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多少场战争?分别叫什么名字?以前我看过一些书上说,在战国的二百四多年间发生230多场战争,这个数字是单指战国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总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6 05:36:48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多少场战争?分别叫什么名字?以前我看过一些书上说,在战国的二百四多年间发生230多场战争,这个数字是单指战国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总和?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多少场战争?分别叫什么名字?
以前我看过一些书上说,在战国的二百四多年间发生230多场战争,这个数字是单指战国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总和?
春秋战国时期发生多少场战争?分别叫什么名字?以前我看过一些书上说,在战国的二百四多年间发生230多场战争,这个数字是单指战国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总和?
晋卿争权之战
周敬王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公元前497年—前496年),晋国卿族之间于国内(今山西、河北、河南一带)进行的争权夺利的作战.
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公室衰微,政权下移.赵、韩、魏、知、范及中行氏六卿主政,屡为把持权力而起争端.晋定公十五年(周敬王二十三年)六月,赵氏发生内讧,宗主赵鞅囚禁同族赵午,随后杀之.赵午之子赵稷与家臣涉宾据其封邑邯郸(今河北邯郸)反叛.赵鞅派司马籍秦率军围攻邯郸.七月,与赵午有姻亲关系的范吉射(士吉射)、荀寅(中行寅)二卿士攻打赵鞅.赵鞅战败,退守其封邑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范氏、中行氏遂围攻晋阳.十一月,韩简子(不信)、魏襄子(曼多)、知文子(荀跞)奉晋定公之命起兵,攻范氏、中行氏.二氏兵败,荀寅、范吉射逃奔朝歌(今河南淇县).十二月,赵鞅自晋阳入晋都新田(今山西侯马西),与定公及韩氏、魏氏结盟.次年春,赵氏又与知氏结盟.夏,晋军围朝歌.二氏族党率狄族军袭新田.晋军释朝歌之围救援新田,狄军败走.随后,晋军败范氏、中行氏军于潞(今山西潞城东北),再败范氏军和前来支援的郑军于百泉(今河南辉县西北).赵、韩、魏、知四氏与中行及范氏因争权而引起的内战,暂时停止.
晋卫郑等攻宋之战
周简王元年(公元前585年),晋、卫、郑三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联军进攻宋国(今河南东部一带)的作战.
周定王十九年(前588年)、二十年,位于中原腹地的郑国连续两次发兵侵占其东南邻国许国(今河南许昌东)的土地.当时,郑、许两国均依附于楚国.故许灵公率先赴楚,状告郑伯,并在楚共王面前与郑悼公争讼获胜.恼羞成怒的郑悼公归国后,决定投靠楚之宿敌晋国,派郑公子偃赴晋求和.晋景公即遣大夫赵同与郑悼公在晋地垂棘(今山西潞城北)举行盟会,两国正式媾和.冬,致力于重振昔日霸业的晋景公因郑归顺晋,遂召集齐、鲁、宋、郑、卫、曹、邾、杞八国国君在郑邑虫牢(今河南封丘北)盟会,借以维持晋在争霸中的地位.会后不久,晋景公欲再会渚侯,遂遣使通告宋、郑等国.当时,晋、楚两强势均力敌.宋共公深恐诸侯再度会盟会激怒楚国,祸及宋国,遂以内乱为由,回绝了晋国的邀请.晋景公对宋此举极为恼火,遂于次年(即周简王元年)春,命大夫伯宗、夏阳说领兵会同卫、郑两国及伊洛、陆浑、蛮氏之戎的军队进攻宋国.联军入末后,遭到宋军顽强抵抗,无功而返.
晋文公图霸中原之战
周襄王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公元前636—前632年),在晋楚争霸战争中,晋文公为夺取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而进行的战争.
