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儒家或儒教或孔子思想的文章.(500字)科学地分析它的不合理的地方,不许净用骂的口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3:51:41
批判儒家或儒教或孔子思想的文章.(500字)科学地分析它的不合理的地方,不许净用骂的口气.
批判儒家或儒教或孔子思想的文章.(500字)
科学地分析它的不合理的地方,不许净用骂的口气.
批判儒家或儒教或孔子思想的文章.(500字)科学地分析它的不合理的地方,不许净用骂的口气.
孔子及儒家、儒教 ——兼驳一切形式的儒家复兴之谬论 [复制链接]
孔子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中,一直占据统治地位.其许多教条,“学而时习之”,“三十而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已复礼为”,对旧时代许多受过教育的人,均是琅琅于口的.一些思想,如“不患寡而患不均”,“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成了许多中国人人格修养的重要内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绕不过孔子这个名字.
孔子及其思想,在相当一个时期,没有人责疑,也不允许人们责疑.责疑孔子,是大逆不道,正如对皇帝出口不逊,也是大逆不道一样.直到近代,在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背景下,随着中西文化交流增多,人们才开始反思孔子及其思想的消极性,并喊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自此,孔子及其思想雄风不再,而科学和民主、个人自由与价值的思想,以不可阻挡之势在社会上蔓延发展开来.这是一种时代进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一场批林批孔运动,孔子被贴上奴隶主阶级代理人标签,遭到猛烈批判.林彪四人帮被打倒,孔子作为文革受害者,处境有了一些改善.九十年代,中国掀起一场抵制西方文化运动,于是孔子进一步热了起来.一些“资深”学者办起杂志,摇旗呐喊.一些大学办起“国学研究所”,为孔子思想复兴进行理论准备.一些城市办起国子监,向少年儿童灌输孔圣人“治家修身平天下”道理.使人看到,在不久的将来,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尊重,又会呈现出一种欣欣向荣的光明前景.
“五四”时期的民主和科学,可以不讲.它太西方了,不合中国国情.而孔子则绝对不能不讲的.正如前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大人所说:“孔子之道,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树万世之师表,亘百代而长新”.不崇孔子,国将不国,民将非民,中华将无以为中华也!
孔子何许人?儒家、儒教思想,又是何物?果真如此超凡入圣、妙不可及乎?
非也非也.世间既无圣人,也无圣物.夸大孔子及其思想,是荒谬的.愚味了自己的头脑,也愚昧了整个社会.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自幼喜欢传统的仪礼制度.同时也做过其他事情.如仓库管理员、管理牧场牛羊的事.三十几岁时,开始讲学为业.有众多学生,相传收弟子三千多人,其中较有名的有七十二人.他整理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在保存古代文化上做出一定贡献.晚年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孔子热心于政治,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仁政.但终不见用,郁郁而终.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后人编撰的《论语》.
作为一个教育家,孔子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他第一个大规模地招收弟子,在中国教育史上开了一个先例.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即使是时间过去了两千多年的今天,人们仍然可以从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借鉴到不少有益的东西.
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的文字很短,缺乏进一步展开.与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显得更直观、表面了一些.
孔子的思想观点,有许多积极的东西.“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十分可取的,与基督教的博爱思想,佛教的慈悲思想,有着相通之处.这也是孔子最大的闪光点吧!“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体现了一位智者对人生的豁达态度.“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的人格境界,令人向往.“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体现其爱护人的生命的朴素情感.“军旅之学,未之学也”,体现其崇尚和平的精神.“古之学者为己”,体现其一种更高的治学态度.“鸟兽不可与同群”,体现其积极的入世精神.尤其是子路、曾晢、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更是体现了孔子对自由人生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孔子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正因如此,托尔斯泰、爱默生、伏尔泰,都曾经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孔子.联合国有关单位,也把孔子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但是,孔子的思想毕竟是几千年前形成的.受个人经历和时代条件限制,不可避免地具有深刻局限性.许多思想,不但在现代社会看,是十分落后的,而且也背离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不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试从四个方面进行说明.
