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20:16:02
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魏源(1794~1857)名远达,字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

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
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

求林则徐和魏源的资料?
魏源(1794~1857) 名远达,字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于湖南邵阳,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年3月26日)殁于杭州.湖南邵阳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全家迁居江苏扬州新城.道光进士,官至知州.学识渊博,著述很多,主要有《书古微》、《诗古微》、《默觚》、《老子本义》、《圣武记》、《元史新编》和《海国图志》等.《海国图志》是其中有较大影响的一部,也是他作为地理学家的代表作.该书有50卷本、60卷本和百卷本三种.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编成50卷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扩充为60卷本,次年徐继畲的《瀛环志略》问世,魏源吸取该书和其他资料,于咸丰二年(1852)增补为100卷本.《海国图志》内容丰富,记述了世界各国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军事和科学技术,乃至宗教、文化等情况,并附有世界地图、各大洲地图和分国地图等.此书旨在唤起国人,学习外国的长技,兴利除弊,增强国力,抵抗外来侵略.它与成书时间相近的《瀛环志略》是中国学者编写的最早的两部世界地理著作.
  魏源7岁从塾师刘之纲、魏辅邦读经学史,常苦读至深夜.母怜其过勤,每夜定时熄灯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灯默读.9岁赴县城应童子试,考官指着画有“太极图”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极”嘱对.魏源摸着怀中二麦饼对曰:“腹内孕乾坤.”考官大为惊异.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岁试补廪膳生.嘉庆十八年癸酉科选拔贡.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举人第二名.道光五年(1825)受江苏布政使贺长龄之聘,辑《皇朝经世文编》120卷;又助江苏巡抚陶澍办漕运、水利诸事.撰《筹漕篇》、《筹齿差篇》和《湖广水利论》等.
  道光九年(1829)应礼部会试,与龚自珍双双落第,房考刘逢禄作《两生行》哀之,从此龚魏齐名.魏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内阁藏书丰富,乃博览史馆秘阁官书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时社会动乱加剧,他目睹江华瑶民起义,深感清政权的腐败;道光二十年爆发了鸦片战争,外国侵略危机使他更加愤激,进一步激发了爱国热情.
  道光二十一年(1841),魏源入两江总督裕谦幕府,直接参与抗英战争,并在前线亲自审讯俘虏.后见清政府和战不定,投降派昏庸误国,愤而辞归,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1842)完成了《圣武记》,叙述了清初到道光年间的军事历史及军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财用不足国非贫,人材不竞之谓贫;令不行于海外国非赢,令不行于境内之谓赢.故先王不患财用,而惟亟人材;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官不材,则国祯富;境无废令,则国柄强”的人才论观点.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魏源再次参加礼部会试,中进士,以知州用,分发江苏,任东台、兴化知县.期间改革盐政、筑堤治水.他依据林则徐所辑的西方史地资料《四州志》,参以历代史志、明以来《岛志》及当时夷图夷语编成《海国图志》50卷,后经修订、增补、到咸丰二年(1852)成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历史、政制、经济、宗教、历法、文化、物产.对强国御侮、匡正时弊,振兴国脉之路作了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观点,主张学习西方制造战舰、火械等先进技术和选兵、练兵、养兵之法,改革中国军队.为了捍卫中国的独立自主,他号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国人能战胜外国侵略者.他告诫人们在“英吉利蚕食东南”之时,勿忘“鄂(俄)罗斯并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创办民用工业,允许私人设立厂局,自行制造与销售轮船、火器等,使国家富强.他主张革新,要求“去伪、去饰、去畏难、去养痈、去营窟”;“以实事程实功,以实功程实事.”并在《默觚》中发挥了“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后知,屦之而后艰”的主张,实为近代中国改良思想的前驱.对清王朝长期昧于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关锁国的闭关政策和媚外求和的路线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指出:“《海国图志》对日本‘明治维新’起了巨大影响,认为它是“不龟手之药”.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海国图志》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
  咸丰元年(1851),魏源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咸丰三年(1853)完成了《元史新编》.后以“迟误驿报”,“玩视军机”革职.旋复职,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乱多故而辞去.晚年,潜心学佛,辑有《净土四经》.