春秋中期,齐桓公死后,齐国因内乱失去继续称霸的实力.中原诸侯亦随之陷入群龙无首之境.实力强大的楚国乘机向黄河流域扩展势力,相继控制了郑、陈、随、鲁、蔡、曹、卫、许等中小诸侯国,并击败企图称霸的宋国,大有入主中原之势(参见《泓水之战).当时,除楚国外,东方的齐国、西方的秦国和北方的晋国是几个实力较强的国家.但,齐已无争霸之力;而秦偏处西陲,方致力于向西拓展势力,无暇它顾.因此,只有晋国能担当起阻止楚国称霸中原的重任.晋历经晋武公父子的苦心经营,兼并了今山西中、南部诸国,扩充了实力,又占据了今陕、晋、豫之间的三角地带,从而走出封闭的地域,奠定丁参与中原政治、军事活动的基础.十七年,流亡在外19年.备尝险阻艰辛的晋公子重耳归国继位,结束了群公子争位的混乱局面(参见晋重耳争位之战).晋文公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先轸等人,确立了对内修明政治、富国强兵,对外尊崇王室、联络齐秦、抑制荆楚的争霸方针.为此,晋文公改变世卿制,设立由国君任命卿士的制度,广招贤能之上,削弱公族权力,开农田,兴水利,轻赋敛,奖农商,使晋出现厂“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十八年春,晋文公亲自领兵勤王,平定周王子带之乱(参见晋平周王子带之乱),使晋在诸侯中威望大增,并因此从周襄王那里得到具有战略意义的阳樊、温、原、攒茅四邑.同年秋,晋发兵南下助秦攻打楚之附庸鄀国,借以对秦表示友好,并诱导其南下抗楚,可谓一举两得.对于东方的齐国,因晋、齐之间有楚之与国卫国相隔,故仅可在政治上相互呼应.晋之迅速崛起,使宋国于十九年秋叛楚从晋,致使晋、楚两国在该地区的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楚庄王于二十年冬亲率楚、郑、蔡、许等国联军围攻宋都商丘,企图征服宋国,进而定霸中原.宋成公遣使赴晋求援.晋文公听从大臣建议,决定以此为契机,打击楚国的势力,独霸中原.为此,晋文公将二军扩建为三军,选拔良将,积极备战.自二十一年初至同年四月,晋文公亲率晋军运用联齐、秦,和曹、卫的外交策略及避敌锋芒、诱其深入的后发制人战略,在城濮决战中重创楚军,取得争霸中原的决定性胜利(参见城濮之战).五月,晋文公召集齐、宋、鲁、蔡、郑、卫、莒、陈等国之君在郑国践土邑(今河南原阳西南)举行盟会.周襄王亦亲莅践士劳师,册封晋文公为侯伯,统御诸侯.
楚攻吴鸠兹衡山之战
周灵王二年(公元前570年),楚令尹子重率军进攻吴国鸠兹(今安徽芜湖东南)、衡山(今安徽当涂东北)的作战.
吴国是西周时周太王之子太伯、伯雍创建的小国.春秋中晚期,吴发展成为长江下游地区实力最强的国家.当时,中原北方的晋国与江汉流域强国楚国为争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权,正展开激烈的较量.为削弱楚国,周简王二年(前584年),晋景公遣逃亡在晋的楚大夫申公巫臣赴吴,游说吴王寿梦联晋抗楚,并传授吴军使用战车及排兵布阵之法.晋之建议与吴王西向夺取楚势力范围的企图不谋而合.此后,吴通过一连串的武力征讨,将原归附于楚的东方蛮夷纳入其控制之下.吴因此国力大增,并开始了与中原各国的密切交往.周灵王二年春,为遏制吴势力西进,楚共王遣令尹子重率精兵东进攻吴,取其西部鸠兹邑,进至衡山.随后,子重命大夫邓廖率精锐车兵300人、步兵3000人向吴纵深挺进.吴军设伏截击,大败邓廖军.邓廖被俘,其属下除车兵80人、步兵300人逃生外,余皆被歼.不久,吴发兵西进攻楚,进行报复,取楚东部重邑驾(今安徽无为境).
笠泽之战
周敬王四十二年(公元前478年),在吴越争霸战争中,越军在笠泽(又作囿,今江苏吴江一带)击败吴军的一次著名江河进攻作战.
二十六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率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勾践被迫请和,臣服于吴.此后,夫差恃胜而骄,急欲称霸中原,连年对外征战,对越不加戒备.勾践则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积聚力量,伺机灭吴.三十八年,勾践乘夫差率师北上与诸侯会盟于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之机,发兵攻袭吴都吴.四十二年,越又乘吴连年天灾、兵疲民饥、军队分散的有利时机,再次举兵攻吴.三月,勾践率军5万进至笠泽江南岸.夫差闻讯,仓猝起兵至江北抵御.两军夹江对阵.越王勾践先从左、右两军中抽部分兵力为左、右句卒,于黄昏时进至上、下游五里处,夜半渡江,战鼓齐鸣,进行佯攻.夫差误认为越左、右两军渡江夹击吴军,慌忙命左右上、下两军迎战.勾践乘机率三军主力,偃旗息鼓,潜涉渡江,出其不意地向吴中军发起突然袭击.吴中军大乱败退.其上、下两军不及回救,亦随之溃逃.越军乘胜猛追,再战于没(今苏州南郊外),三战于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