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7:22:55
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自从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理论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关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

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
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

你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有哪些?
自从中国共产党把邓小平理论明确规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后,关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问题的探讨、论说文章比以前大大增加,至今,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不断地见诸各种学术理论刊物,且有向纵深拓展的趋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一问题已成为深入研究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了.
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研究之所以在思想理论界得到重视,根本的原因当然是社会实践的需要,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即两者客观上具有可比性.这种可比性主要是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这种结合的理论结晶;同时,对邓小平理论来讲,这种相结合理应包括有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应该指出,国外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的研究,其中一些学者所发表的许多独特的看法是值得关注和思索的:例如,美国历史学家莫里斯·迈斯纳在《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一书中所强调指出的,虽然毛泽东时代与邓小平时代在许多方面不太一样,但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继承关系是不言而喻的观点;施拉姆在《邓小平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探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未来》一文中提出的观点: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和20年前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有件事却一点没变,那就是为寻找一条现代化的道路而向西方学习,同时又保留中国的特色.只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时,毛泽东最关心的是阶级斗争和建设社会主义之间的辩证法,而邓小平则以政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辩证法作为他政策的中心.当然,国外学者的研究,侧重于邓小平个人和毛泽东个人的关系,而国内学者的研究,重点是放在邓小平所创立的理论观点与毛泽东思想的理论观点的比较.这是国内外这方面研究的最大不同点之一.本文的综述只限于国内研究内容.
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看,国内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方面的研究,呈现有两个特点.其一,研究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文章的基调几乎是一致的,即他们两者是“一脉相承,既继承又发展”的关系.这种基调合拍于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政治报告中的相关内容,那里指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其二,研究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关系的文章,涉及面非常广,涵盖了这两大理论形态的方方面面的内容.有理论体系、共同特征等方面相比较的论文,也有某一具体观点相比较的论文,也就是说,从宏观比较到微观比较,学术理论界所发表的文章大致都有了.
1.宏观比较.是从总体上对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进行比较.
有学者认为,关于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从二者的历史地位角度考察,应该概括为继承与被继承、发展与被发展、互相并列的关系.其并列关系是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至今经历了两个阶段:毛泽东思想阶段和邓小平理论阶段.
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角度考察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他们认为: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三点贡献,其一,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建国理论;其二,比较成功地解决了落后的东方大国通过和平途径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性课题,开创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其三,开拓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初步奠定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而邓小平则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了新阶段,其一,他以世界格局和时代主题的新变化为转移,确立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中心和基点;其二,他以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运动的新变化为转移,依靠改革的力量推动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其三,以现代科技革命的新变化为转移,把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建立在依靠和推动科技进步上;其四,以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新变化为转移,在对外开放、积极吸收资本主义文明成果中增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他们认为,以上四个方面归结到一点,体现了邓小平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以具体的客观条件为转移,在不断解决实际问题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有学者认为,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之间具有历史的联系,又存在着区别.其联系表现为:(1)他们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2)他们都“坚持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3)他们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区别则为:“第一,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毛泽东思想所处的是战争与革命时代,邓小平理论所处的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第二,理论的主题不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主题是在一个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第三,理论体系的内容不同”.毛泽东思想是围绕着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这一主题构建的,邓小平理论是围绕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这一主题而构建的.
也有学者专门探讨了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共同特征,他们认为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1)“两个伟大理论同属一个思想体系,共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若干问题,独立自主地探索和创造有中国特色的历史发展之路.”(2)“两个伟大理论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立足中国国情,遵循同一思想认识路线,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两个伟大理论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曲折的考验,最终战胜‘左’的和右的错误倾向的成果.”(4)“两个伟大理论都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与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相结合的产物,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结论.”(5)“两个伟大理论都是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理论成果,其中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
也有学者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方面比较了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其认识为:在哲学方面,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了中国化的几乎全方位的阐释与发展,而邓小平则着重抓住其实质和核心,迎刃而解地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毛泽东从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的目的出发,确立了一条“求同”的思维路线,而邓小平则立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遵循了一条“存异”的思维路线;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毛泽东侧重从经典作家社会主义基本观点出发构建中国的社会主义大厦,而邓小平则更注重立足国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还有学者从社会学学科的角度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加以了比较,着重探讨了两者的差异方面.他们认为,从“外显”方面看,虽然总体上二者的思想实质是一致的,但差异也是存在的:第一,二者在风格上存在差异,这里的风格是指两人论述的问题的角度.第二,二者在论题上存在差异.第三,二者在形成方式上存在差异,“毛泽东思想形成于马列主义传于中国之初,因而其‘结合’带有首创的意味.而邓小平理论形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痛定思痛之后,因而带有强烈的反思和再创意味.”从“内因”方面看,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差异,由于历史的偏向,“毛泽东主要是个革命家,邓小平主要是个改革家;毛泽东主要是思想家,邓小平主要是实干家.因此,我们不能按照已经习惯了的毛泽东的风格来要求邓小平.从实质上来看,恰恰是邓小平真正理解和领会了本来的毛泽东.”另外,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的角度看,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见解,并特别强调发展是硬道理的论述,无疑高度概括了整个人类在当前所面临问题的深层本质.其次,邓小平理论具有后现代风格.再次,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上,邓小平与毛泽东是一致的.他们二人都密切注意当时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国际形势的大变化和大发展趋势,并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思想路线来把握这种变化和发展.
