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04:52:56
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两次危机有诸多相似之处,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那场危机中的做法为奥巴马政府提供了谨慎的启示和教训,且看今日的

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
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

罗斯福新政与奥巴马新政的共同点
两次危机有诸多相似之处,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那场危机中的做法为奥巴马政府提供了谨慎的启示和教训,且看今日的奥巴马如何活学活用
  ■史蒂夫·罗尔(Steve Lohr) 文
  1933年,正如今天所发生的事情一样,一位新的美国总统临危受命入主白宫,并誓言改变现状,采取果断的措施挽救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威胁的美国经济.
  76年前,F.D.罗斯福面临的经济困境无疑比当前奥巴马面临的危机更深入、更可怕.然而,罗斯福成功了.他消除了民众的恐慌,稳定了银行体系,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定存款保险制度、政府向银行投资、限制银行操作、通过广播发表“炉边谈话”等措施,稳定了国民情绪,并最终迎来了扭转局势的罗斯福时代.
  不过,即使美国政府出手援助,幸存下来的银行惊魂未定,放贷数量依然很少,就如同目前美国银行的状况一样:尽管银行在第一轮的救市计划中从纳税人手中获得了超过3000亿美元的资金,但依然不愿意再放贷.
  罗斯福新政的时代特性
  因此,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也未能使经济走向复苏,全因40年代二战爆发,大量军需刺激才使美国经济走出泥潭.
  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对罗斯福的概括评价是:极具说服力的演说家、出色的政治家、就业(如设立公共资源保护团)和管理方面(如成立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对华尔街进行监管)的创新者.但同时他们认为,罗斯福虽然在很多方面业绩突出,但他对如何引导整个经济形势并没有明确的纲领.
  罗斯福新政通常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一次大规模应用:通过增加政府开支扭转经济衰退,创造就业机会.
  虽然新政的项目和援助款分配到了美国各州,但在上世纪30年代,上至美国联邦政府、下至州政府、及至地方政府,都将财政支出总额控制在经济总量的20%以下.(现在,美国政府支出总额已超过经济的35%,私营部门应对衰退的支出比例更高.)
  在20世纪30年代中,美国国内失业率在罗斯福新政的作用下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一直居高不下,在这10年中平均失业率均高于17%.
  193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访问白宫,亲自向罗斯福介绍他的经济思想,并建议扩大财政赤字.但罗斯福似乎并未为之所动,或者根本没有理解凯恩斯的经济学思想.根据劳工部长弗朗西斯·帕金斯(Frances Perkins)的回忆录描述,罗斯福事后曾向她抱怨:“他就说了些冗长而无用的数字,他更像个数学家,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家.”
  凯恩斯离开时同样感到心灰意冷,他告诉帕金斯女士:“总统先生应该在经济学方面掌握更多的知识.”
  衰退的初期vs 危机深陷
  经济学家表示,从20世纪30年代可以获得的教训是:当经济形势已急剧下降到1933年那样的很深的层次时,实现经济复兴是多么困难.他们说,如果在经济衰退的早期采取迅速而有效的手段,可以使经济免于陷入更深的危机中,使更多的人免于失业.奥巴马的优势正在于,他在经济衰退的初期就开始接管国家经济,而罗斯福是在经济危机达到很深的程度后才上任的.
  按实值计算,1933年的美国经济比1929年缩水了三分之一.工业产品减少了40%,失业率从1929年的3%激增至25%.
  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宣誓就职,当时美国正被全国性的银行业恐慌包围着,这也使得他的一句名言流传至今:“唯一值得我们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可能算不上是经济学家,但他却是非同寻常的危机管理者.
  3月12日,罗斯福对全国听众发表了第一次“炉边谈话”,同美国民众讨论银行业危机.他用简明易懂的语言向民众解释了银行如何运作,告诉人们存入银行的钱没有停留在银行,而是被贷出.“银行把你们的钱贷出去,让它推动工业和农业这两大车轮的不停运转.”他说.
  银行挤提会导致商业生产链断裂.他再次向听众保证:“把钱存入重新开业的银行要比放在床垫底下安全多了.”他呼吁说:“你们必须有信心,绝不要轻信流言和揣测.让我们团结起来,驱逐恐惧.”
  当时,听众只能听到罗斯福强调他的一揽子稳定银行系统的计划可以奏效.但他的确有一种奇特的沟通技能,语言简单却极具说服力.3月15日股市在关闭一周多后重新开盘,道琼斯工业指数平均上扬了15%,创单日涨幅最高纪录.
  “罗斯福真是个天才,他用那些‘炉边谈话’就安抚了国民的情绪并恢复了他们的信心,”美国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约翰·S.戈登(John Steele Gordon)说,“绝不要低估心理力量在经济中的作用.我们现在不就看到了嘛.”
  罗斯福运用这种强大的说服能力为他的新政赢得了解决银行业危机的时间.除了存款保险制度及控制竞争和利率的银行法案,罗斯福还极大地发挥了1932年成立的复兴银行公司(Reconstruction Finance Corporation,简称RFC)的作用.
  该机构向陷入困境的银行提供贷款,没收并出售这些银行的不良资产.经过政府的整顿,很多小银行不能再继续开业.1933年,超过4000家银行被关闭.该机构还购入6000多家银行的股票,市值达13亿美元.按比例换算成今天的经济价值,该计划的数额高达2000亿美元.
  这一数字相当于2008年秋季美国国会批准的财政援助计划中政府向银行注入的资本规模.国会和布什政府希望银行用这笔钱向商业和消费者重新提供正常的放贷服务.但忧心忡忡的银行想留住这笔钱,因此政府对银行的救助对于社会经济并未发挥多大的作用.
  扩大财政赤字?
  罗斯福似乎面临同样的难题.“但他更加积极地再次向民众保证银行是安全的,而不仅仅是说服银行放贷.”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和金融历史学家理查德·西拉(Richard Sylla)分析说.“在整个20世纪30年代,1元准备金相应的贷款额只占20年代水平的一半.”西拉强调.
  现在,奥巴马团队正在酝酿一系列措施以解决银行业面临的僵局.这些措施包括剥离个别企业银行中抵押贷款支持的不良资产,以廉价收购后,将它们部分或全部国有化.罗斯福时代的复兴银行公司就曾应用过此类回波效应(echo tactics).
  “但今天的银行业危机更加复杂,更加全球化,因此我们的动作必须比复兴银行公司更大.”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经济学家西蒙·约翰逊(Simon Johnson)说.
  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在8250亿美元经济复兴计划之外扩大支出,可能会更加稳操胜券.伴随着罗斯福新政各项举措的实施,赤字财政政策走上了美国的历史舞台,而现在回过头来看,20世纪30年代的罗斯福在扩大财政赤字上胆子还不够大.
  “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初的教训表明:美国政府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要结束金融危机,还要带领美国人走出经济衰退.”纽约大学的西拉这样说道,“我相信奥巴马的团队很清楚这一点,并似乎已准备好据此做出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