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0 03:16:35
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贡的故事富人子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
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

谁有子贡的故事?最好别是文言的
贡的故事
富人子贡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学而篇
子贡挺起胸膛,深深吸了一口早晨清新的空气,悠然迈开大步.近来他官运亨通,财运发达.一想到这些,他就感到身心畅快,步子迈得更加轻快了.
老师屡屡这样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老师又说:“回呀!差不多了,可惜他屡在空泛中.”
(回也其庶乎!屡空.)
恐怕孔子对不能安守贫穷,喜欢靠经商发财的人不大欣赏吧.可是精通理财之道,通过正当的途径积聚财富,有什么不好呢?依我看来,贫穷本身就是一种罪恶,而富裕就是一种善德.经济上没有什么困难,才能一心一意追求学问.而且财富使人胆壮,与人相处显得落落大方.记得从前贫穷的时候,在他人面前不能像现在这样心安理得.想起几年前的穷困状况,子贡不禁摇了摇头.
子贡心里说道:曾几何时,我在贵人与长者面前,总是觉得怪尴尬的.虽然我并不以贫穷为耻,也并不因此柔弱退缩,怀有自卑感,在安于贫穷方面,我自信绝不次于子路.我之所以尴尬不自在,是担心自己的举止给别人留下谄媚的印象.因为在这种担心——既怕表现出贪梦,又怕过于矜持——不知不觉之中举止就不自然了,如今回想起来,那副样子相当可笑,不过那是贫穷使然,又有什么办法呢,总之,谁也不愿意自甘贫穷吧!虽然如此……
他忽然举目环视了一下四周,自言自语道:“无论如何,无未想任何人进谄媚过,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就这一点而言,我敢自称有安贫乐道的德行,对此老师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吧.”
一路边走边思考,子贡不知不觉来到了孔子的家门前.
门外有三个年轻的弟子,举止恭谨,正准备进入大门,看到字贡来了,他们都停住了脚,好象在等字贡,和数年的前的字贡一样,三个弟子都相当贫寒.
子贡走出来之后,他们都很恭敬地向子贡致以弟子之礼.子贡和他们一样,恭恭敬净地还礼,大家互相揖让了一番,便按照年龄的次序进门,不用说,子贡是其中的长者,可以算是前辈了.“老师曾经说过: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我不同意富而无娇,较贫而无怨容易做到,反之,我认为富而无骄更难做到,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我现在都能做到富而无骄,就是说现在我正是富而不骄的好模范.“跨入大门的一瞬,子贡的内心暗自生出这种念头.
当子贡进入大堂的时候,他的脸像沐浴着阳光一般光彩熠熠,连他也感觉到自己容光焕发.光线微暗的教室里,许多弟子肃然静坐,他们苍白的面孔,像微弱的星光,漂浮在子贡的眼底,可是当子贡看到,孔子端燃做在弟子当中,像一个神秘的恒星一般庄严时,他不禁有点慌张,子贡向孔子行过礼,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了下来,
与他同进来的三位学生,也在教室的角落,找到各自的位子坐下来.
大家正在热烈讨论着“礼”的问题,看来讨论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每个弟子的态度都很认真,今天是大概是自由座谈的性质,孔子并不发表具体的意见,大多的时候他只是倾听大家的见解.但是如果有谁的观点不正确,或者语言轻浮,孔子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他的批评像平常一样严格,不过严格里却包含着温暖人心的慈爱.
在善于言辞方面,子贡在众弟子之中是名列前茅的,但今天他却意外的保持沉默,因为他没在听大家的议论,他心里正萌生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如何把他刚才在路上听想的事,用最美妙的言词讲述给大家.
“子贡你的意见怎样?”孔子把目光投向他说道.
突然听到孔子如此问他,子贡不禁愕然.向来他每遇到困难的问题时,总是等到没有人在的时候,才去请教孔子,但是孔子既然这样问了,他也不想失去这个好机会,并且当着许多弟子,不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丢面子的,他信心十足地认为,今天要提出来讨论的问题,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没有经过孔子的指导,全靠自己得出的认识,今天能在孔子及许多同学面前发表,不能不使他感到得意,可是出于谦逊的考虑,他尽量控制着情绪回答说:“等诸位讨论完了,我有另外的问题请教老师……”
孔子道:“是吗?……差不多了,也该换换话题了.”
子贡非常高兴.可是他并不急着发表意见.他想,不要让别人看到自己得意的样子.
“到底你想说什么呢?”
