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语文阅读理解材料请回答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2:30:15
谁有语文阅读理解材料请回答
谁有语文阅读理解材料请回答
谁有语文阅读理解材料请回答
那一束伴地莲
在我的故乡,每年春天,都遍生一种野草,或许因为多,平常至极,很少有人能叫出它的名字来.尽管一眼就能认出它高高的枝,苍绿的叶.
早春它是不开花的,到了春末夏始,桃花李花都一齐谢了,大地又显单调的时候,它才绽开一粒粒小骨朵,雪白的瓣,乳黄的蕊,不足指甲大的小花儿开在山坡上、荒地头、野沟边,如夜空里的繁星,簇簇丛丛灿烂一片,随风散布一种沁人的苦香.
在我的印象中,它的花期很长,要过一整个酷烈的夏季,似乎在仲秋前后,也还会有两三朵小花稀疏散杂在日渐寂寞的景色里,而那枝叶,却也是褪了绿,转入翠黄,尔后再无可逃避地被季节洗蚀了色彩,被干燥的秋风榨尽了水分,被霜露浸得枯脆干焦.其时,它便成为一味药了,这在普通的乡人眼里是不识的,更不知它竟有一个美丽得几近脱俗的名字:伴地莲.
我知道伴地莲,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那时父亲已在遥远的江南工作,家里全靠母亲操劳,我又病了.就在那样一个雪落之后的冬天的傍晚,母亲背着我去山后的医疗社看医生.临了,医生送给母亲一截枯草,叫母亲去野地里找,拿回去洗净切碎煮水给我喝,医生说它能治我的病.
归途中升起了一轮月亮.月亮很圆,被雪地映衬得更加明亮,我至今还记得那时看见远处雪原中静卧的村庄.
母亲背着我就在这样一个有积雪的月夜里走.边走,她边踢开路边的雪层,寻找和她手里一样的那种春天遍地都是的叫做伴地莲的野草.因为孩子们的野火早在秋天就已烧遍,母亲收获不大.邻近村庄的时候,她又拐了个弯,绕上一段河堤.河堤离村庄较远,然而仍没有逃脱家乡习惯性的秋季烧荒的野火,这叫母亲失望,同时也加大了母亲搜索的范围.就这样,母亲终于没有防备地滑进了一段被挖开用来排水的坑里.坑很深,幸亏坑底雪厚,母亲除了一场虚惊没有受到任何伤害,我不记得那时我有没有因为惊吓而嚎啕大哭,我只记得母亲正要往上爬,竟意外发现坑壁被踢开的雪被下掩盖了一丛她急欲寻找的那种枯干的草.我记得那时母亲在明亮的月亮里止不住惊喜而连声赞叹.
这以后,很长一段日子留在我印象里的就是这药的苦味,苦不堪言.母亲便用作为口粮的山芋反复煮熬,熬成糊状,熬出更浓的糖味,拿来作我喝药后的奖励.在我童稚的记忆里,极苦之后,那一小勺山芋糊竟是此生再难以体验到的甘甜.
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我常为自己记忆细节的清晰而诧异,然而母亲却证实了它的真实.那时,我的孩子正趴在她的怀里撒娇,她愣怔片刻,顺着我的提示她终于回想起来,她告诉我那时我患的是一种急症肝炎.她说,第二年秋天,怕我病犯,早在烧荒前她割了一大捆回来,拿绳束了,系在屋梁上,以作备用,只是再没有用着,直到迁来南方,老屋卖给人家也没有取下.
然而我却没有遗忘,那一束伴地莲烟熏火燎黝黑地挂在我老屋的梁上.尽管与母亲的回忆有些许出入,然而那晚雪地里的月光却真实地穿越二十多年的积尘落入我充满疲倦的梦中.
活着是件艰难的事,我时常这样想.生长中的许多不易处,让我越发知道,世间真正美好的东西实在太少.然而正是那束伴地莲,使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要感谢母亲.
1.本文写的是与伴地莲相关的亲情故事,请你阅读全文,简要说出全文围绕“伴地莲”行文的思路.(每空需有“伴地莲”三个字)
(1) (2)
(3) (4)
2.文中5、6两段重复写到积雪和明月,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段和第六段两次写到了母亲的“惊喜”,请结合文意概括出让母亲“惊喜”的具体内容.
第一次“惊喜”的是
第二次“惊喜”的是
4.结尾“然而正是那束伴地莲,使我于做人的困顿里偶然回顾尚能发现内心深处还有可以寄托的空间,不致全然没有了信心”这句话中的“可以寄托的空间”指的是什么?
5.对于作者后来对那束伴地莲的认识,你是怎样理解的?
粽子里的乡愁
异乡客地,越是没有年节的气氛,越是怀念旧时代的年节情景.
端阳是个大节,也是母亲大忙特忙、大显身手的好时光.想起她灵活的双手,裹着四角玲珑的粽子,就好像马上闻到那股子粽香了.
