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7:40:24
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1.《论语》十则孔子简介  读音: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

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
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

中学全部文言文复习要领
1.《论语》十则 孔子
简介
  读音:论(lún)语十则(《论语》四书五经之一》)
  四书:《大学》、《中庸》、《孟子》、《论语》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整体结构:语录体散文
   
第一则:学习方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地去复习,不是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时常地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
  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
  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 (《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
  重点字词解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xǐng):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5)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补充词解释: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第三则: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重点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另外词解释:
  温故知新(成语):
  请注意不是温故而知新
  【解释】:温:温习;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出自】:《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汉•班固《东都赋》:“温故知新已难,而知德者鲜矣.”
  【示例】:~是学习上的重要方法.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习、工作或其他
第四则: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重点字词解释: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wǎ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dà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
  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为政》)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诲女知之乎!
  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杨伯峻《论语译注》)
  2、诲女知之乎!
  我告诉你什么叫求知吧!(李泽厚《论语今读》)
  3、诲女知之乎!
  我教你怎么算知道吧!(钱穆《论语新解》)
  4、诲,女知之乎?
  教育(教诲),你知道吗?(南怀谨《论语别裁》)
  5、诲女,知之乎?
  我教导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徐志刚《论语通译》)
  6、诲女知之乎!
  (我)教给你的,(你)懂得了吗!(薛金星《中学生教材全解》)
  7、让我来教教你吧,你可懂得这个道理?(杨润根《发现论语》)
  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重点字词解释:
  女(rǔ):通“汝”人称代词,你
  知(zhì):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zhì)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本段理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有诚实的态度、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本段理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重点字词解释: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
  三:泛指多次;
  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
  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第八则:修身做人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词语解释:
  弘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强 :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第九则:修身做人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然,这样.后,以后.
  本段理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重点字词解释: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评析本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2.鱼我所欲也 孟子
中心论点
舍生而取义者也(通过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
论证方法
  本文用了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本文一开头就用了比喻论证,把生和死的选择比喻为鱼和熊掌的选择.
  举例论证: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嘑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对比论证:第三段整段用了对比论证,把现在情况和以前的情况作对比.
注释
  1.欲:想要,喜欢 .所欲:想要的东西.
  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厉害、严重、重要;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患:祸患,灾难.
  8.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9.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0.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通过这个办法获得生存手段而不用的人.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2.非独:不单,不仅.独,只,仅仅.
  13.勿丧:不丢掉,不丧失.丧:丧失,丢失.
  14.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15.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6.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尔:助词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而,连词表修饰.
  17.蹴(cù)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蹴:用脚踢.
  18.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20.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21.奉:侍奉.
  22.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23.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原先,从前.
  24. 已;停止,放弃.
  25. 本心:天性,天良.
  26.是故:因此.