其一,孔子是复古的,守旧的,而不是向前,创新的.面对变动不已的时代,人们不知何去何从,迫切需要新的价值观去指导时代,促进时代发展.在寻找新的价值观上,孔子是完全失败的.他梦想的是回到西周社会那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旧秩序.在《论语》这本记录孔子语言的小册子中,不时可以看到孔子向往西周的言句:“周监于两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周公”.他以复古而沾沾自喜:“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面对新时代新现象,孔子感到困惑不解,甚至破口大骂:“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又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在社会大踏步前进时,孔子却试图用旧办法阻住社会的前进,终究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其二,孔子的泛道德主义,是对社会生活的简单化.人类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可以协调人与人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也有利于个人心灵和谐、事业发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依靠道德,却是远远不够的.人性是十分复杂的,有利己的一面,也有利他的一面.要为社会尽必要的责任,又要维护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人性的复杂性,要求社会从经济、文化、首先、法律、教育、政治等方面,采取不同措施,引导人的思想和行动,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但孔子则不然.孔子片面夸大道德的价值,似乎只要倡导了道德,社会便太平无事,一切问题均可解决.而对人的权利,正当欲望和利益上的需要,孔子则强调不多.《论语》的许多格言,都体现孔子这种思想倾向.如:“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以德治来排斥法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把“义”与“利”完全对立起来,否认追求个人利益的积极意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以种种道德诫条约束人们的个性,抑制人性的正当需求.这种泛道德化的做法,一方面培养了许许多多“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伪君子,另一方面又抑制了人们的正当利益和欲望,压制了社会的发展.不能不说,孔子及儒家所主张的泛道德主义思想,是中国社会发展缓慢的深层次原因之一.
其三,孔子的严格的等级思想,对社会进步,也是一种反动.孔子总是把“孝”字挂在嘴巴.他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为了尽孝道,甚至可以牺牲社会公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他宣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使下一代俨然成了上一代的附属品.孔子还有着很深的忠君情结.孟子说,“孔子三月无君,则惶惶如也”.孔子要求每个人都要做与其社会地位相符合的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其门生曾子也云:“君子滠不出其位”.孔子把最高统治者放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要求人们“行己也恭,事上也敬”,忠实地为最高统治者效劳.严格的等级思维,束缚了民众的自由个性和思维,培养了一个个奴才型人格,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越是现代社会,我们对孔子这种等级思维带来的祸害,体会越深!
其四,孔子缺乏一种穷根究底的思维品质.真正优秀的学者,都是真理本位的.如屈原,“路漫漫兮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亚里士多德,“我爱我师,我尤爱真理”.但是,对孔子来说,并不是真理本位,而是仁政本位.正如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仁政的人性基础是什么?孔子无力解决,也不想解决.使其仁政,终成一种虚幻的乌托邦.不仅如此,孔子对其它许多重大问题,也缺乏进一步思考.如宇宙是怎么产生,人的生命从何处来,为什么会有爱情,灵魂怎么一回事,等等,统统不予追问,缺少对人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终极关注.对哲学有一定研究的人知道,这种终极关注,对于思想的广度和深度的开拓,是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不但如此,孔子还缺乏求异思维.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否定不同的思想观点存在的价值.所有这些,都使孔子的思想的价值,大打折扣.
由此看来,孔子思想,也是有其严重不足之处的.过份夸大孔子思想的价值,是不实事求是的.
孔子逝世后,他的思想继续流传.若干年后,又出现了孟子.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许多思想,又有不少新的开拓.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派别.
