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揭竿而起的典故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8:05:25
刮目相看,揭竿而起的典故
刮目相看,揭竿而起的典故
刮目相看,揭竿而起的典故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孔子曾经说过:‘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勤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住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 从典故可以看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有四层意思: 第一,三日后能被人刮目相看的必须是“士”,也就是有志气、有志向的人; 第二,士要被人刮目相看必须别“三日”,这里的三日当然不是指三天,而是指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第三,时间可以改变一切,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变化; 第四,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不能用老眼光、老观点看待同一事物.
揭竿而起
秦朝统治时期,全国人口不过二千万,但是被征发筑长城、守卫开发南方、修筑奢华的阿房宫、造秦始皇大墓等等劳役,合起来共用了二三百万人之多,耗费了不知多少人力财力.赋税.兵役.徭役.刑法也很重百姓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得很苦很苦. 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二零九年阳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的地方官派了两名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工到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去防守.他们每天都急着赶路,怕误了日期.因为秦朝的法令很严酷,误了期限,就要被杀头. 这些人走到大泽乡(安徽省宿县东南)时,赶上连日大雨,路被淹没,无法通行.他们只好停下等待,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民工中有一个叫陈胜的,他和他的朋友吴广偷偷商量:“这里离渔阳有几千里远,怎么走也赶不上期限了,难道我们白白去送死吗?”吴广说:“咱们逃跑吧.”陈胜说:“不行,逃走被抓回来也是死,反正都是死,不如起来造反,就是死了也比白送死强,百姓们吃秦朝的苦也吃够了.听说秦二世是小儿子,该当皇帝的是他哥哥扶苏.还有楚国的大将项燕是条好汉,咱们打着扶苏和项燕的名义,号召天下人去打二世,楚国的人一定会来帮助我们的.” 于是陈胜把大家召集起来说:“男子汉不能白白去送死,死要死出个名堂.王侯将相,难道是命中注定的吗?” 大家赞成,一致推选陈胜、吴广为首领,九百人一下子把大泽乡占领了,他们打起了“楚国”的旗号.临近的农民听到消息纷纷响应,没有武器,他们就砍木棒做刀枪,削了竹子做旗竿,队伍很快壮大起来,历史上把这叫做“揭竿而起”. 这支起义军打下了陈县(河南省淮阳),陈胜被拥戴为“王”,国号叫“张楚”. 在这支起义军的带动下,各地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但是因为起义军的战线太长,号令不统一,在秦军的猛烈反击又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仅维持了三个月就失败了,陈胜也被叛徒杀害了.但是由他们点起的反秦烈火到处燃烧起来,导致了秦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