  27.能:能够.
  28.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一词多义
  1.而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 例句:蹴尔而与之.
  转折连词,却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2.于 比 例句:所欲有甚于生者
  对于 例句:万钟于我何加焉
  3.是 这种 例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做法 例句:是亦不可以已乎
  4.得 得到,拥有 例句:二者不可得兼
  通“德”,感激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尔 助词 例句:呼尔而与之
  代词,你 例句: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6.为 为了 例句: 乡为身死而不受
  做 例句: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7. 之
  人之所欲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通假字
  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吗.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
  5. “辩”通“辨”,辨别
古今异义
  1.可以
  古:能够用来
  今:能够
  2.是
  古:这 指示代词
  今:判断动词
  3.豆
  古:古代盛食物的器具
  今:豆子
  4.钟
  古:古代的量器
  今:计时器具
  5.加
  古:益处
  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例句:鱼,我所欲也.“也”,判断句标志.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东西.
  2.省略句
  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为”后面省略了介词的宾语“礼义”,“受”后面省略了宾语“施舍”,全句省略了主语“我”. 译文:从前我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舍生而取义者也. 省略主语“我”
词类活用
  名词作动词 得: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例句: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动词作名词 生: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
例句: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下》(《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版).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2)舜(shùn)发于畎(quǎn)亩之中:舜原本在历山(今山西永济)耕田,三十岁时被尧起用,后来继承尧的君位.发,起,指被起用.畎亩,田间.畎,田间水沟.
  (3)傅说(yuè)举于版筑之间:傅说本来在傅岩(今山西平陆)为人筑墙,殷王武丁访寻他,举用为相.举,被任用,举用.版筑,筑墙时,两边用木板夹住,中间填土,用杵捣实.版,打土墙用的夹板.筑,捣土用的杵.
  (4)胶鬲(gé)举于鱼盐之中:胶鬲起初贩卖鱼和盐,受到西伯(周文王姬昌)的举荐,做了纣的大臣.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姬发.
  (5)管夷吾举于士:管仲(夷吾)原为齐国公子纠的臣,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了,管仲作为罪人被押解回齐国,由鲍叔牙举荐,齐桓公用他为相.士,狱官. 举于士,从狱中释放并且任用.
  (6)孙叔敖举于海:孙叔敖,春秋时楚国人,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任用他为令尹(宰相).
  (7)百里奚举于市:百里奚,春秋时虞国大夫.晋国灭虞国,他被俘虏,被作为奴仆带到秦国,后又逃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把他赎买回来,任用为大夫.市,市场.
  (8)任:担子,责任.
  (9)斯:这样的.
  (10)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顿,后半句加以申说.
  (11)苦其心志:使他的意志、感情痛苦.心志,意志.
  (12)劳其筋骨:使他的筋骨(身体)劳累.
  (13)饿其体肤:使他忍饥挨饿.
  (14)空乏:穷困缺乏.空,使……穷.乏,使……绝.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受到阻挠干扰.行,指每一行为,每做一件事.拂,违反,阻挠.其所为,指其所做的事.
  (16)所以:用这些来……. 
  (17)动心忍性: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动,惊动,震撼.忍,坚忍.
  (18)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的所不具备的能力.曾,通“增”,增加.所不能,指原先所不具备的能力. 
  (19)恒过:意思为常常犯错误.恒,常常.过,过失,这里用作动词,指犯错误.
  (20)困于心:内心困苦.困,被难住.于,被.
  (21)衡于虑:思虑阻塞.衡,通“横”,阻塞,不顺畅.
  (22)而后作:然后才能奋起.作:奋起.
  (23)征于色:(别人)把愤怒表现在脸上.征,验,显露,表现.色,脸色. 
  (24)发于声:怨恨吐发于言语之中. 发,产生.
  (25)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而后才能明白.喻,明白,知晓.
  (26)入则无法家拂(同“弼”)士: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入:里面,此指在国内.法家,有法度的世族大臣.拂(bì),通“弼”,辅弼,辅佐. 
  (27)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外如果没有与之匹敌的国家和外来国家的忧患.出:外面,此指在国外.敌国,能力、地位相当的国家.
(28)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样以后就知道忧愁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文言常识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不顺).(3)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
  2、一词多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被起用)/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发,发出)
  (2)舜发于畎亩之中(于: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在)/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于:由于).
  3、古今异义
(1)所以 古义:用来;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2)入 古义:在国内;今义:进入.(3)出 古义:在国外;今义:出去.
通假字
  1、曾,通“增”,增加.
  2、衡,通“横”,梗塞,不顺.
  3、拂,通“弼”,辅佐.
  4、忍,通“韧”,坚韧.(课文课下注解中没有此通假) 
  词性活用:
  使动用法:苦:使.痛苦 例如:必先苦其心志,
  劳:使.劳累 例如:劳其筋骨
  饿:使.饥饿 例如:饿其体肤,
  空乏:使.经受贫困之苦 例如:空乏其身
  忍:使.坚韧 例如:动心忍性.
  乱:使.受到阻扰.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动词用作名词:入:在国内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在国外 例如: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名词用作动词:过:犯错 例如:人恒过
  特殊句式
  状语后置eg、困于心【于心困】
  一词多义
  1.拂(fu)违背 例如:行拂乱其所为.
  2.拂(bi)同“弼”,辅佐 例如:入则无法家拂士.
  3 发 (fa)被选拔,被任用 例如:舜发于畎亩之中.
  4 发 (fa) 表现 例如:征于色,发于声.
  中心
  逆境造就人才.
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类比论证
  4.对比论证

高中还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