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家是指哪四个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9 06:30:00
四大家是指哪四个
四大家是指哪四个
四大家是指哪四个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
家.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说:“元人乐府称
马东篱、郑德辉、关汉卿、白仁甫为四大家.”在此以
前,元代周德清在《中原音韵》序中说:“乐府之盛之
备之难,莫如今时……其备则自关、郑、白、马,一新
制作.”但是,周德清虽以四人并称,却并未命以“四
大家”之名,另外,明初贾仲明为马致远作的吊词中又
有“共庾、白、关老齐眉”的说法,庾指庾吉甫.这些
说法表明,元曲四大家的概念是逐渐形成的.
关于这几位元曲作家的排列和评价,因人因时而各
有不同.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把关汉卿列为杂剧作
家之首,贾仲明称关汉卿是:“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
首,捻杂剧班头.”但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却首
推马致运,以为“宜列群英之上”,而以关汉卿为“可上
可下之才”.明代前期以后,又有盛赞郑光祖而贬低其
余三家的,如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说:“马之辞老健
而乏滋媚,关之辞激厉而少蕴藉,白颇简淡,所欠者俊语,
当以郑为第一.”清人王季烈《曲谈》中则认为“关、
白、马、郑诸家”.近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中说:
“元代曲家,自明以来,称关、马、郑、白,然以其年
代及造诣论之,宁称关、白、马、郑为妥也.关汉卿一
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
为元人第一.”
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
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他们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已为历史公认.明代王世贞、王骥德等人为王实甫未被
列入“四大家”而提出非难,王骥德还提出“王、马、
关、郑”说.清代李调元《雨村曲话》则有“马、王、
关、乔(吉)、郑、白”之说,但未见流行.
楷书四大家: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洵、元赵孟頫.
一是:书学在唐代为鼎盛时期,凡及楷书,言必称虞、欧、褚、颜.颜真卿即是其中最富革新精神的大书家.颜真卿(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出身名门,是著名学者颜师古的五世孙.颜真卿为人笃实鲠直,向以义烈闻名于官场,曾为四朝元老,宦海浮沉,不以为意,后奉命招抚谋反的淮西节度使李希烈,为李所杀.
颜真卿的书法渊自家学,但其得以变革的启迪者,乃吴郡张旭.由于他能兼取百家,自如取舍,留下大量书帖足可见其功力.史学家范文澜在著述中每及于唐书,皆称“盛唐的颜真卿,才是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颜的楷书,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字轩昂;而他的行草,使宋代米芾也心仪斯书,原因是那些书帖往往是在极度悲愤的心境中走笔疾书的,读者可从本文中领略个中滋味.情溶于艺,艺才生魂,历史上大凡优秀的艺术,均不违背此一准则.
颜真卿,一位书坛的巨灵.千百年来,唯颜鲁公能比肩书圣王羲之,雄视阔步于书坛.唐代书坛固然以颜真卿为冠冕,而宋代也以颜书为大纛.自兹以往,颜真卿的书魂形成了巨大的向力,而又积淀成中华民族书魂的重要部分.《新唐书·颜真卿传》赞曰:“虽千五百岁.其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可畏而仰哉!”英烈的日月人生,便是浇灌其书艺奇葩的不竭泉源.
二是:柳公权,唐代宗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终年88岁.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宫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穆公为之改容,如其笔谏也.宋朱长文《墨池编》中说:“公权正书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于颜,而加以遒劲丰润,自名家.”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他二十九岁进士及第,在地方担任一个低级官吏,后来偶然被唐穆宗看见他的笔迹,一时机为书法圣品,就被朝廷召到长安,那时,柳公权已四十多岁.他的为人既有骨气有一丝不苟,同样地,他的字也显露了他这部分的特质.也因为如此,提高了他在长安的声望与地位,一般王公贵族都不惜钜金争相请他.
