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律,吕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2 18:05:40
千字文中“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律,吕各是什么
千字文中“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律,吕各是什么
千字文中“闰馀成岁,律吕调阳”的律,吕各是什么
律吕调阳
闰余成岁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 ,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
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 =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论就要看《汉书?律历制》,就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五语能说明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