  魏源著述等身,除《圣武记》、《默觚》、《海国图志》等巨著外,主要著述还有:《古微堂诗文集》、《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曾子发微》、《子思子发微》、《高子学谱》、《孝经集传》、《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学古经》、《大学古本发微》、《两汉古文家法考》、《论学文选》、《明代兵食二政录》、《春秋繁露注》、《老子本义》、《墨子注》、《孙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纪80年代末其诗文被辑为《魏源集》.
  咸丰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于杭州东园僧舍.终年63岁.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魏源留给后人的一句名言是: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海国图志》序
  【魏源文章】原文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声暑,屈之甚者信必烈,伏之久者飞必诀,故不如意之事,如意之所伏也,快意之事,忤意之所乘也,消与长聚门,祸与福同根,岂唯世事物理有然哉?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唯艰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
  翻译
  暑极不生暑而生寒,寒极不生寒而生暑.相反的东西,互相转变(阴阳转化的辩证观点);屈辱太久的人一旦站起来必定会雪耻,沉迷太久的人一旦振作必定有所作为.不如意的事情,会有如意的事情在其中.快意的事情,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在其中.(指有祸中之福,有利中之害.).天下的事物没有单独存在的,必然包含着对立的方面;而且对立的双方必然有主次之分,这难道不是世界事物的物理特征吗?学问的道理,得到它其实不难,但失去它必定很容易,只有能坚持不懈的人,才能小心谨慎,认真负责并且不会失去!
  注释
  1.决(xueˇ):急速.
  2.乘:乘机而起.
  3.斯:才.
  4.消与长聚门——消弱和增长相互依赖.
  5.岂唯世事物理有然哉——这难道不是世界事物的物理特征吗?
  道理
  容易得到的东西就容易失去.在得到的时候没有付出什么代价,从而不会倍加珍惜,故而容易失去不论是怎样得到的东西都要珍惜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汉族,福建侯官人(今福建省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等.是中国清朝后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为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深受全世界中国人的敬仰.
  主要功绩是从英国手里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二日(1839年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
  名字的来由
  则,学习、效法.
  徐,指的是福建巡抚徐嗣曾.
  元抚,以巡抚徐嗣曾为榜样的意思.
  少穆,石麟,据程恩泽《题林旸谷年丈饲鹤图遗照》诗及注的解释,林则徐出生那天晚上,林宾日“梦中亲见凤凰飞”,这使他立即联想到有“天上石麒麟”之类的南朝才子徐陵(字少穆),以为是吉兆,因此在给儿子取名“则徐”之余又给字“少穆”,“石麟”.
  嘉庆三年(1798年),林则徐中秀才,就读鳌峰书院.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先后任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任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任上修海塘,兴水利,发展农业,颇有政声.鸦片战争时期主张严禁鸦片、抵抗侵略的爱国政治家.史学界称他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青少年
  林则徐于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六日(1785年8月30日)出生在福建侯官鼓东街(今福州市鼓楼区中山路)一个下层封建知识分子的家庭里.父亲林宾日,以教读、讲学为生.仅靠父亲教私塾的微薄收入无法维持生活,于是,母亲用手工劳动来分担家庭的困窘.