儒家的出现,并不是一个悲剧.它有积极的地方,也有消极的地方.其实世间哪一种学问,不是如此?儒家的真正悲剧,是从汉代开始的.汉武帝为维护其专制统治,采纳其幕僚董仲舒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儒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宗教意义的儒教,而学者孔子也摇身一变,俨然成了儒教教主.随着封建专制主义不断加强,封建帝王网球罗了许多文人学士,对儒家学说进行全面改造,增加了“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大量体现皇权思想的内容,曾经在百家争鸣中展示过骄人丰采的孔孟之道,终于沦为封建统治者奴役和压迫广大人民的帮凶!
儒家发展成为儒教,是中国数千年思想文化史最大的悲剧.它带来的副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儒家思想的进步,从此停止.后来只能在孔孟文章的条条框框中去思考,不能质疑,不能批判,从而不能有新的发展.二是其他思想派别,难以得到自由发展.春秋战国时期,有百家争鸣.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创造上的无穷活力.经过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其他思想派别也就遭到严重摧残.与儒家思想不同的观点,被视为洪水猛兽.只有道教,关注的是成仙不老之道,佛教,关注的是死后如何超生极乐世界之术,对儒教主和世俗君主不构成威胁,才网开一面,得以生存和发展.三是个人的自由个性和意志,遭到了严重摧残.“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存天理,灭人欲”,一条条禁规戒律,使亿万民众的思想和个性瘫痪,成了封建社会的驯服工具!作为现代社会的自立公民,又有谁不为这么多的人被培养成为封建社会驯服工具,而无限痛心?
孔老夫子在天有灵,理应为自己创建的儒家思想,堕落到这一地步,而痛心疾首!
近代社会喊出“打倒孔家店”,向孔子及儒家思想开战,实属社会发展之必然.孔子及儒家思想不倒,则皇权有可能借尸还魂,则人的个性难以解放,则民主和科学旗帜没有办法进一步高举,则社会的进步发展无从谈起.正如中国近代最优秀的学者之一胡适先生所言:“二千年吃人的礼教法制都挂着孔丘的招牌,故这块孔丘的招牌——无论是老店,是冒牌——不能不拿下来,捣碎,烧去.”一个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就是从“打倒孔家店”开始的.
近年来,国人开始对孔子及儒家思想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是一件好事.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批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是有利于我民族前进的.
不过,笔者要提醒的是:一,孔子及儒家思想是几千年前那种宗法社会的产物,总体上是落后的.能为当代人采用的东西,是不多的.当代人的思想文化,归根到底是要根据当今及将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去创造建设,走出一条新的道路.二,儒家、儒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儒家,不过是一种学术思想,有积极之一面,也有消极之一面.而儒教则是一种为封建专制主义服务的社会意识形态.它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完全消极的.三,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儒教是主体,绝不等于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主要部分在于儒家思想.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并不在于儒家,而在于共工怒触不周山、愚公移山、后羿射日这样的古神话,在于唐诗宋词这种明朗的时代精神,在于魏晋时代对个人自由和价值的追求,在于地动仪、印刷术等一个个天才创造中,在于黄宗羲、李挚等许多封建叛逆的新的思想中,在于劳动人民对美好的向往中!这些思想文化,在封建主义社会,是备遭到压制的,却体现了人性中的健康因素,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新的时代,理应发扬光大!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推翻封建主义制度的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代化.现代化的思想文化,必将更高举起五四运动以来的民主和科学旗帜,宏扬人的的个性自由和独立,宏扬人的正当利益和欲望,倡导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传统社会的儒家思想,只有经过深刻改造,才能得以生存发展.希望在未来时代,有一个儒家的伟大复兴,完全是痴人作梦!
日正长,路也正长.迎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大胆创造去吧!有谁扮着“千年圣贤”、“万年祖宗”的面孔,阻住你前进的路,一一把它推翻,无论它是妖是鬼,是神是仙!这样才会有社会的进步,才会有人类的更加美好的生活.
儒家只是百家之一家、百家都应该畅所欲言、百家齐放,批判任何一家或则一家的学者都是不好的,都把自己的学问发扬光大,不是好事情吗,学术要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