晚唐书法经历盛中唐之后,盛极而衰,柳公权虽号一时中兴,但与颜书相比,仍略有高下之分.唐代书法隆盛一时,至此已见式微.柳公权的楷书参有欧阳询的笔法,往往将部分笔画紧密穿插,使宽绰处特别开阔,笔画细劲,棱角峻厉,虽用笔出自颜真卿,而与颜真卿的浑厚宽博不同,特别显得英气逼人.
柳公权享年八十岁,一共臣事七位皇帝,最后以太子少师死于任上.
他的传世书迹很多,影响较为突出的有《玄秘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1、《神策军碑》:楷书,唐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是柳公权的代表作之一,较后世熟知的《玄秘塔》书体风格更有特色,结体布局平稳匀整,左紧右舒,也是较好的临写范本.
2、《柳书金刚经》:楷书,唐长庆刚年(公元824年),四月刻.原石毁于宋代.有甘肃敦煌石室唐拓孤本传世,一字未损,今在法国巴黎博物院.评论家认为楷书金刚经,具备了钟(繇)、王(羲之)、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东之)各体之长,有很高艺术价值.
3、《玄秘塔碑》:楷书.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上二月立,原碑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此碑在传世的书迹中,最为著名.是历来影响最大的楷书范本之一.
“初唐四大家”
指的是唐朝初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前三位,有的并称“初唐三大家”.
欧阳询(公元557-641)初唐书法家.字信本,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由陈、隋入唐,深得李世民的赏识和器重.历任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官至太子率更令,世称“欧阳率更”.博通经史,编撰《艺文类聚》100卷.书法初学二王,后遍学秦汉篆隶、魏碑,各体俱精,楷法独尊.楷书劲险刻厉、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世称“欧体”、“率更体”.清代翁方纲《复初斋文集》评:“千门万户,规矩方圆之至者矣,斯所以范围诸家,程序百代也.”流传下来的书法作品,楷书碑有《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姚辩墓志铭》、《温彦博碑》等,隶书碑有《房彦谦碑》、《唐宗圣观记》等,行书帖有《张翰思鲈帖》、《梦奠帖》、《卜商帖》、《千字文》等,草书有《千字文》残本.书法理论有《用笔论》、《三十六法》、《八诀》等.《旧唐书》卷一百八十九上、《新唐书》卷一百九十八皆有传.
虞世南(公元558-638) 初唐书法家.字伯施,浙江余姚人.最在陈国当官,隋朝,任秘书郎,入唐后由太宗引为秦王府参军,后任秘书监,封永兴县子,世称“虞永兴”.性格沉静寡言,容貌柔弱,志性则刚烈.唐太宗称虞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词藻、书翰”五绝.他编撰我国第一部类书《北堂书钞》,集古籍160卷.他的书法学二王,圆融遒逸、外柔内刚.流传的书法作品以《孔子庙堂碑》、《破邪论序》为最著名,行书墨迹有《汝南公主墓志》(疑是宋人摹本);书法理论有《书旨述》、《观学篇》、《笔髓论》.明项穆《书法雅言》评:“世南传之智永,内含刚柔,立意沉粹,及其行草,遒媚不凡,然其筋力稍宽骳耳.”《旧唐书》卷七十二、《新唐书》卷一百零二皆有传.
褚遂良(公元596-658) 初唐书法家.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贞观末年,与长孙无忌受唐太宗遗命辅政,高宗时封河南郡公,世称“褚河南”.官至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后因反对高宗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贬到爰州(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当刺史,一年后逝世.书法学欧阳询、智永、二王,融会汉隶,对《礼器碑》的学习最深,此碑书法精妙俊逸,有纤而厚之赞,褚氏变隶书为楷书,使书法方圆俱备、婉美华丽,世称“青琐婵娟、不胜罗绮”.他又精于鉴定二王真迹,是当时的权威.流传书法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千字文》、《房玄龄碑》、《枯树赋》、《太宗哀册》、《倪宽赞》、《清娱墓志》等.清梁巘《评书》说他:“褚书提笔空、运笔灵,瘦硬清挺,自是绝品.然轻浮少沉着,故昔人有浮薄后学之议.”《旧唐书》卷八十、《新唐书》卷一百五有传.
