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6:16:03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在数学上,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命题:任何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

陈景润摘取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指什么?
在数学上,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命题: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这个命题没有得到证明.后来数学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以上两个命题统称哥德巴赫猜想,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 (1 + 2).

哥德巴赫猜想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全部展开

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1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5 + 7, 14 = 7 + 7 = 3 + 11,16 = 5 + 11, 18 = 5 + 13, ……等等。有人对33×108以内且大过6之偶数一一进行验算,哥德巴赫猜想(a)都成立。但严格的数学证明尚待数学家的努力。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 人们对哥德巴赫猜想难题的热情,历经两百多年而不衰。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数学工作者,殚精竭虑,费尽心机,然而至今仍不得其解。陈景润与邵品宗合著的《哥德巴赫猜想》第118页(辽宁教育出版社)写道:陈景润定理的“1+1”结果,通俗地讲是指:对于任何一个大偶数N,那么总可以找到奇素数P',P",或者P1,P2,P3,使得下列两式至少一式成立:“
N=P'+P" (A)
N=P1+P2*P3 (B)
当然并不排除(A)(B)同时成立的情形,例如62=43+19,62=7+5X11。”
众所周知,哥德巴赫猜想是指对于大于4的偶数(A)式成立,【1+2】是指对于大于10的偶数(B)式成立,
两者是不同的两个命题,陈景润把两个毫不相关的命题混为一谈,并在申报奖项时偷换了概念(命题),陈景润也没有证明【1+2】,因为【1+2】比【1+1】难得多。

收起

论证了1+2=3

在数学上,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命题: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这个命题没有得到证明。后来数学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以上两个命题统称哥德巴赫猜想,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

全部展开

在数学上,哥德巴赫猜想被称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命题:任何大于7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这个命题没有得到证明。后来数学家欧拉又提出了另一个命题:任何一个大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但是这个命题他也没能给予证明。以上两个命题统称哥德巴赫猜想,从哥德巴赫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于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任何充分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后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 (1 + 2)。赞同31| 评论(1)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