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楼梦》中贾惜春的人物赏析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1:14:47
关于《红楼梦》中贾惜春的人物赏析
关于《红楼梦》中贾惜春的人物赏析
关于《红楼梦》中贾惜春的人物赏析
《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七,画的是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判词云: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这里是指惜春,《红楼梦曲.虚花语》也作了类似的提示.惜春是贾府的四小姐,生得“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其长姐贾元春,二姐贾迎春,三姐贾探春.其中“元”、“迎”、“探”、“惜”暗含“原应叹息”之意,揭示了她们后来的悲惨命运.她由于年龄较小,在书的前半部还看不出性格和思想.给人印象较深的是:她能绘画,曾受贾母之命,画《大观园行乐图》.她虽不工诗,但也参加诗社,雅号“藕榭”.她在大观园中的卧房名为“暖香坞”,来人未进暖香坞的门便能感到一股温香拂面而来.但作者预示了她后来是“独卧青灯古佛旁”出家为尼了,关于她后来的举动,清人王雪香在《石头记论赞》中曰:人不奇则不清,不僻则不净,以知清净法门,皆奇僻性人也.惜春雅负此情,与妙玉交最厚,出尘之想,端自隗始矣.是的,在大观园中除邢岫烟外与她交厚的都是些出家人,如妙玉、智能儿等.她的孤僻狷介是与妙玉志趣相投的内因,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丫头入画因私传东西受到遣责,这时惜春的表态不但不为入画辩解讨请,反而顿促或打,或杀,或卖,快带了她去.她说“古人说得好,‘善恶生死,父子不能有所勖助’……我只知道保得住我就够了,不管你们”.又说“不作狠心人,难得自了汉.”我清清白白一个人,为什么给你们教坏了我!”.这些说明了惜春已由极端个人主义发展到了“心冷口冷心狠意狠的人”实际上她只是逃避现实,以求个人的精神解脱而已.“勘破三春景不长”促使惜春最后落发为尼的是目睹贾府的衰败,于是按作者的安排她走上“了悟”的道路以求躲过“生关死劫”,最终也仍是归入薄命司了.以佛门之花曼陀罗比作惜春,诸位认为合适吗?
贾惜春----贾珍的妹妹.因父亲贾敬一味好道炼丹,别的事一概不管,而母亲又早逝,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环入画,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本家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产生了弃世的念头,后入栊翠庵为尼.
[正册判词之七]
画:一所古庙,里面有一美人,在内看经独坐.
堪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注释]
这一首是写贾惜春的.
1.“勘破”句——语带双关,字面上说看到春光短促,实际是说惜春的三个姐姐(元春、迎春、探春)都好景不长,使惜春感到人生幻灭.勘,察看.
2.缁衣——黑色的衣服.僧尼穿黑衣,所以出家也叫披缁.据曾见下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评语,惜春后来“缁衣乞食”,境况悲惨,并非如续书所写取妙玉的地位而代之,进了花木繁茂的大观园栊翠庵过闲逸生活,还有一个丫头紫鹃“自愿”跟着去服侍她.
3.青灯——因灯火青荧,故称.
红楼梦曲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说明]
这首曲子是写贾惜春的.“虚花悟”,意谓悟到荣华是虚幻的.“虚花”,犹言镜中花.
[注释]
1.“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
2.桃红柳绿——喻荣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呢?
3.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4.天和——即所谓元气.“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
5.天上夭桃、云中杏蕊——比喻富贵荣华.唐朝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时以“夭桃禾农李”为祝颂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
6.“到头来”句——说桃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而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7.则看——只见.白杨村——古人在墓地多种白杨,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8.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
9.的是——真是.
10.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数.劫,厄运.
11.“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源于西域,据传释迦牟尼在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是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见文雷《红楼梦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的人参果,俗传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果,又是佛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
[鉴赏]
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已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抄捡大观园时,她咬定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虚幻的花朵”.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