  在科举时代,林则徐的父母指望自己的儿子能在仕宦之途发达上升.林则徐性聪颖,在4岁时便由父亲“怀之入塾,抱之膝上”,口授四书五经.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较早地读了儒家经传.嘉庆三年(1798年),他14岁中秀才后就到福建著名的鳌峰书院读书,受教于具有实学的郑光策和陈寿祺.在父亲和亲友的影响下,开始注意经世致用之学.嘉庆九年(1804年),20岁中举人.父亲的谆谆教导使林则徐的学业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此后由于家庭日难,外出当塾师.在十一年(1806年)秋,应房永清之聘到厦门任海防同知书记.这里的鸦片烟毒引起他的注意.同年,受新任福建巡抚张师诚的赏识招入幕府.他在张幕中获知了不少清朝的掌故和兵、刑、礼、乐等知识以及官场经验,为他日后的“入仕”准备了些必要条件.
  入官场
  嘉庆十六年(1811年),林则徐会试中选,赐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进入了官场,实现了父母所期望的入仕做官.十九年(1814)授编修.此后历任国史馆协修、撰文官、翻书房行走、清秘堂办事、江西乡试副考官、云南乡试正考官、江南道监察御史.在京官时期,他矢志做一个济世匡时的正直官吏.于是,他“文学而潜修”.为了通于政事,“益究心经世学,虽居清秘、于六曹事例因革.用人行政之得失,综核无遗”.在京师为官七年中,他广泛搜集元、明以来几十位专家关于兴修畿辅水利的奏疏、著述,写了《北直水利书》.书中明确指出“直隶水性宜稻,有水皆可成田”,“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家之本务”.认为只有发展华北水利,提倡种稻,就地解决漕粮,才能合理解决南粮北运及由此产生的漕运积弊问题.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林则徐曾在京参加过一些士大夫“雅歌投壶”的文艺团体“宣南诗社”,结识了龚自珍、魏源等人,在诗社里进行诗文酬唱活动.
  嘉庆二十五年(1820)七月,林则徐外任浙江杭嘉湖道.他积极甄拔人才,建议兴修海塘水利,颇有作为.但他感到仕途上各种阻力难以应付,曾发泄“支左还绌右”“三叹作吏难”这样的苦闷.终于在次年七月借口父病辞职回籍.林则徐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但由于性情过于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
  道光二年(1822年)四月复出,到浙江受任江南淮海道,未履任前曾署浙江盐运使,整顿盐政,取得成效.林则徐受到道光皇帝的宠信,很快跨入官场上青云直上时期.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提任江苏按察使.在任上,他整顿吏治、清理积案,平反冤狱,并把鸦片毒害视为社会弊端加以严禁.江苏这一年夏秋之际大雨成灾,松江饥民聚众告灾,汹汹将变.林则徐反对调兵镇压,亲自赴松江安定灾民,采取一系列救灾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年底入觐归来,署江宁布政使,让林则徐负责全省灾赈事务.但道光四年秋,林则徐先后遭父母丧,在籍守制.直至十年正月再度出仕.
  道光七年(1827)六月任陕西按察使、代理布政使,在任一月即调任江宁布政使.等待交接期间,陕南略阳一带发生水灾,遂留陕暂理原职,赴略阳察看灾情,安置受灾百姓,同时还参与了县城移建事宜.往返陕南时,曾赴紫柏山张良庙、定军山诸葛亮墓、武侯祠凭吊.他在《定军山谒武侯墓》诗中写道:“大星虽陨大名留,一线皇纲诩汉刘.抱膝之人知管乐,鞠躬终右匹伊周.定寒沔水居民泪,月黑祁山故垒秋.归首定军军莫定,墓门深锁阵云愁.”
