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修辞格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2 22:32:47
什么是修辞格
什么是修辞格
什么是修辞格
修辞格: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
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对比、对偶、对仗、反复、反问、互文、顶真、双关、设问、排比
最典型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下面尼采的这首《威尼斯》,就大量使用了通感,你可以辨析一下。
威尼斯
尼采
最近,在晕黄的夜晚,
我曾来伫立在桥边。
远处传来了歌...
全部展开
最典型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写景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是用歌声来比喻嗅觉上的荷花的清香。这些都是视觉、触觉、嗅觉、听觉之间相互挪移、“叠合”后而获得的独特感受。
下面尼采的这首《威尼斯》,就大量使用了通感,你可以辨析一下。
威尼斯
尼采
最近,在晕黄的夜晚,
我曾来伫立在桥边。
远处传来了歌声;
它迸出点点的金光,
掠过荡漾的水面。
游艇,灯火,音乐——
醉沉沉地向暮色中飘去``````
我的灵魂,像弦乐演奏,
被无形的手指拨弄,
暗暗演唱共渡乐之歌,
感到多彩的至福的战栗。
——可要人在倾听?
另外,补充一下:
我们认为,通感是一种独立的“修辞手法”,不同于比喻,但是在运用通感的时候,一般兼有“比喻”的修辞格。
通感应是一种修辞格,与比喻、移就、比拟是并列的,它们之间并不互相冲突;如果一个句子有了通感,又有比喻或移就或比拟,这是兼格。修辞学上一直是承认有兼格存在的;即便是一段文字同时使用“通感”和“比喻”这两种修辞格,也可从钱钟书先生《通感》中的又一段文字里得到间接的证明:“我们《礼记》里的《乐记》有一节极美妙的文章,把听觉主要跟视觉拍合:‘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通 “坠”), 止如槁木,倨如矩,句如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乐记》里那一串体贴入微的比喻,使亚里斯多德的枯燥、粗略的说法相形见绌,同时也比后世诗歌里一般对声音的描写多一层曲折。……也许不但指听觉通于视觉,而且指听觉通于肌肉运动觉:随着声音的上下高低,身体里起一种‘抗’、‘坠’、‘攀’、‘落’的感觉。”钱先生这里就认为《礼记》中的那段文字既有通感,又是比喻。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