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鲁迅《希望》全文及解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15:37:00
求鲁迅《希望》全文及解析.
求鲁迅《希望》全文及解析.
求鲁迅《希望》全文及解析.
每个人都应该经历那样一个“个体意识觉醒”的时期,对人生大彻大悟,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然后再从“自我”的小牢笼中跳出来,达到真正的“社会意识的觉醒”,走向人民大众.记得竹内好说过,鲁迅在某一时刻突然成为了自己(估计是抄佛经的时期),在那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变过(他没有盲从过别人).竹内好说的当然是鲁迅作为一个觉醒了的“人”没有变,但实质上,鲁迅又一直在变(他转向左翼是在变,但就那是他自己学习与思考的结果来说,他又没有变),这也就是竹内好又称他为“现役文学家”的原因.我们的时代曾有一段时间是以“绝望”作为某种可引以为骄傲的东西来标榜的,这离鲁迅的“绝望”相去太远,克薄地说,那是浅薄的矫情和做作;我们的时代也曾有一段时间信奉过廉价的“希望”,但那样的轻信带来的是轻易的放弃,而不是执着的追求和坚韧的斗争.但鲁迅的转变绝对不是诗人在“自我”的牢笼中可以达到的,必须面对现实,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必须认真地对待自己和世界(自己的迟暮和身外的青春).
希望
我的心分外地寂寞.
然而我的心很平安: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
我大概老了.我的头发已经苍白,不是很明白的事么?我的手颤抖着,不是很明白的事么?那么,我的魂灵的手一定也颤抖着,头发也一定苍白了.
然而这是许多年前的事了.
这以前,我的心也曾充满过血腥的歌声:血和铁,火焰和毒,恢复和报仇.而忽而这些都空虚了,但有时故意地填以没奈何的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这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中的暗夜.
然而就是如此,陆续地耗尽了我的青春.〔2〕我早先岂不知我的青春已经逝去了?但以为身外的青春固在:星,月光,僵坠的胡蝶,暗中的花,猫头鹰的不祥之言,杜鹃〔3〕的啼血,笑的渺茫,爱的翔舞…….虽然是悲凉漂渺的青春罢,然而究竟是青春.
然而现在何以如此寂寞?难道连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世上的青年也多衰老了么?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我放下了希望之盾,我听到PetǒfiSándor(1823—49)〔4〕的“希望”之歌:希望是甚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弃掉你.
这伟大的抒情诗人,匈牙利的爱国者,为了祖国而死在可萨克〔5〕兵的矛尖上,已经七十五年了.悲哉死也,然而更可悲的是他的诗至今没有死.
但是,可惨的人生!桀骜英勇如Petǒfi,也终于对了暗夜止步,回顾着茫茫的东方了.他说: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6〕倘使我还得偷生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
然而现在没有星和月光,没有僵坠的胡蝶以至笑的渺茫,爱的翔舞.然而青年们很平安.
我只得由我来肉薄这空虚中的暗夜了,纵使寻不到身外的青春,也总得自己来一掷我身中的迟暮.但暗夜又在那里呢?现在没有星,没有月光以至笑的渺茫和爱的翔舞;青年们很平安,而我的面前又竟至于并且没有真的暗夜.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一九二五年一月一日.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九日《语丝》周刊第十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
〔2〕作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不过我却又怀疑于自己的失望,因为我所见过的人们,事件,是有限得很的,这想头,就给了我提笔的力量.‘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3〕杜鹃鸟名,亦名子规、杜宇,初夏时常昼夜啼叫.唐代陈藏器撰的《本草拾遗》说:“杜鹃鸟,小似鹞,鸣呼不已,出血声始止.”
〔4〕PetǒfiSándor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诗人、革命家.曾参加一八四八年至一八四九年间反抗奥地利的民族革命战争,在作战中英勇牺牲.他的主要作品有《勇敢的约翰》、《民族之歌》等.这里引的《希望》一诗,作于一八四五年.
〔5〕可萨克通译哥萨克,原为突厥语,意思是“自由的人”或“勇敢的人”.他们原是俄罗斯的一部分农奴和城市贫民,十五世纪后半叶和十六世纪前半叶,因不堪封建压迫,从俄国中部逃出,定居在俄国南部的库班河和顿河一带,自称为“哥萨克人”.他们善骑战,沙皇时代多入伍当兵.一八四九年沙皇俄国援助奥地利反动派,入侵匈牙利镇压革命,俄军中即有哥萨克部队.
〔6〕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句话出自裴多菲一八四七年七月十七日致友人凯雷尼·弗里杰什的信:“……这个月的十三号,我从拜雷格萨斯起程,乘着那样恶劣的驽马,那是我整个旅程中从未碰见过的.当我一看到那些倒霉的驽马,我吃惊得头发都竖了起来……我内心充满了绝望,坐上了大车,……但是,我的朋友,绝望是那样地骗人,正如同希望一样.这些瘦弱的马驹用这样快的速度带我飞驰到萨特马尔来,甚至连那些靠燕麦和干草饲养的贵族老爷派头的马也要为之赞赏.我对你们说过,不要只凭外表作判断,要是那样,你就不会获得真理.”(译自匈牙利文《裴多菲全集》)
以上摘自 http://wzfeng1977.blogbus.com/logs/4922997.html
以下摘自 http://zhangsheqi.bokee.com/viewdiary.14303267.html
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
-读《希望》谈希望
有位网友说:“鲁迅说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写出《希望》!但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在鲁迅吧有多少人知道?”这是实在话,不仅鲁迅吧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自以为知道的人,他所知道的也只是他对鲁迅的希望所做的有根据的或无根据的揣度而已,实际上是自己希望的鲁迅的希望,与鲁迅本人的希望虽有可能是接近的,但更多的是相差甚远.然而,人们明知如此却还是自以为是地研究、探讨、阐释“鲁迅所说的希望是什么?”,就如我现在似的一边读着《希望》,一边想着“希望”,一边琢磨如何谈“希望”.大家都说“人是万物之灵”,但在有些问题上人比万物灵不到那去,有时还显得更傻.不过,我想这“吧”里之所以热闹,可能全靠网友们的这点傻劲吧?
