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晚上怎么计时?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6 13:24:23
日晷晚上怎么计时?
日晷晚上怎么计时?
日晷晚上怎么计时?
古时计时工具有许多中,常见的有两种,一是“日晷”,二是“漏”. 日晷是以太阳影子移动,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日晷也是通过观测日影计时的仪器,主要是根据日影的位置以确定当时的时辰或刻数.从出土文物来看,汉以前已使用日晷,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日晷一直是通常使用的计时器.日晷的主要部件是由一根晷针和刻有刻线的晷面组成,随着太阳在天空运行,晷针的投影像钟表的指针一样在晷面上移动,就可以指示时辰. 大家应该在北京故宫里和观象台上见过. 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 圭表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计时器,古代典籍《周礼》中就有关于使用土圭的记载,可见圭表的历史相当久远.圭表是利用太阳射影的长短来判断时间的.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直立于平地上的测日影的标杆或石柱,叫做表;一为正南正北方向平放的测定表影长度的刻板,叫做圭.既然日影可以用长度单位计量,那么光阴之“阴”,及时间的长短,用“分”、“寸”表达就顺理成章了. 圭表和漏刻都是用太阳的影子计算时间的,然而遇到了阴雨天或黑夜便失去作用了,于是一种白天黑夜都能计时的水钟便应运而生,这就是漏刻.漏,是指漏壶;刻,是指刻箭.箭,则是标有时间刻度的标尺.漏刻是以壶盛水,利用水均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中刻箭上显示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计时器,漏刻的使用比日晷更为普遍.我国古代诸多文人骚客留下了许多有关漏刻的富有诗情画意的章句.如唐代诗人李贺:“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在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之前,漏刻是我国使用最普遍的一种计时器. 机械计时器 单纯利用水的流动来计时有许多不便,人们逐渐发明了利用水做动力,以驱动机械结构来计时.公元前117年,东汉的张衡制造了大型天文计时仪器——水运浑天仪,初步具备了机械性计时器的作用.随后历代都相继制作了附设有计时装置的仪器,其中宋代苏颂制造的水运仪象台,把机械计时装置的发展推倒了一个新的高峰,水运仪象台的计时机械部分可以按时刻使木偶出来击鼓报刻,摇铃报时,示牌报告子、丑、寅、卯十二个时辰等. 这类计时器尚不能算是独立的计时器,还是天文仪器与计时仪器的混合体,至十四世纪六十年代,我国的机械计时器已脱离了天文仪器而独立,不但具有传动系统-齿轮系,而且还有擒纵器,如果再进一步,就可能出现完全现代意义上的钟表.但遗憾的是,功亏一篑,中国没能做到这一点,最终机械钟表还是从西方引进. 除上述几种主要的计时器外,还有其他一些计时方法.如,香篆、沙钟、油灯钟、蜡烛钟等. 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少指细小的芒.秒以下无法划,只能说“细如蜘蛛丝”来说明,叫做“忽”;如“忽然”一词,忽指极短时间,然指变,合用意即,在极短时间内有了转变.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忘淡,而“小时”沿用至今. 古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具体划分如下: 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说时间又有用“更”的,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全夜分五个更,第三更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此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秦12段记时:即十二地支: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午时指从现时的十一点到十三点,一个时辰分作八刻,从十一点起计,每十五分钟一个刻,十一点正为午起,十一点十五分为午时一刻,四十五分为午时三刻,十二点正为正午(午时四刻一般不这样说),到八刻为下一个时辰之始. 阴阳家说的阳气最盛,与现代天文学的说法不同,并非是正午最盛,而是在午时三刻.古代行斩刑,也有分时辰开斩的,亦即是斩刑有轻重.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有鬼做;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不让其做鬼.皇城的午门阳气也最盛,不计时间,所以皇帝令推出午门斩首者,也无鬼做. 天色 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晡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地支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现代23-1点 1-3点 3-5点 5-7点 7-9点 9-11点 11-13点 13-15点 15-17点 17-19点 19-21点 21-23点 夜间时辰 五更 五鼓 五夜 现代时间 黄昏 一更 一鼓 甲夜 19-21点 人定 二更 二鼓 乙夜 21-23点 夜半 三更 三鼓 丙夜 23-1点 鸡鸣 四更 四鼓 丁夜 1-3点 平旦 五更 五鼓 戊夜 3-5点 【鼓】 古时常夜间击鼓报更,所以古人常以鼓代更. 【漏】 古时用滴漏计时,夜间凭漏刻传更. 【时】 时是时辰,介绍见前古代纪时法. 【点】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分为五点.每点约等于现代的24分钟. 【刻】 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00刻,实算96刻,每刻15分钟.漏刻指很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