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红反应(+)、PV反应(-)、血清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00:33:52
甲基红反应(+)、PV反应(-)、血清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啊!
甲基红反应(+)、PV反应(-)、血清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啊!
甲基红反应(+)、PV反应(-)、血清学反应的具体解释啊!
甲基红(M.R)反应
大肠杆菌产酸多,使pH降至4.2,
甲基红由黄变红,反应阳性.产气气杆菌产2,3-丁二醇,产酸少(pH5.3),甲基红反应阴性.
另外,甲酸只在碱性环境下积累(pH7.3),而pH6.2以下,不产甲酸,HCOOH →
CO2+H2.甲酸脱氢酶与氢化酶联合作用.
伤寒杆菌无甲酸脱氢酶,只产酸不产气.
甲基红实验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当细菌代谢产生酸时,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pH6.3)转变为红色(pH4.2),既甲基红反应.该实验用以区分大肠杆菌和产气杆菌,这两个细菌在培养的早期均产生有机酸,但大肠杆菌在培养的后期仍能维持酸性pH4,而产气杆菌则转化有机酸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酸,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因此,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杆菌为阴性.
PV反应(-)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诊断标准:2008年WHO有关PV的诊断标准分为:
(1)主要标准:①血红蛋白男性>185g/L、女性>165g/L或者红细胞容积增加;②出现JAK2V617F或者类似突变.
(2)次要标准:①骨髓三系增生;②血清EPO低水平;③体外内源性红细胞集落形成.
第一项主要标准+两项次要标准或两项主要标准+一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PV.
血清学反应(serologic reactions)是指相应的抗原和抗体在体外进行的结合反应.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进行这类反应时一般都要用含有抗体的血清作为实验材料,所以把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这类反应是根据抗原、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原理来进行实验的,即用已知的一方来检测另一方的存在.既可定性,又可定量.可用已知抗体来检测未知抗原,如鉴定病原微生物;也可用已知抗原来检测未知抗体,如协助诊断某种疾病.
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是:
(1)特异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但当两种不同抗原分子上有共同抗原决定簇存在时,则与抗体结合时可出现交叉反应.
(2)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两者的结合虽相当稳定,但是可逆的,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解离,解离后的抗原、抗体性质不变.
(3)抗原抗体的浓度.抗原、抗体的结合按一定比例,只有在比例适当时才会出现可见反应.若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就会有未结合的抗原或抗体游离于上清液中,不能形成大块免疫复合物,故不能呈现可见反应.
(4)阶段性.血清学反应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但其间无严格界限.在第一阶段,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此阶段反应很快,几秒钟或几分钟即可完成,但无可见反应;在第二阶段,反应进入可见阶段,反应进行的很慢,往往需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以至数日方可完成.而且常受电介质、温度、pH等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常进行的血清学反应主要包括凝集、沉淀、补体结合和中和实验四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