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4 12:05:06
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文言文文《山市》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

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
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

谁有关于蒲松龄的《山市》的详细的解词?
文言文文《山市》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这里说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景象.它美丽而又奇特,然而好几年也难得出现一次,只有少数幸运儿在偶尔的机缘里能够见到它,而绝大多数人只能望而兴叹.这篇文章是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写的,它历历如画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过程,无论是大笔勾勒或工笔描摹,都能曲尽其妙.
  【译文】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有一天)孙禹年公子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又惊奇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佛寺啊.不多久,(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的城墙,(顶上是)呈凹凸形的短墙,连绵六七里,竟然是一座城了.城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也数不过来.忽然刮起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上与天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敞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指着数上去,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变得暗淡了,似有若无,看不清它的层次.(低层)楼上的人们来来往往,各干各的事情,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赏析:统观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三个阶段.
  1.初生阶段:从孤塔高耸到宫殿出现.
  这是目击者眼中的画面.文章还描写了目击者的心理变化:见孤塔时,彼此“相顾惊疑”,表明它是突然出现的,而且跟实景差不多,使人不得不“惊”,但一想到“近中无此禅院”,又不得不“疑”.待到宫殿出现,才悟出原来这是“山市”.这样写就把读者带到目击者所在的地方了.
  以下所写仍是目击者所见画面,但读者在感觉上发生了变化:一切都如同亲见.
  2.发展阶段:城郭的出现.
  先总写一笔:“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颇有恢宏的气象.然后分写:“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虽然寥寥数语,却可以诱发读者想像出一幅跟《清明上河图》相似的画卷来.这幅画卷最后在风中消失,又不禁使人感到怅然.
  3.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因“风定天清,一切乌有”,只剩下一座高接霄汉的危楼,所以楼的形状看得格外清楚,连楼外天空也显现了出来,给人的感觉是距离比先前的城郭缩短了一些.更为特殊的是,楼上还有来来往往的人,或凭或立,与人世无异,这又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观赏的兴趣.最后写幻景的消失,跟影视中的渐隐镜头颇为相似,又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结尾一段写山上的“鬼市”,这是补笔,有照应开头的作用,说明奂山这个地方确实能看到这种奇异的现象.
  作者介绍:
  蒲松龄(1640年—1715年),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蒙古族.
  蒲松龄出身书香门第,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即考得全县第一名,取中秀才.但以后参加科举考试,屡考不中,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到71岁,才按例补为贡生(清代对考了一辈子都没有取得功名,而年龄超过七十岁的考生的安慰性的功名).四年后,蒲松龄去世.
  在科举考试中和官宦仕途上,蒲松龄屡屡受挫,终生不得志.为生活所迫,蒲松龄只好去做私塾先生.他对仕途失落同时,便把精力转到写作上去了.他一边教书,一边开始了文学创作.从20岁起,蒲松龄就开始收集、写作志怪小说.
  科场仕途的失败使蒲松龄满腔悲愤,一生的穷困潦倒使他接近和熟悉劳苦平民,身不在官场,反而使他对科举和官场的黑暗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满腹实学,却屡不中举,他牢骚满腹,却无处可发,于是他把牢骚悲愤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这本书就成了蒲松龄“触时感事”、“以劝以惩”的孤愤之书.
  到蒲松龄40岁时,他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一书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此后他还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可以说《聊斋志异》这部小说凝聚了蒲松龄一生的心血,是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所以有人说:若是蒲松龄中举了,最多多一个清官,但中国文学却少掉了一个里程碑,世人也无人知晓蒲松龄.祸福就是这么难于理解的转换,这也是有所失才会有所得.
  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不少诗、词、散文、俚曲,他的作品还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以及《历家文》、《农桑经》、《药崇书》等关于历法、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著有《宋七律诗选》和长篇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
  明崇祯十三年( 1640年)
  农历四月,蒲松龄生.
  明崇祯十七年( 1644年)
  清顺治元年
  蒲松龄 5岁.
  李自成军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清兵入关;李自成军败走.清定都北京.
  顺治 14年(1657年)
  蒲松龄 18岁.与刘氏成婚.
  顺治 15年(1658年)
  蒲松龄 19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第一进学,受知山东学政施闺章.