鲁迅的《希望》是不是说了鲁迅的希望了呢?没说,但也说了.之所以说“没说”,是因为《希望》这篇散文诗,是作者因见了青年的沉沦而创作的,是因失望才写《希望》,实际上写的是我的失望乃至绝望.
在《希望》中我们看到,当“血腥的歌声”过后,留下的是一片空虚,然而我为了抗拒这空虚的袭来,不得不拿起自欺的“希望之盾”:
“但有时故意填以自欺的希望.希望,希望,用希望的盾,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袭来,虽然盾后面也依然是空虚的暗夜……”-《希望》
如果“希望”只是“自欺”,“希望的盾”压根就不能抗拒“空虚的暗夜”,那不是失望又是什么?而当我认为“身外的青春也都逝去”,只能“一掷我身中的迟暮”去“肉搏这空虚中的暗夜”时,我其时已经处于绝望之中了.
虽然说《希望》写的是作者的失望乃至绝望,但同时也写了希望:“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这写的就是希望.
希望固然不会给我们一切,但绝望却一定会使我们失去一切.当我们想以绝望来结束一切的时候,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正如我们企盼希望能给我们一切而到头来终于失望一样,都是虚妄的.与其将自己置于虚妄的绝望之地,不如拥抱希望,虽然希望不免会给我们带来失望因而显得同样虚妄.但希望同时也会给我们带来灿烂的前途,如果我们不放弃我们心中的希望的话.因此,为了我“身外的青春”,我不能放弃“虚妄”的“希望”:
“倘使我还得在不明不暗的这‘虚妄’中,我就还要寻求那逝去的悲凉漂渺的青春,但不妨在我的身外.因为身外的青春倘一消灭,我身中的迟暮也即凋零了.”-《希望》
假如我们把“我”视为即是鲁迅,那鲁迅所说的希望就是“身外的青春”.
这样说岂不是等于没说?是的,的确等于没说.《希望》虽题为“希望”,但它作为一首散文诗不能也不该具体地回答究竟是怎样一个希望;虽然其中必然包含着这一答案,但那只能凭读者自己去领悟.诗或散文诗之所以有魅力正在于此.
如果我们真想得到这个答案,那只能在诗外去找,包括自己心灵的那块园地.
以下一段选摘自 http://www.dyonline.org/dybbs/dispbbs.asp?boardid=14&id=5725
《希望》写于1925年1月1日,当时正是段祺瑞把持中华民国政权,北京又处于中国近代史上的又一个黑暗时期.于是鲁迅在无声的呐喊,想以《希望》唤醒被麻痹的青年.
鲁迅一贯钟爱青年,他把民族振兴的希望和光明的未来寄托在青年身上,因此青年的每一句言语,每一个动作都牵系他的思想,影响着他的情感.然而开篇“我的心分外地寂寞,然而我的心很平静:没有爱憎,没有哀乐,也没有颜色和声音.”文字是苍白的,他的心如同文字般死寂,原来是他老了,头发苍白,手在颤抖,灵魂也有颤抖,于是他寄望于“身外的青春”——青年.那个时候五四运动退潮,大革命失败,整个社会一片悲惨阴霾之情,年轻人都感到很失望,感到所追求的事业的无望,于是开始沉迷于风花雪月及时享乐,鲁迅是多么的心痛啊!鲁迅正是对年轻人的这个情况有所感慨,引用了著名诗人斐多菲这么一句话“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告诫年轻人应该振作起来,用希望的眼睛面对这个世间,做出积极的事业,正如鲁迅在《〈野草〉英文译本序》中说:“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作《希望》.”他否定了绝望,而因此获得了追求希望的信心与力量.也就获得了战胜绝望的法宝——反抗.他的反抗是那些犀利的文字,夹杂着嘲讽,但他更希望的是换来国人的觉醒.他明白即便是在黑夜的星和月亮,即便是在寒夜中被冻僵的蝴蝶,即便是暗夜中绽放的花朵,即便像猫头鹰号叫和杜鹃啼血一样,那也是希望!
读鲁迅,尤其是读他的散文诗,不免觉得有些荒凉,但是荒凉并不代表沉默与无奈,面对着荒凉,鲁迅是在唱那希望之歌,迎接胜利的曙光啊.那么,既然绝望和希望,同样的虚妄,那么,与其采取绝望的态度对待一切人生事物,又何不采取希望的积极态度,对待一切人生事物呢?我们现在读来这篇文章,同样地也受到了巨大的鼓舞.身处当今社会里,我们也必须学会肉薄,千万不可堕落,认定自己的方向,笑对困难,才能收获更多!
以上几个选摘的内容是我认为比较好的关于鲁迅先生的《希望》的解析,希望对你有用.其实关于这篇文字的解析最好的还是鲁迅先生自己的话:这是要专门写给“现在”的不争气,颓废的青年人们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