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古代诗人仕途失意了以后文章才显出色的诗句,最后好像叫什么‘词方工’的一句诗,想不起来了,就记得最后三个字叫“词方工”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03 03:06:20
说古代诗人仕途失意了以后文章才显出色的诗句,最后好像叫什么‘词方工’的一句诗,想不起来了,就记得最后三个字叫“词方工”
说古代诗人仕途失意了以后文章才显出色的诗句,最后好像叫什么‘词方工’的
一句诗,想不起来了,就记得最后三个字叫“词方工”
说古代诗人仕途失意了以后文章才显出色的诗句,最后好像叫什么‘词方工’的一句诗,想不起来了,就记得最后三个字叫“词方工”
朋友要找的文句,可能是“穷而后工”.这个意思最早是宋代欧阳修说出来的,他在给好友梅尧臣(字圣俞)写的墓志铭《梅圣俞墓志铭并序》(载欧阳修《居士集》卷三十三)中,备述梅尧臣的一生,如何困顿不通,穷愁感愤,但他为人,“仁厚乐易,未尝忤于物,至其穷愁感愤,有所骂讥笑谑,一发於诗”.梅圣俞的诗文,“其初喜为清丽,闲肆平淡;久则涵演深远,间亦琢刻,以出怪巧.然气完力馀,益老以劲.”欧阳修最后说:“余尝论其诗曰: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盖非诗能穷人,殆穷者而後工也.圣俞以为知言.”在梅尧臣墓志铭的铭文中,欧阳修写道:“不戚其穷,不困其鸣,不踬于艰,不履于倾.养其和平,以发厥声,震越浑鍠,众听以惊.”一个人,不因自己个人的境遇而闭住自己的嘴巴,也不因生活的困顿而跌倒沉沦.涵养他的和平之气,发出宏大震荡的声音,让听到的人都震惊了.这可以说是“穷而后工”的注脚.
其后,欧阳修编订梅尧臣的诗集,为之作序,更深入阐述了这个思想,全文录制在下面:
《梅圣俞诗集序》(载欧阳修《居士集》卷四十二)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於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於世者,多喜自放於山巅水涯,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於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後工也.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於有司,困於州县,几十馀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畜,不得奋见於事业.其家宛陵,幼习於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旣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於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於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於诗尤多.世旣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於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圣俞诗旣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已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其後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旣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馀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於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穷而后工”的思想,后来被许多文人演绎,也对此有很多不同的评论.写到诗中的,例如
宋 蘇轼《东坡诗集注》卷八《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二首》之一:
共为竹林会,身与孤鸿轻.秀语出寒饿,身穷诗乃亨.
又如
清 吴省钦《白华前稿》卷三十九《过卫辉与璞庵别处》:
林泉左右辙交通,曾记相逢雨涕中.事到眞穷天必佑,诗令共妒句方工.登楼客思偕王粲,赞府蛮音近郝隆.安得今年霏雪处,与君归辔并花骢.
需要说明一下的是,古人之所谓“穷”,不是指钱财方面的匮乏,而是指境遇方面的不能亨通,也就是朋友提问中说到的“仕途失意”.
再说明一点:欧阳修的《居士集》,查阅《欧阳文忠公集》可见.
感到前面几位的答案和推荐答案似乎都不太切合提问者的意思,故冒昧做了些查阅的工作在此,但古人文集中确实查不到“词方工”这样的诗句.谨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