  顺治 16年(1659年)
  蒲松龄 20岁.与张笃庆、李尧臣结郢中诗社.
  顺治十七年( 1660年)
  蒲松龄 21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元年( 1662年)
  蒲松龄 23岁.长子蒲箬生.
  康熙二年( 1663年)
  蒲松龄 24岁.应乡试未中.
  康熙四年( 1665年)
  蒲松龄 26岁.在本邑王村王永印家坐馆.
  康熙九年( 1665年)
  蒲松龄 30岁.八月,应江苏宝应知县、同邑友人孙蕙之聘,南游做幕.
  康熙十年( 1671年)
  蒲松龄 31岁.春、夏在宝应、高邮.秋辞幕返里.三子蒲笏生.
  康熙十一年( 1672年)
  蒲松龄 32岁.四月,随本邑缙绅高珩、唐梦赉游崂山.秋应乡试未中.
  康熙十二年( 1673年)
  蒲松龄 33岁.在本县丰泉乡王观正家坐馆.
  康熙十四年( 1675年)
  蒲松龄 35岁.应乡试未中.四子蒲筠生.
  康熙十八年( 1679年)
  蒲松龄 40岁.开始在本县西蒲村毕际有家坐馆.三月,已作成之狐鬼小说初步结集,定名《聊斋志异》.高珩为之作序.
  康熙二十二年( 1683年)
  蒲松龄 44岁.作《婚嫁全书》.长孙蒲立德生.
  康熙二十三年( 1684年)
  蒲松龄 45岁.作《省身语录》.
  康熙二十六年( 1687年)
  蒲松龄 48岁.春,结识大诗人王士祯.夏,王士祯来信索阅《聊斋志异》.秋,蒲松龄应乡试,因“越幅”被黜.
  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蒲松林 51岁.秋应乡试,再次犯规被黜.
  康熙三十二年( 1693年)
  蒲松龄54岁.春,山东按察使喻成龙慕名邀请,到济南作客数日.馆东毕际有病逝,蒲松龄作《哭毕刺史》八首.
  康熙三十六年( 1697年)
  蒲松龄58岁.选《庄列选略》.朱缃寄诗、札,续借《聊斋志异》未读到的稿本.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蒲松龄63岁.暮春赴济南,滞留数月,应乡试未中.王观正病卒.
  康熙四十五年( 1706年)
  蒲松龄67岁.作《药祟书》.朱缃抄录《聊斋志异》全书毕,题诗三首.
  康熙四十八年( 1709年)
  蒲松龄70岁.岁暮,撤帐归家,结束在毕家三十年的西宾生涯.
  康熙四十九年( 1710年)
  蒲松龄71岁.十月,与张笃庆、李尧臣同举乡饮介宾.
  康熙五十年( 1711年)
  蒲松龄72岁.五月,王士稹病逝,蒲松龄有《五月晦日夜梦渔洋先生枉过,不知尔时已捐客数日矣》四首挽之.十月,赴青州考贡,为岁贡生,受知山东学政黄书琳.作俚曲《墙头记》.
  康熙五十二年( 1713年)
  蒲松龄74岁.八月,刘氏病卒.
  康熙五十四年( 1715年)
  蒲松龄76岁.正月,病逝.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室名聊斋,淄川蒲家庄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终生科举不第,以教书为业,晚年成岁贡生.旧志称其“性厚朴,笃交游,重名义,而孤介峭直,尤不能与时相俯仰.”所著有诗词、文赋、杂著、俚曲、戏等,其文言小说《聊斋志异》脍炙人口,广为流传,饮誉海内外.
  书香世家
  三、《聊斋·自志》
  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①吟而成癖.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篇.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②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③上,颇悟前因.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④,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寤而松生,果符墨志.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是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茫茫六道⑤,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⑥间乎!
  注释:①〔长爪郎〕指唐代诗人李贺.杜牧为他的诗集作序,有“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的评语. ②〔五父衢〕古道路名,在今山东曲阜.③〔三生石〕相传在杭州天竺寺后山.唐李源与圆观和尚的后身曾相会于此.④〔瞿昙(tán)〕释迦牟尼的姓,这里指僧人.⑤〔六道〕佛教名词.佛教将众生世界分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六类,轮回相续.⑥〔青林黑塞〕语出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是以李、杜的友谊比喻知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