母亲的粽子,种类很多,莲子红枣粽只包少许几个,是专为供佛的素粽.荤的豆沙粽、猪肉粽、火腿粽可以供祖先,供过以后称之谓“子孙粽”.吃了将会保佑后代儿孙绵延.包得最多的是红豆粽、白米粽和灰汤粽.一家人享受以外,还要布施乞丐.母亲总是为乞丐大量的准备一些,美其名曰“富贵粽”.
我最最喜欢吃的是灰汤粽.那是用旱稻草烧成灰,铺在白布上,拿开水一冲.滴下的热汤呈深褐色,内含大量的硷.把包好的白米粽浸泡灰汤中一段时间(大约一夜晚吧),提出来煮熟,就是浅咖啡色带硷味的灰汤粽.那股子特别的清香,是其他粽子所不及的.我一口气可以吃两个,因为灰汤粽不但不碍胃,反而有帮助消化之功.过节时若吃得过饱,母亲就用灰汤粽焙成灰,叫我用开水送服,胃就舒服了.完全是自然食物的自然治疗法.母亲常说我是从灰汤粽里长大的.几十年来,一想起灰汤粽的香味,就神往同年与故乡的快乐时光.但在今天到哪里去找旱稻草烧出灰来冲灰汤呢?
端午节那天,乞丐一早就来讨粽子.真个是门庭若市.我帮着长工阿荣提着富贵粽,一个个地分.忙得不亦乐乎.乞丐常常高声地喊:“太太,高升点(意谓多给点).明里去了暗里来,积福积德,保佑你大富大贵啊!”母亲总是从厨房里出来,连声说:“大家有福,大家有福.”
乞丐去后,我问母亲:“他们讨饭吃,有什么福呢?”母亲正色道:“不要这样讲.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谁又能保证下一世有福还是没福?福要靠自己修的.时时刻刻要存好心,要惜福最要紧.他们做乞丐的,并不是一个个都是好吃懒做的,有的是一时做错了事,败了家业.有的是上一代没积福,害了他们.你看那些孩子,跟着爹娘日晒夜露地讨饭,他们做错了什么,有什么罪过呢?”
母亲的话,在我心头重重地敲了一下.因而每回看到乞丐们背上背的婴儿,小脑袋晃来晃去,在太阳里晒着,雨里淋着,心里就有说不出的难过.当我把粽子递给小乞丐时,他们伸出黑漆漆的双手接过去,嘴里说着:“谢谢你啊!”眼睛睁得大大的,看我一身的新衣服.他们有许多都和我差不多年纪,差不多高矮.我就会想,他们为什么当乞丐,我为什么住这样大房子,有好东西吃,有书读?想想妈妈说的,谁能保证一生一世享福,心里就害怕起来.
有一回,一个小女孩悄声对我说:“再给我一个粽子吧.我阿婆有病走不动,我带回去给她吃.”我连忙给她一个大大的灰汤粽.她又说:“灰汤粽是咬食的(帮助消化),我们没什么肉吃呀.”我听了很难过,就去厨房里拿一个肉粽给她,她没有等我,已经走得很远了.我追上去把粽子给她.我说:“你有阿婆,我没有阿婆了.”她看了我半晌说:“我也没有阿婆,是我后娘叫我这么说的.”我吃惊地问:“你后娘?”她说:“是啊!她常常打我,用手指甲掐我,你看我手上脚上都有紫印.”
听了她的话,我眼泪马上流出来了,我再也不嫌她脏,拉着她的手说:“你不要讨饭了,我求妈妈收留你,你帮我们做事,我们一同玩,我教你认字.”她静静地看着我,摇摇头说:“我没这个福份.”
她甩开我的手,很快地跑了.
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叹口气说:“我也不知道要怎样做才周全,世上苦命的人太多了.”
日月飞逝,那个讨粽子的小女孩,她一脸悲苦的神情,她一双吃惊的眼睛,和她坚决地快跑而逝的背影,时常浮现我心头,她小小年纪,是真的认命,还是更喜欢过乞讨的流浪生活.如果她仍在人间的话,也已是年逾七旬的老妪了.人世茫茫,她究竟活得怎样,活在哪里呢?
每年的端午节来临时,我很少吃粽子,更无从吃到清香的灰汤粽.母亲细嫩的手艺,和琐琐屑屑的事,都只能在不尽的怀念中追寻了.
1.阅读选文,简要概括在端午节时,哪些事情诱发了作者强烈的乡愁?
2.母亲把布施给乞丐的粽子命名为“富贵粽”,这样命名表达了母亲怎样的祈愿?
3.第七段写到“心里就害怕起来”,你认为“我”害怕的是什么?
4.第十段写到“我回来呆呆地想了好久,告诉母亲,母亲也呆呆地想了好久”,这句话中两个“呆呆地”分别反映了我和母亲什么样的心理?
5.阅读6——11段,说出“我”对乞丐态度转变的过程和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还需要就留言我吧
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