  道光十年(1830年)服丧完毕.道光十年(1830)秋任湖北布政使,翌年春调任河南布政使,擢东河河道总督.从六月到次年七月,林则徐先后任湖北、河南、江宁布政使.“—岁之中,周历三省、所至贪墨吏望风解缓.疆臣重其才,皆折节倾心下之.”他为清朝统治的长远利益,锐意整顿财政,兴修水利,救灾办赈”,“一时贤名满天下.”十月,升任河东河道总督.面对关系到河道民生重大问题,决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以求“弊除帑节,工固澜安.”为了治理黄河,亲自顶着寒风,步行几百里,对备用的几千个治水商梁秸进行检查,还将沿河地势,水流情况.绘画张挂,便于了解和治理.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调任江苏巡抚.从这一年起到十六年间,他对农业、漕务、水利、救灾、吏治各方面都做出过成绩,尤重提倡新的农耕技术,推广新农具.他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地力必资人力,土功皆属农功.水道多一分之疏通,即田畴多一分之利赖.”林则徐这种农耕思想,是在实际考察中体验出来的.道光十二年(1833年),江苏大水灾,林则徐不顾报灾限期和朝廷斥责,详尽陈述灾情,呼吁缓征漕赋,提出“多宽一分追呼,即多培“一分元气”请求,这对发展生产,苏息民困在客观上起了有利的作用.同时,他分析水灾原因是由于吴淞江、黄浦江、娄河及与之相表里的白茆河年久失修,逐年淤塞所致,于是决定兴修白茆河、娄河,还修建海塘,这些在我国水利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在这一时期,林则徐对清王朝的财经政策、贸易政策提出异议,反对一概禁用洋钱,并第一次婉转地向道光帝提出了一套自铸银币,建立本国银本位制度的主张.这是中国近代币制改革的先声.这也是适应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保护本国工商业者,保护民族经济独立发展,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先进思想.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广总督.面对湖北境内每到夏季大河常泛滥成灾,林则徐采取有力措施,提出“修防兼重”,使“江汉数千里长堤,安澜普庆,并支河里堤,亦无一处漫口,”对保障江汉沿岸州县的生命财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林则徐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要正人,先正已”.“身教重于言教”,林则徐十分注意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身作则,处处为人表率.在出任湖北布政时,入湖北发出《传牌》,禁止沿途阿谀奉迎,借端勒索.在总督任内,仍保持“一切秉公办理”的作风.林则徐办事兢兢业业,是当时官场中最廉明能干、正直无私受群众爱戴的好宫.
  禁鸦片及之后经历
  当时鸦片问题渐成为政治性争论问题之一.道光十六年(1836年),太常寺少卿许乃济倡“驰禁论”,请准民间贩卖吸食,使鸦片走私合法化;道光十八年(1838 年),鸿炉寺卿黄爵滋提出“严禁论”,以重治吸食为先.林则徐曾向朝廷上奏,请求严禁鸦片.未等皇上批示,就开始在全省厉行禁烟,收缴烟土、烟膏与烟具,并配制“断瘾药丸”,供人戒烟,成效卓著.随后又一道奏折,力陈烟禁特别是杜绝鸦片来源的重要性和禁烟方略,并针对反对派的驳斥强调说:“法当从严,若犹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举棋不定的道光帝认识到严禁鸦片的迫切性、必要性和可能性,于是,被迫接受严禁主张,决定禁烟.十一月十五日(12月31日),道光皇帝特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粤查办禁烟.
  入广州之前.林则徐先弄清广州受鸦片毒害情况,查找各家烟馆,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于道光十九年正月〔1839年3月〕抵广州,于二月初四(3月19日),林则徐会同邓延桢等传讯十三行洋商,责令转交谕帖,命外国鸦片贩子限期缴烟,并具结保证今后永不夹带鸦片,他还严正声明:“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但外商拒绝交出,经过坚决的斗争,挫败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收缴全部鸦片近2万箱,约237万余斤.于四月二十二日(6月3日)在虎门海滩上当众销毁.道光18年11月15日,林则徐受命钦差大臣,已经来临的1839是使禁烟史上最重要的翌年,对林则徐一生来说是最辉煌的岁月.
  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幅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这幅对联形象生动,寓意深刻.上联谆谆告诫自己,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下联砥砺自己,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林则徐提倡的这种精神,令人钦敬,为后人之鉴.
