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4 02:21:28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公平正义怎么保障
一、公平正义的呼声为何强烈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我们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抓建设、搞改革,就是为了建设真正公平正义的社会,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了根本政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这30多年,是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时期,是改善民生力度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比如,2亿多贫困人口脱贫,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最大规模的养老保障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进.今天,人们正在享受着越来越多的改革发展成果,公平正义得到更多重视和保障.
从现实来看,党和政府促进公平正义的努力有目共睹,但另一方面,人们对公平正义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在前不久人民日报微博推出的“我期待”系列调查中,对于“让社会更和谐,你最期待”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进一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占被调查人数的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有社会不公平现象凸显的原因.比如,潜规则在一些领域比较盛行,有的人靠钻空子、搞门道一夜暴富,有的人靠“萝卜招牌”捧上“好饭碗”,有的人靠“拼爹”获得“火箭式提拔”.求人的事屡见不鲜,无论是升学、看病、生孩子、还是办企业、上项目,很多都得走关系、靠背景,甚至有的人说“中国人从摇篮到坟墓都要求人“.再比如.中国奢侈品消费居世界第二,但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些都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有政策制度不完善的原因.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不公现象,大都与一些领域改革不到位有关.比如,城乡二元结构尚未打破,城乡居民在医疗、养老等方面待遇差别较大:户籍制度改革呼声很高,但进展还不尽人意,导致农民工等流动人口“徘徊”在城市边缘,享受不到应有待遇;养老保险接续、随迁子女高考等方面的政策不完善,也加剧了一些人的不公平感.
有人们权利意识增强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的民主观念、权利意识明显增强,对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一旦自身权益受到侵害,许多人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争取和维护.据一项网络调查显示,当遇到不公平现象时,83%的网民选择通过各种渠道表达诉求.
也有媒体传播放大的原因.过去,不公平的事件影响范围有限.现在,随着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人人都有“麦克风”,不公平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坏事传千里”.再加上有些人看待不公平现象时,容易带有非理性和极端化情绪,利用网络进行炒作,夸大了不公平的程度.
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公平正义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诸多矛盾的交结点,成为广大群众关注度很高的问题.在新的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应当把公平正义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追求公平正义体现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如何正确看待公平正义
2012年年底,围绕异地高考问题,一些非北京籍学生家长与北京籍学生家长在网上展开辩论.一方认为,只有消除歧视,让随迁子女享有与本地孩子同等的高考机会,才是公平的体现;另一方则认为,若放开户籍限制,就会影响本地孩子升学机会,这是不公平的.
面对同一件事,为何人们的理解迥然不同?在公平正义问题上,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于人们的立场、角度不一样,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那么,应该怎么看待公平正义?
首先,应历史地看.公平正义,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人类社会对公平正义的思考和追求从未停止过.自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以来,思想家们就从未停止过对公正问题的探讨.因此,公平正义是一个发展着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社会制度下,公平正义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不同的阶级由于阶级利益的差别,对公平正义的理解也不同.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奠定了制度基础.但同时也要看到,公平正义不会自然而然地实现,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是一个不断向前推进的历史过程.我国是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虽然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在维护公平正义方面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在世界第80多位,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只有发达国家的1/8左右.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面对经济社会中的矛盾和问题,要通过维护公平正义,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讲公平正义,又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在这方面,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比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这是国家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后顾之忧、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制度安排,每个月55元的基本养老金由国家提供,在基本养老金之上的部分根据个人缴费情况而定.这项制度开始试点之后,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多农村老人说:我们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养老金了!但推行一段时间后,也有部分农村群众开始提意见了,他们觉得基本养老金标准太低,与城镇居民养老金水平差距太大.应该说,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上,“新农保”只能从低水平起步,做到广覆盖,同时随着经济发展、国家财力增强,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标准.那种企望与城镇养老水平进一步对接的想法,出发点可能是好的,但却是不现实的.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公平正义是一个逐步实现的过程,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螺旋式上升.我们一方面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求在现有条件下,最大程度实现公平正义.另一方面,要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蛋糕做大,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公平正义创造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应相对地看.绝对的公平正义,从来都是没有的,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和幻想中.在现实社会中,由于社会成员个人情况的不同,天赋有差别,能力有大小,不可能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纯粹的起点平等是做不到的,竞争的最后结果可能导致不公平,只能求得大致公平,相对公平.如果追求绝对的公平,苛求整齐划一、完全一致,只会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最终导致公平正义的倒退.
最后,应具体地看.讨论公平正义,不能泛泛而谈,必须放在具体领域、结合具体问题来分析.比如,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的原则,在经济领域是适用的,体现了公平正义的要求,如果拿到社会领域来,则会导致一些社会困难群体,连基本的生存需求都得不到保障,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三、如何通过制度改革为公平正义护航
从2003年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07年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再到2008年在全国推开.短短5年时间,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布局到整体、完成了全覆盖.这项制度改革,使城乡居民享受到了平等的医疗保障,是促进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实例.