2.微观比较.
有学者认为,由于时代特点的不同,毛泽东和邓小平都遵循的实事求是的思想也带有各自的时代特点.“毛泽东面临的历史时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寻求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争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时代.因此,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克服党内相当长时期内占统治地位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是摆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前的历史任务.”面对这些任务,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时代特点——注重调查研究.而“邓小平立足的历史坐标是中国历经十年‘文革’浩劫之后,由大乱走向大治,并寻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历史时期,因此,他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一方面要克服‘两个凡是’的错误,实现拨乱反正;另一方面要抑制来自‘左’的错误思想干扰,跳出对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原则的教条式的理解,全面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完成这一宏伟的历史任务,邓小平在率先恢复并坚持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过程中,始终贯穿了‘解放思想’的基本原则,形成了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时代特点.”
有学者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上比较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的观点,他们指出:(1)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它们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相适应是基本的和主要的,不相适应是非基本的和次要的.同时毛泽东也认为,“适应与不适应其主次地位是永恒不变的”,他曾在理论上预见到,“过了二百年或者二千年后,生产力同生产关系总有一天会发生对抗性的矛盾(尽管与阶级社会的对抗性矛盾不是一类),也需要采取革命的办法来解决.”当然,毛泽东这一理论预见“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由基本适应到基本不适应转化的时间设想得过长”.而邓小平在继承毛泽东的观点的合理内容时,也发展了这一观点.作者指出,邓小平认为,“当社会基本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愈来愈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必须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的实际作出新的判断,并由此出发进行坚决的改革,也即“全面的体制改革”.(2)毛泽东比较强调社会主义社会中,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而把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仅仅划归于以往发生过的政治革命;并且,毛泽东还有忽视“不相适应”的方面,没有适时进行改革;同时毛泽东在理论上还未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加以区分.因此,尽管毛泽东曾提出过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还要改革和革命的问题,但这些在他那里还显得相当遥远,其内容、目标都还比较笼统,缺乏明确性、规定性.对以上的问题,作者认为,邓小平在新时期都作出了出色的回答.首先,邓小平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具体体制明确区分开来;其次,找到了背离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要求,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同生产力发生严重相矛盾的症结所在;再次,从而科学地规定了改革的对象.同时,邓小平对改革的性质作了明确规定,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3)毛泽东曾提出过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不断的完善来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思想,虽然他在解决矛盾的具体方式上有失误.邓小平认为,毛泽东这一思想很正确,同时他也指出,改革本身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解决矛盾的具体方式上,邓小平同样强调了改革的重要性.他认为,只有通过改革,从根本上废除僵化的旧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才能解决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矛盾.并且,他还强调,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出发点.从而建构了从生产力出发通过改革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思路.
有学者分析了毛泽东与邓小平关于发展生产力与建构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其一,他们都从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中,深刻提示了社会发展中生产力的决定作用.”“其二,他们都从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构中社会基本矛盾运行的机制,提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思想,阐述了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和方法.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各要素之间的制约关系及交互作用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运行机制.”不同之处:“其一,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的整体建构中,两位伟人的着眼点不同,毛泽东更重视生产关系的变革,邓小平则更为重视生产力的根本作用.”“其二,在发展生产力的动力问题上,两位伟人的立足点不同:毛泽东更注重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邓小平则在重视反作用的同时,十分重视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其三,在发展生产力的推进进程与方式上,两位伟人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毛泽东重视政治运动,急于求成;邓小平重在渐进推进、稳步前进.”作者还指出,两人的不同之处的原因是所处的客观条件不同,哲学思想方法所强调的重点不同.