  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经过两个月的旅程到达广州,成千上万的人挤满了珠江两岸,人人争睹钦差的风采.整个广州都在等待和倾听钦差大臣的声音,林则徐的回答是第二天在辕门外贴出的两张告示《收呈示稿》宣明钦差大臣道广州的目的使查办海口事件.另一个《关防示稿》无异于钦差大臣此行的第一个宣言,是采取禁烟行动的先声.这个告示是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向广州官员、百姓和外国人的首次公开亮相,它不仅再次以清廉告白天下,而且是为了驾奴极其复杂的局面.林则徐的日记记载,他当天住在越华书院.
  1839年3月18日,林则徐发布两个谕贴.3月19日下令禁止外国人离开广州.3月21日下令包围商馆.3月22日下令查拿英国鸦片贩子颠地.
  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到来,矛盾自然转移到他身上,他到达当天,林则徐下令停泊在黄浦江上的一切外国船只封舱,当天晚上封锁商馆,并且撤走一切差役和中国雇员.但是义律是一个十足的大流氓,面对林则徐的命令,出尔反尔,采取 虎门销烟场景展示(福州林则徐祠堂内)无赖、讹诈、欺骗、撒谎的卑鄙手法交替使用.义律狡猾多端,但不是林则徐的对手,3月28日,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
  从林则徐1839年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这充分说明了林则徐收缴鸦片第一回合的胜利.
  林则徐与邓廷桢等人会商后,就收缴的地点、验收、押运、存储、看管、守卫等各个环节做了无懈可击的指令和安排.
  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邓亲赴虎门检查收缴前各项准备工作.
  4月11日开始收缴,林则徐亲自监督收缴全过程.
  5月18日,实用了34天,共收缴烟土19187箱,又2119袋,总重量1188127公斤.
  收缴的这段日子,林则徐一刻不怠的监督这一庞杂的过程.日夜操劳,一丝不苟,无一纰漏.缴烟获得了完全的胜利,但如此巨量的鸦片如何处置,外国人推测中国可能对鸦片实行专卖,从而使鸦片买卖合法化,但他们想错了.林则徐报告道光皇帝,要求验明实物数量,然后焚毁.道光对林则徐表示了很大的信任,他让林则徐和邓廷桢、怡良等人将收缴的鸦片就地销毁.
  6月3日,历时23天的虎门销烟,在林则徐的指挥下,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华民族决不屈服于侵略的决心.虎门销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虎门销烟,展示出中华民族无以伦比的伟大形象,是抗击外来侵略的胜利.林则徐,理所当然地是这一事件的组织者、指挥者和完成者.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已毫无愧色地成为历史巨人了.
  170年前,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他不断的在世界各地疯狂的掠夺殖民地,还企图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
  广州市外国烟贩子的贩毒中心.1838年广州地方政府处决一个中国的鸦片贩子,英国烟商竟然出来阻挠,激起了广州人民的义愤.1839年2月,一万多名群众到外国人民居住的旅馆前示威,声讨外国烟贩干涉中国内政的罪行.
  1839年3月,林则徐到了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他一面加紧整顿海防,严拿烟贩;一面限令外国烟商交出鸦片.林则徐在给外国烟商的通知中说:“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由于林则徐坚定的态度和有力的措施,再加上人民的支持,外国烟商被迫交出鸦片2万多箱.
  林则徐下令在虎门将鸦片公开销毁,并带领大、小官员亲自监督.他令人将鸦片放入挖好的两个大池子里,池中放入卤水,鸦片浸泡半日后,再加上生石灰,生石灰将生水煮沸,就把鸦片销毁了.经过22天,才把缴获的鸦片全部销毁.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虎门销烟”.
  销烟的正义行动,取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虎门海滩每天都有上万人观看,人们无不拍手称快.外国人看到这情形,也对林则徐禁烟的果断表示钦佩.