薛稷(公元649-713) 初唐书画家.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人.他是魏征的外甥,景龙中,出任昭文馆学士,睿宗立,拜为中书侍郎,参知机务,历太子少保,以翊赞功封晋国公,世称“薛少保”.后因预知窦怀贞谋害玄宗事,被赐死于狱中.书法学虞世南、褚遂良,是褚遂良的得意门生,当时的人说:“买褚得薛,不失其节”,足见他“锐精临仿”.《广川书跋》说他“其师承血脉,则于褚为近.至于用笔纤瘦,结字疏通又自成一家”.用笔纤瘦,正是宋徽宗“瘦金书”所效法.薛稷能画人物、佛像、树石、花鸟,尤以画鹤著名.他当时在长安、洛阳及四川等地留下不少画迹,他所创屏风六扇鹤也为人传摹效仿,到五代黄筌出现以前,薛稷画鹤一直被人公认为是难以超越的精湛技艺,可惜作品未流传下来.书法有《信行禅师碑》.
初唐四大家的书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楷书的风格都是“清秀瘦劲”,其中欧阳询楷书更为突出,贡献也最大,并与后来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的《九成宫》,历来被奉为学习楷书的楷模.
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贾谊:《鵩鸟赋》
杨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118),字长卿,蜀郡成都人,西汉辞赋家.
少好读书击剑,景帝时,为武骑常侍.景帝不好辞赋,他称病免官,来到梁国,与梁孝王的文学侍从邹阳、枚乘等同游,著《子虚赋》.梁孝王死,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商人卓王孙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乐,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归成都.家贫,后与文君返临邛,以卖酒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话,为后世文学、艺术创作所取材.
武帝即位,读了他的《子虚赋》,深为赞赏,因得召见.又写《上林赋》以献,武帝大喜,拜为郎.后又拜中郎将,奉使西南,对沟通汉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起了积极作用,写有《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文.
司马相如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辞赋上.现存《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美人赋》、《哀秦二世赋》六篇,另有《梨赋》、《鱼□赋》、《梓山赋》三篇仅存篇名.明人张溥辑有《司马文园集》.
扬雄
扬雄(公元前53 - 18) 一作杨雄.西汉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以文章名世.早年所作《长杨赋》、《甘泉赋》、《羽猎赋》,风格模仿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等赋.后来薄辞赋为“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转而研究哲学.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提出以“玄”作为宇宙万物根源之学说,并强调如实地认识自然现象的必要,并认为“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驳斥了神仙方术的迷信.明人辑有《杨子云集》.
班固
班固(32—92) 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扶风安陵人.字孟坚.不死守章句,只求通晓大义.博览群书,诸子百家之言,无所不读.其父班彪在光武帝时官至望都长,才高学博,撰有《史记后传》百余篇.建武三十年(54)父逝,返里居丧,着手整理《史记后传》,叹其“所续前史未详”,欲竟其业.明帝永平元年(58),开始撰写西汉一代史书《汉书》.永平五年,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被捕下京兆狱.其弟班超上书辩白,书稿送至京师.因明帝阅后有赞赏之词,得释.召至京师校书部,派为兰台令史,与其他五位令史掌管图籍,校定文书.次年,迁为郎、典校秘书.奉诏续撰《汉书》,自此,专注精力,以著述此书为业,历20余年,直到章帝建初七年(82),基本修成.文辞渊雅,叙事详赡,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体例,整齐了纪传体史书体裁.建初四年(79)参加章帝在白虎观召集的诸儒会议,辩论六经今古文同异,以史官兼任记录,编成《白虎通德论》(亦称《白虎通义》、《白虎通》).和帝永元元年(89)、随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胜利后登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作铭辞以记汉之威德.永元四年(92)窦宪在政争中失败自杀,受牵连被免官.洛阳令种竟借机报私仇,班固被捕.同年死于狱中.善作赋,有《两都赋》闻名天下.著有《班兰台集》.
