.那些无病呻吟的诗、矫揉造作、故弄玄虚的诗读起来真让人恶心.
遇事而作.是现实主义诗歌一个重要的标志.遇事才能有感而发,写出的东西才能具体深入,情感就在心中,语言表达是否到位一目了然.同时,通过以小见大、以小通大,小事就不是小事.这可以防止写出的诗空洞无味、泛泛而谈.当然还有遇景、境、情、感而作的.其实这都是同一个意思,都是现实主义诗歌重要特征.
情景交融,以景表达情感,含蓄有味.古典诗写作一个非常重要的写法.通过移情实现情景交融,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写出一种温馨宜人的情境.
以景作结.古诗多用此法,今诗也可用.这样的结尾耐人寻味,读来余味深长,深得诗之三昧.也告诉我,诗的结尾应如何写.如“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就把一种静寂温馨的感觉鲜明的表达了出来.
立足自我,诗的语言来自作者直觉的感受.眼耳鼻舌身心的感受是诗语言主要构成要素.如“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就是视觉语言.“花重锦官城”就是心灵感觉语言.
围绕主题写.“喜雨”就是这首诗的主题.八句诗都是紧紧围绕这两个字来写,凝练简洁到位.
平时观察要善于抓住特点及细微处,表达才能简洁、传神.同时用字也非常讲究:“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细”字的运用,形象鲜明简洁,又深入人心.
情感涌动,不得不写时写.此诗是因“喜”而作.没有“喜”,就写不出这诗.“喜”一定也是真“喜”.
整首诗具有自然性、整体性,客观性,含蓄性.春夜是主景,“晓看”是相对于春夜来说的.以时间为红线,运用典型材料表达情感.没有概念性的词句、主主观性的话、心里话,整首诗使人读来感到客观,自然、整体、含蕴.
敢于写真实的诗,尊重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发而为诗.这是诗人主体意识的体现,也是检验一个诗人是否自信的试金石.许多人不敢写自己的东西,觉得自己的东西不值得写.这是一种自卑的表现,古人在这方面做得比今人好,大胆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就是诗的价值体现.
心系人民.诗人心中不能光想着自己,要胸怀宽广,方有诗境深远.如果杜甫整天想着自己的处境,恐怕早就上吊自尽了.即使在茅屋被秋风所破,他还想到大庇天下寒士.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学习,这也是杜甫之所以能成为杜甫的重要原因.
语言自然含蕴平实优美.这首诗没有用典、没有用什么华丽的辞藻,也没有用现代派的高妙技法,只是用常见的手法,就写出了这首千古绝唱.值得好好思考,它的意义有待更深入探讨.
陈言务去.所谓陈言,即那些习以为常的,别的写诗人常说的,毫无新意,读后毫无感觉的,有形无内在内容的形象,都是陈言.对可有可无的句子、词语、俗语必须铲除,以保证诗的清新灵动脱俗有味.
想象、联想、修辞、通感、灵视等手法的贴切灵动运用是诗语言鲜活的保证.如“好雨知时节”就是运用拟人手法,使诗读来给人一种亲切感,一下子就能人心抓住.这也告诉我诗的开头当如何写.
只有融入生活,诚实生活,透彻理解生活,热爱诗歌语言技巧,具有一定感悟能力和较高的思想境界,不断深入挖掘,获得独特感悟,反复修改,才可能写出更多的好诗.
对实情、实境、实景、实感、实物的选择、巧妙运用、反复修改揉合,创造出这首大气磅礴,撼人心魄的诗.这充分告诉我们诗的立意不一定要奇特,但一定要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诗的共鸣性,是写诗的不可回避的一个大学问,也是诗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一点今后特别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