在孔子再次问过后,子贡才站起来,他以流利的口才说道:“我近来归如何处身于贫富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做了一番研究.我想贫而不谄,富而不骄是最理想的境界.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想这个人的修养已经近于完美.”
“恩,这一点和我们刚才所讨论的‘礼’的问题关系密切,……那么,你说你已经做到贫而不谄,富而不骄?”
“那还要请老师和诸位同学指正.”
子贡脸上显露出充分的自信,他偷偷的向一起进来的三个年轻弟子瞟了一眼.
“贫富两种境遇都亲身体验过的人,说起来的确只有你一个人.”
孔子的话好象在挖苦他,可是子贡深知孔子不会随便挖苦人,于是认为孔子是在委婉地褒奖他.
“贫而不谄,富而不骄,我都知道.”
孔子这一句话,声调格外沉重,仿佛鞭子抽过来,让人惊慌,
“好了,好了.”孔子的声音越来越严肃了.子贡这时已经明确的感到了孔子的责备.
“不过——”孔子接着说,“对你,贫穷是一个大祸难!是不是?”
子贡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本来他在来的路上认定“贫穷本身即就是罪恶”,可是一到孔子面前,听到孔子直截了当地发问,不知怎地.他却不敢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
“从前贫困的时候,你为了不谄媚他人,品尝了不少痛苦.现在,你又为不骄于人而花费了不少苦心哩.”
“是的,我相信自己在不骄不谄这两方面做的还好……”
“的确很好,我刚才也这样讲过.不过,你如此的努力,勉强的做到不骄不谄,岂不是在你心里仍遗留着骄傲与谄媚?”
好象被刺人一把利刃似的,子躬聪敏的头脑一片混乱了.孔子接着说:“当然,我不反对你的主张,可是你的认识还谈不上最高之境界.要想获得关于贫富最高认识,必须有超越贫富的思想,你为了做到不谄不骄而撒费苦心,是因为你的心过分执著与贫富之故.过分关心贫富,不知不觉之中自然以贫富为标准将他人和自己衡量,将贫富作为人生的价值取舍,结果便产生了骄傲和自卑,因此,为了克服骄傲和自卑,不得不苦心用功.不是这样吗?”
子贡嗒燃无语,只是木然听着孔子的训诫.
“那么,怎样才能够超越贫富的观念呢?简单来说,应该把贫富委之天命,专心乐道好礼才是,道,不是消极性的,也不是功利性的,所以它不会受到贫富及境遇的影响.为了乐道而求道,为了好礼而学礼,具有积极的求道心,才能在任何境遇之下虚心善处,颜回能够做到目前这样,真称得上是一个贤者.对于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已经不是问题
“老师,我明白了.”
与孔子的告戒相比自己的见解多么浅薄,而将自己的浅识表述于众又是多么轻浮啊,懊悔和感激之情在子贡的心胸里翻腾着,使他不禁垂下了头,
好长一段时间,大家都沉默无声,静心领会孔子的训诫,
不知什么人在吟诗,声音从外面微微传人寂静的教室,子贡觉得众人似乎仍旧在注视着他,因而有些紧张,可是听到吟诗的声音,他的脑海里浮现出《诗经、卫风篇》里诗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直到现在,他总是把这句诗解释为:一个人陶冶品格之难正如工匠雕刻象牙或珠宝之苦.当然这种解释并非错误,但是子贡忽略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工匠的艺术心,也就是以工作为乐,甚至在工作的劳苦中,也能感受到生命的跳动和喜悦.艺术并不是一种技术手段,同样,求道也并不是获取处世之术.正如工匠在工作时从艺术之中得到生命的喜悦一样,求道的人通过虚心求索一样可以得到顿悟的快乐.子贡忽然明白,直到今天,从工匠磨琢切磋玉石的劳苦,仅仅得到有苦无乐的教训,是非常肤浅的.
这样想着,他不禁抬起头,将喜悦的目光投向孔子.并且,这首诗像流淌的清泉般,自然地从他的口中吟咏出来.他,在这个时候,已经没有时间顾虑过去的愚昧,现在,他由于得到新的启发而兴奋不已.
吟罢,他说:“老师刚才说说明的,不就是这首诗的精神么?”
孔子脸上流露出满意的微笑,说道:“子贡,你说得很好.这样才够得上和我一起谈诗哩!诗的心,是非常深奥的.所以,除非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否则一个人很难获得诗的真髓.你,好像能够做到这一点.”孔子的夸奖使子贡异常开心,差一点要以满脸得意的神情环视大家了,可是他又勉强把这个念头压制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