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鉴赏 600字以上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3 11:16:53
我的叔叔于勒鉴赏 600字以上
我的叔叔于勒鉴赏 600字以上
我的叔叔于勒鉴赏 600字以上
莫泊桑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是初中语文小说教学与欣赏的佳作.这篇佳作的主题不是那么深奥,情节不是多么曲折复杂,读者从平凡中看出了神奇,从质朴里窥见了光华,心不由自主跟着作家去嘲讽、去鄙夷、去同情、去怜悯,直至小说戛然而止,读者仍在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仍在品味其中的酸甜苦辣.
19世纪后半叶法国最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从最下层社会的形形色色人物的日常生活、家庭琐事、种种遭遇之中,从他们的言谈行为、心里变化之中,自然地而又深刻地写出资本主义社会种种黑暗、污浊的阴影:虚伪,贪鄙,欺诈,冷酷.《我的叔叔于勒》就属于这一类作品.小说写的是法国西北部哈佛尔海港达佛朗司家的一个故事.于勒在小说中是个大起大落的人.作者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这篇佳作,有三个比较突出的鉴赏点:首先是构思巧妙.经过作者巧妙的安排情节,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菲利普夫妇盼望于勒从海外发财归来是文章的叙事明线,于勒离家到美洲冒险的十年经历是暗线.明线暗线并行,在船上见到于勒的情节,使两线交错,达到高潮.小说虽然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但对于勒的直接叙写却很少而着重写菲利普一家盼于勒、赞于勒、遇于勒、躲于勒的过程.在于勒未出场前,全家日夜盼望,于勒的两次来信使全家处于兴奋状态,母亲拼命夸赞他.但二十年后,穷困潦倒的弟弟于勒突然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把这对庸俗、虚荣心极强的夫妇从幸福的巅峰抛下现实的悲苦深渊,全家为躲避于勒改乘海轮回家,结尾令人回味,引人深思.小说的情节虽不复杂,但构思巧妙,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其次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小说塑造人物的形象一般是刻画人物的言行神态,通过描写性的语句,去理解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菲利普夫妇是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菲利普夫妇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这句话在小说中出现两次,显然,这绝非“闲笔”,而是作者匠心独运,可借以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还可借以巧置情节,完美塑造人物形象.对于勒的期盼,何其殷切,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积久了就成了一种条件反射.只要一看见大海船开过来,菲利普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海船——于勒——金钱,是菲利普夫妇的思维程式.而后来,于勒以一个穷水手的面目真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惊恐,神色狼狈、脸色苍白、低声嘟哝,暴怒,犹如面对瘟神,避之唯恐不及,躲之唯恐不远.又骂他是“贼”.说他“不会有出息”,还马上提醒菲利普“最要留心的是别要咱们女婿起疑心”.前面形成鲜明的强烈对照.对菲利普夫妇自私、冷酷、只认金钱有无、不顾手足亲情、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暴露得淋漓尽致.
三是细腻的心理描写.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丰富的心理活动,细腻地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菲利普认出买牡蛎的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突然好像不安起来”,这时心理骤然紧张所致:“他向旁边走了几步”,是想躲开目光,怕他认出自己来:“瞪着眼睛看女儿、女婿,是怕他们察觉这个秘密”.这一系列行为描写,加上表情的描写,层次分明写出人物紧张、恐慌以至失魂落魄的心理状态.又如:菲利普夫人听丈夫说那个卖牡蛎的穷水手好像是于勒时的表现:她怕起来,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她亲自看清楚那买牡蛎的果真是于勒时,她暴怒起来.综合起来,这些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是菲利普夫妇对弟弟于勒满怀希望而又避之唯恐不及的心声,最能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揭示小说的主题,推动情节发展,增强小说的讽刺效果蓄势,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在教学中国值得细细体会,反复品读,领会其深沉意蕴.
为了克服初中生阅读小说多有蜻蜓点水、肢解人物的通病,达到鉴赏与教学效果的和谐统一,在设计这一课教学时,可采取以下几个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请大家来讲讲发生在你父母、兄弟姐妹或朋友身上的一件感人的事.(学生发言)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之所以如此温馨,就是因为我们无时无刻不被这种亲情和友谊包围着.
然而,也有一些人在金钱面前迷失了自己放弃亲情,甘心做金钱的奴隶.法国小说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就刻画了这些人的丑恶嘴脸.
二、熟读课文,师生共同梳理故事情节.
1.浏览全文,找出文中评价于勒的句子,包括怎样称呼他的,怎样说他的:
教学时可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朗读方法,如范读、齐读、跳读、角色分类等,“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篇小说要求学生起码读三遍,深入文本熟悉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学生初读觉得好笑,然会就会义愤填膺指责菲利普夫妇太不像话,接着明白菲利普夫妇的三变为的就是“钱”.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2.把这些评价的分类(分类的标准时哪些话是大致相同的情况下说的,他们对于勒又采取了什么态度)
于勒发财时:朝思暮想,望眼欲穿,赞不绝口.
于勒沦落时:咫尺不认,惊恐咒骂,如避瘟神.
然后让学生两句俗语“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也写两句话:“贫在眼前不相认,富在美洲盼弟归”借以概括全文的内容,给菲利普夫妇“画”一幅像.
三、研读精彩句段,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是通过神情、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成功塑造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学生在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都基本能分析.在教学中,可寻读课文,紧扣关键句.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品析:景物描写烘托人物欢快的心情.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又一片阴影从海里钻出来.
品析: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的失望、沮丧的心情.与刚刚上船时的心情形成鲜明对照.
3.找出“母亲”有关的神情、语言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明确:当她听到买牡蛎的就是于勒的消息时,“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当看清楚那人果真是于勒以后,惊恐得哆嗦起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当她证实那人真是于勒后,她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那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特征,暴露无遗.
4.找出有关“父亲”神情、语言的句子,分析其性格.
明确:当他确证是于勒时,“神色不安”,“脸色苍白”“两眼不寻常”当他听到船长花后,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又结结巴巴.这些描写也暴露出他性格的虚伪、冷酷、唯利是图.
5.“我”在作品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我”是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文.综合全文,可以看出“我”没有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还具有人的美好品性——富有同情心,与父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时作者对下一代的希望.
四、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么样?试描述该场景.
模拟
菲利普夫人:“呀,亲爱的弟弟,我们终于等到你了!”眼睛却紧紧盯着于勒手中的装美钞的密码箱.
二女婿:“亲爱的于勒叔叔,我是您的亲侄女婿……”(“亲”字要说得特别重)
……
教学创新设计说明
本文最早发表于1883年8月7日的法国的《高卢人时报》上,虽然离我们年代较远,但很贴近生活,从质朴的语言和平凡的故事中,学生能揣摩人物的性格,在教学中宜采用读读议议的方法,由浅入深地逐层阅读,教师适当的点拨,研读关键句段,于勒变化的身世,好像一扇窥测他们灵魂的窗子,培养学生探究,赏析能力,使学生明白菲利普夫妇对于于勒态度前后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从而深刻理解小说主题,充分深入文章,达到教与学的琴瑟和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