张衡
张衡(78~139)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人.
张衡勤敏好学,博识多能,在任太史令期间,悉心研究天文、历算,著《灵宪》、《□罔论》等科学著作,并先后发明和制作了举世闻名的浑天仪和地动仪.又曾上疏反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写有《请禁绝图谶疏》.
张衡的文学作品主要是辞赋和诗.他的散体大赋以《西京赋》、《东京赋》最为有名.这两篇赋合称为《二京赋》,是他早年入京后有感于“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题材体制均模拟班固《两都赋》,但结构更为宏阔,思想艺术上也显示出某些特色.赋的主旨是规讽统治阶级,有些议论颇为深刻切直.如告戒统治者切莫“剿民以□乐,忘民怨之为仇”,警告他们要知道“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危机的深刻忧虑和对人民力量的理解.《二京赋》中描述了以前的同类大赋从未记载的若干新事物,如它对都市商贾、侠士、辩士的活动以及杂技和角□百戏的演出情况等都有所反映.有些片断描写生动,如《东京赋》中“濯龙芳林”以下一段,仿照《子虚赋》,按东、西、南、北方位铺写景物,语句清新,颇富文采.《西京赋》中写平乐广场观“角□之妙戏”一段,记述各种技艺的表演,宛如目睹,且是中国古代极珍贵的杂技艺术史料.
张衡的赋还有《思玄赋》和《归田赋》.
明人张溥编有《张河间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你说的到底是哪种四大家,四大家太多了
什么四大家?太宽泛了
元曲四大家还是宋诗?还是别的说清楚
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南宋四家】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元代汤垕谓:“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马远、夏圭、李迪、李安忠、楼观、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赏识,其余亦不能尽别也。”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春山...
全部展开
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家”简称:“李、刘、马、夏。”
【南宋四家】南宋院体山水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四人的合称,亦有“李刘马夏”之称。四家画属豪纵简略一路画风。初无此称。元代汤垕谓:“南宋画院诸人得名者,若李唐、周曾、马远、夏圭、李迪、李安忠、楼观、梁楷之徒,仆于李唐差加赏识,其余亦不能尽别也。”倡此说者为明代唐寅题刘松年《春山仙隐图》,有所谓“李刘马夏”之称。其后屠隆说:“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此南渡四大家也。”张丑认为:“南宋刘松年为冠、李唐、马远、夏圭次之。”张泰阶则曰:“刘、李、马、夏俱负重名,而李、马为最。”总之南宋四家画派统治南宋山水画坛百余年。他们为画史、画风增添光彩,名流千古。如李唐晚年创“大斧劈皴”法,代表作有《万壑松风图》等。刘松年人称“刘清波”、“暗门刘”,代表作有《四景山水》等。马远画史称他为:“马一角”。代表作有《踏歌图》、《水图》等。夏圭,他画风与马远近似,并称“马、夏”,画史称他为“夏半边”,代表作有《溪山清远图》等。他们还影响明代浙派山水画,甚至远及东洋,为日本画坛所推重。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欧阳修、苏东坡、黄庭坚
江南四大才子:
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
祝允明(1460-1526年)是明代书法家,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多生一指,又自号枝指生。江苏长洲(苏州)人,出生于七代为官的魁儒家庭。与唐伯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号停云,别号衡山居士,人称文衡山。长洲(今苏州)人。“吴门画派”创始人之一。与唐伯虎、祝枝山、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54岁时以岁贡生诣吏部试,授翰林院待诏,故称文待诏。
唐寅(1470~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别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之美称,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绘画与沈石田文征明、仇英齐名,史称“明四家”。诗词曲赋与文征明、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又字昌国。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吴县(今苏州)。明代文学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称“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收起
buxia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