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09:38:04
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而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
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

急求归纳虚词“之”“而”的用法

一、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2.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②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③环而攻之而不胜.前一个“而”就表示承接关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
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②面山而居.
二、表转接关系的连词,译作“但是”“可是”“却”.如: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

一、 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四种类型:
1、 相当于 “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②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③菊,花之隐逸者也.
④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译:当政治上最高理想实施的时候.
3、 用在不及物动词、形容词、时间副词后起补足调音节和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
①公将鼓之.②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4、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其格式为:宾语+之+谓语.
①何陋之有?②宋何罪之有?
5、定语后置标志,无实义.为了强调定语,常把定语放在中心语的后面.如:马之千里者.
二、作代词用:
1、 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例如:
①具答之.②亲戚畔之 ③彼竭我盈,故克之.④又数刀毙之.
2、 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例如:
① 渔为甚异之.②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如:
①辍耕之垄上.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