公平正义,从美好理念转化为实践,需要制度的有力保障.近些年来,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紧建设对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
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网如何织就?关键还是改革.30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是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既应改革不合时宜的制度,也要把实践中成功的做法制度化,还要探索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制度,使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具体来说,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努力.
一是权利公平.在我国,不论民族、性别、职业、财富等,每个人都应一律平等地享有基本权利.应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完善法律制度体系,保障公民合法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权利,建立健全公平享有和行使权力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重点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制度、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不同地区、不同人群都能享有平等“待遇”.完善全力维护和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工资拖欠等群众权益受损的突出问题,确保权利公平的实现.
二是机会公平.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都渴望平等拥有拼搏奋斗、展现自己的机会.应强化政策保障,拆除制度“篱笆”,取消不合理的准入限制,使尽可能多的人有打拼的舞台.比如,2013年5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大学生就业不得设置毕业院校、年龄、户籍等限制要求.同时搭建更多平台,疏通上升渠道,让人们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来,使大家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对那些困难群体,还要给予更多关怀和扶持,避免“无机会群体”出现.
三是规则公平.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有一套规则来保证运行,而公平正义则应是这套规则的灵魂.一方面,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确保规则公正严明、不偏不倚;另一方面全社会都应严格按照规则办事,坚决抵制潜规则.比如,我国公务员“逢进必考”的规则,堵上了过去那种凭条子、找关系的门路,“国考”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体现公平竞争原则的人才选拔方式.数据显示,近3年来,中央和国家机关新录用公务员九成来自非公务员普通家庭.
维护公平正义,还须反对特权现象.哪里有特权,哪里就不公平.在我国,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所有公职人员都不得谋求法律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任何权利和特权.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干部搞特殊、耍特权,比如违规占有多套住房、违规占有公家车辆,以各种形式侵占公共利益、群众利益,明里暗里为子女亲属升官发财奔走,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如果干什么事都要靠关系、搞门道,有背景的就能得到等多照顾,没有背景的再有本事也无法出头、势必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应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和克服特权思想、特权现象.进一步完善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保证权力依法运行、最大限度地防止公权私用变特权.
四、如何用法治守护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每个法律人的信仰.”这是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的座右铭.在审理一起保险赔偿案的过程中,她勇敢挑战显失公平的行业规则,不仅是原告赢得了诉讼,更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修改了相关条款.她用自己的坚定与执着、果敢与担当,展现了法治在维护公平正义中的力量.
人们常说,司法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这些年来,司法不公现象时有发生,引发人们的持续关注.“同案不同判,同罪不同罚”,“前门进后门出”的减刑假释等问题,一桩桩、一件件都在拷问着司法的公正性.如果守不住这道防线,就会纵容和放大社会不公,阻断老百姓维护权益的“正道”,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正如一位思想家所说,犯罪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好比污染了水源.如何坚决维护法治的权威、尊严和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审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已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任务.
以公平促公正.公开透明才能公道公正,暗箱操作则会问题丛生.2009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司法公开的六项规定》,要求公开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等方面内容,有力促进了司法在阳光下运行.今后将继续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完善公开审判和公开执行制度,推广庭审电视网络直播、网上晒判决书等做法、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和人民陪审员制度,让司法公正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东西.
以完善体制促公平.科学规范的体制和制度,是阻止金钱、权力、人情干扰司法公正的隔离墙.近年来,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推出一系列措施,向着“公正高效权威”的目标迈进.下一步的关键,是按照党的十八要求,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进一步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改进司法权运行机制,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司法公正不断向纵深推进.
以强队伍促公平.司法队伍头顶天平、手握准绳,是公平正义的化身.建设一支廉洁正派、执法公正的司法队伍,是维护司法公正的关键.这些年涌现出了“柔情的女法官”陈燕萍、“法官妈妈”詹红荔、“全国模范检察官”郑喜兰等一批先进典型,同时也存在少数司法工作人员知法犯法、执法犯法、贪赃枉法,滋生了司法腐败,加强司法队伍建设的任务还很重.应强化职业道德建设,牢固树立公正、廉洁、为民的价值理念,注重教育培训和社会实践,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加大对违纪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切实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
维护公平正义不只是司法部门的事情,全社会都应树立法治理念,增强遵法守法用法意识,自觉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各级政府应依法行政,善于运用法制思维和法制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广大群众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不断提高学习运用法律的能力、避免在维权的同时违法.社会舆论应依法、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努力防止“权力”伤害“权利”现象的发生.
实现公平正义是一条很长的路,但前景必然越来越广阔.只要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持续努力,不断朝着更加公平和谐的社会迈进,我们每个人也必将赢得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