有相当一些学者专门对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思维方式等作了比较.一种观点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在思维上有许多相同之处,这是基本的方面.其共同点表现在两个伟人的思维方式的实践性、辩证性、超前性等方面.但是,这种‘同’中也存在着‘异’”.毛泽东具有“以矛盾概念为核心的矛盾思维方式”,在新中国建立前,其矛盾思维方式表现为:“第一,研究实际斗争的方法”;“第二,发展了不平衡的思维”;“第三,丰富了量变质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用矛盾思维形式思考面临的极其复杂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不仅使矛盾思维方式在适应范围上有量的扩大,还力图作更新的理论概括.”“例如,在经济上,毛泽东将工业和农业、重工业和轻工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问题归入矛盾思维形式之中;在政治上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中国和外国、民主和自由、民主和集中、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等关系也纳入了矛盾思维形式之中,以此来适应在社会主义中‘充满着矛盾’的现实需要.不仅如此,毛泽东还对矛盾思维形式进行了新的概括.”提出了诸如“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它范畴如质量互变、否定之否定,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等等,在核心规律的指导下予以说明”的观点.邓小平则具有“以现代科技为契机的系统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准确地找到了国际、国内和党内各种因素的契合点”.“邓小平以世界历史的眼光,围绕时代这一主题来思维,以时代这一主题为思维的中心,从决定当今时代的战争因素、革命因素、和平因素和发展因素的角度对时代的问题作了周密的考察,推出了崭新的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论断.”邓小平的思维方式,使其跳出了“大战威胁的思维定式,从而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现有世界上真正带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两个: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是发展问题.这样,时代的主题就不言而喻从‘战争与革命’转换成‘和平与发展’”.概括地说,毛泽东的矛盾思维方式与邓小平的系统思维方式“实质上存在一致性.区别在于:矛盾思维是从反映事物本质的抽象概念中分析出它的对立面,然后将互相反对的概念综合在一起,以形成全面把握对象本质的具体概念.系统思维则是通过对系统的组成要素、系统与环境的分析之后将其综合为一个有机的系统整体,比较直观具体.”另一种观点分析了毛泽东和邓小平矛盾分析方法的“同中之异”.其分析为:(1)“在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方面,毛泽东虽创造性地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但在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上却偏失了方向;而邓小平则实现了‘社会主义’共性和‘中国特色’个性的创造性结合.”(2)在把握矛盾发展不平衡性原理方面,毛泽东不仅首次明确提出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理论,而且抓住了人民大众与三大敌人的主要矛盾,制定了科学的新民主义革命总路线,但在探索建设道路时却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而邓小平则准确、一贯地把握住我国革命胜利后社会的主要矛盾,设计出‘一个中心’的最佳思路,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与‘转轨’.(3)“在把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原理方面,毛泽东首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问题,从而对矛盾学说和唯物史观作出了创造性贡献,但是由于受生产关系决定论和上层建筑决定论的影响,忽略了生产力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的最终决定作用,且没有涉及体制及改革的深层次问题;而邓小平却恰恰准确而科学地恢复和坚持了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的生产力决定论,并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体制及改革动力等深层次问题进行了深入而具体的研究,从而作出创造性的新贡献.”(4)“在把握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方面,毛泽东在理论上对列宁的有关观点作了详尽的说明和发挥,并认为要在对立统一中思维,但是由于阶级斗争历史主题和整个思想框架意识中心是受革命的影响,因而往往侧重在同一中把握对立,有时过分强调斗争性甚至在晚年时期走向‘斗争哲学’;而邓小平则擅长和强调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侧重用非对抗方法解决对抗性矛盾,以充分吸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因素和积极力量.”(5)“在把握‘重点论’与‘两点论’辩证关系原理方面,毛泽东是该原理的首创者并提出了著名的‘弹钢琴’的工作方法;而邓小平则创造性的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性、稳定性和有序性的保证.”(6)“在把握本质与手段、内容与形式辩证关系原理方面,毛泽东也有不少丰富思想,诸如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等闪光思想,但又过分强调了脱离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上的‘一大二公三统四纯’;而邓小平则娴熟运用此辩证法,创造性地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与特征、主体与补充、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与手段等辩证关系.”
有学者探讨了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学说方面邓小平对毛泽东的继承与发展.作者指出:毛泽东的主要观点是:(1)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2)群众性的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阶级斗争还没有完全结束;广大群众一面欢迎新制度,一面又感到还不大习惯;政府工作人员经验也还不够丰富,对一些具体政策的问题,应当继续考察和探索.(3)人民内部矛盾按其内容可以分为非敌我阶级的阶级矛盾;非阶级的阶层矛盾;阶级阶层内部不同群体以至不同个体之间的矛盾.(4)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是民主的说服教育即团结——批评——团结,决不能用解决敌我矛盾的方法.在这方面毛泽东的不足之处是:(1)“把‘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笼统地归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唯一可行之方法,未能明确揭示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调节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重大意义.”(2)“忽略民主法制建设,未能将其视作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原则.”(3)“在论述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因不相适应而造成人民内部矛盾时,过分强调不断提高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对于处理和解决这一矛盾的重大意义.”邓小平在明确肯定毛泽东的思想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存在的原因和表现.他认为,我国具体的体制的种种弊端“造成了诸多的人民内部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经济领域内的表现,就是“国家和企业、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工农及其他劳动人民之间、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的矛盾”.在政治领域内的表现则是,“领导脱离群众、干群关系间的矛盾”.邓小平解决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方略是:(1)“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人民内部矛盾”.(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解决人民内部矛盾”.(3)“加强法制建设,以制度和法律作为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保障”.
另外,在“发展战略”的观点方面,在“共同富裕”的观点方面,在“教育改革”和“教育革命”的观点方面,在“科技发展”观点方面,以及其它方面,也有一些学者对毛泽东与邓小平加以了比较,限于篇幅,笔者在此不能一一介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