  虎门销烟是我国近代史上反帝斗争中的光辉一页,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个伟大胜利,这一壮举,维护了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增长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林则徐在广州查鸦片的过程中,意识到英国会发动侵略战争.为了战胜敌人,需要知己知被.他经过多方面分析研究,得出:变敌人的长处为自己的长处,即魏源归纳阐述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于是林则徐亲自主持,组织翻译班子,把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翻译成《华事夷言》,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为了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又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这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比较系统介绍西方地理的书;还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的《国际法》.其中一条规定:“各国有禁止外国货物不准进口的权利.”说明中国禁烟完全合乎《国际法》.在军事方面,着手加强和改善沿海一带防御力量.林则徐专门从外国买来200多门新式大炮配置在海口炮台上.为了改进军事技术,又搜集并组织了大炮瞄准法,战船图书等资料.林则徐敢于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精神,受到人们高度赞扬,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个人.”虽然林则徐对西方认识比较肤浅,接触西学的目的是出于外交、军事需要,但毕竟开创了中国近代学习和研究西方的风气,对中国近代维新思想起到启蒙作用.
  英国殖民者不肯放弃罪恶的鸦片贸易,而且蓄谋要用武力侵略中国.林则徐在广东一边禁烟,“边积极备战,修建炮台,拉拦江木排铁链,相信“民心可用”,招募五千多渔民编成水勇,屡败英军的挑衅.在1839年下半年,取得九龙之役、川鼻官涌之役等反击战的胜利.道光帝盲目骄傲,下旨停止英国贸易.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初一日(1840年1月5日),清廷授林则徐任两广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定海失陷,琦善到广州,与林则徐反其道而行之.在英侵略者威胁利诱下,擅自签定割让香港,赔偿烟价六百万元的《穿鼻草约》.但他却把这一切都归罪于林则徐.
  林则徐抗英有功,却遭投降派诬陷,被道光帝革职,“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忍辱负重,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7月14日)踏上戌途.在赴戌途中,仍忧国忧民,并不为个人的坎坷而唏嘘,当与妻子在古城西安告别时,在满腔愤怒下写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激励诗句.这是他爱国情感的抒发,也是他性情人格的写照.
  道光二十一年十一月初九日到新疆.林则徐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了南疆八个城,加深了对西北边防重要性的认识.林则徐所译资料中发现沙俄对中国的威胁,促成了他抗英防俄的国防思想,成为近代“防塞论”的先驱.于是他明确向伊犁将军布彦泰提出“屯田耕战”,有备无患.他还领导群众兴修水利,推广坎儿井和纺车,人们为纪念他的业绩,称为“林公井”“林公车”.林则徐根据自己多年在新疆的考察,结合当时沙俄胁迫清廷开放伊犁,指出沙俄威胁的严重性,临终时尚告诫“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林则徐的远见卓识,已被后来的历史所证实.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开始,朝廷重新起用林则徐,调任陕甘总督、陕西巡抚、云贵总督.道光二十五年九月奉召回京候补,十一月以三品顶戴署理陕甘总督.二十六年(1846) 四月,授陕西巡抚,七月初九(8月30日)抵陕上任.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清廷命林则徐为云贵总督.到任后,以维护云南边境安定得力加太子太保,赏戴花翎.二十九年(1849)秋,因病重奏请开缺回乡调治,翌年三月返抵侯官.九月,又被清廷命为钦差大臣,去广西镇压拜上帝会的反清武装起义.他抱病从侯官起程,十月十九日(1850年11月22日)逝于潮州普宁行馆.在报丧奏折到京前,清廷于十月二十四日 (11月27日) 还命他暂署广西巡抚.
  在任滇都时,他提出整顿云南矿政,鼓励私人开采,提倡商办等主张.这反映出他的思想中包含着萌芽中的资本主义思想.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因病辞归.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道光三十年(1850)清政府为进剿太平军,再任命他为钦差大臣,督理广西军务.在赴任途中,1850年11月22日暴卒于潮州普宁县行馆,终年66岁.死后晋赠太子太傅,照总督例赐恤,历任一切处分悉行开复,谥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