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8 09:09:27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三思而后行的故事三思而后行的故事lee是黑龙江人,大学一毕业,和许多应届生一样充满希望的踏上了异地求职的这条路.首选了上海,道理也非常的直白简单——大城市,有前途.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lee是黑龙江人,大学一毕业,和许多应届生一样充满希望的踏上了异地求职的这条路.首选了上海,道理也非常的直白简单——大城市,有前途.能在上海找到一份工作,对外地的大学生来说是非常渴望的一件事.身边的许多朋友来了,也找到非常不错的工作,可谓踏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可自己来沪一年,连一 个岗位都没有成功入用过.看着自己的简历无奈和困惑交织在一起.\x0d自信满满我今年毕业于黑龙江工程学院汽车工程系交通运输专业,在学校学的比较杂,汽车电子,维修,检测,物流都有所涉及.而且我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也是非常优秀的,尤其在专业课方面自认为学的比较扎实.毕业后,原本想去长春找工作,可最后还是改变了主意.大城市总是更具吸引力,上海的汽车发展很快也比较成熟,想想肯定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x0d连连受挫到了上海,也没有任何亲戚安顿我,虽然父母说如果不顺利就回哈尔滨,可我一开始就没有回去的念头.一方面自信自己的能力,一方面也不允许自己做出半途而废的事.尽管我有非常坚定的意志,但接下来的经历却渐渐让我动摇了\x0d日子过的很快,2个月过去了,在不断的投递简历中,自然的面试也多了起来.影响比较深的是一个汽车制造公司,他们看了我的简历,问了我为什么来上海,还问我愿不愿意当流水线工人.来上海之前我就抱着从低层做起的心态,一个人在异乡,先能稳定住再求发展,所以我想也不想就答应了.对方面试官也非常满意,让我回去等通知.我出了公司,感觉很欣慰,自认为工作已经有着落了.\x0d事与愿违,遭遇排外\x0d等了1个半月,那家汽车制造公司仍然没有回音.猜测又是石沉大海了,于是我开始下一步的动作,总不能吊死在一棵树上.一边面试一边也在估算着种种失败的原因,如果说公司以没有工作经验回绝我,我认了,我也很高兴,毕竟公司HR的话有说服力,这不仅仅是我的问题,是应届毕业生整体的问题,是个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个人也是很难改变的现实,用人单位确实有自私的理由.但在那一次招聘会上的经历却让我对上海这个城市开始有了厌恶感.\x0d记得那次是个汽车行业招聘会的专场,作为当前的一个热门职业——销售,我也非常想去尝试一下.于是我在一家汽车销售的单位前坐了下来,并递上了简历.开始一如既往地问了些客套的问题,过后,他们问了我一些汽车的专业知识.在问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非常好笑.笑的是因为一家如此规模的汽车销售厂商,派出来的招聘负责人怎么会一点也不懂专业知识,问出来的问题简直是用小儿科来形容.当然我心里在偷笑表面仍然是非常尊重对方的,在有礼貌的听完问题后,我语气婉转地对他们的问题做了改正,说那样问是不对的.可谁知那两个负责人就火了,问我:“你懂什么?,你会上海话吗?”我就纳闷了,这东西用世界任何一种语言讲都是一回事,难道上海人讲的就对?淮南为柚,淮北为橘啊.是汽车知识重要还是语言重要?……发完牢骚我也就一走了之了\x0d因为我听不懂上海话,这样相同的经历已经不伐3 ,4次了,这也让我真正领略到了上海人的排外.\x0d心态失衡,退而求其次\x0d接2连3的挫折让我渐渐失去了信,开始的冲劲和对事情的美好想象已经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只有焦虑,因为不是本地人,找不到工作,也无法办劳动手册,身边的钱也渐渐花光了.接近一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可以吃的饱的工作也没有.远方的父母为我担心,我也不能和他们说实话,朋友们都在忙自己的工作事业,而我……哎,最近有两家保险公司突然找上了我,我决定去试一下,毕竟生存是第一位的……篇后语:典型的大学生异地求职经历,具有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大都市里闯荡,幸运的一些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有的却连一份能温饱的工作都难以找到.甚至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去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工作来继续生存,无奈之举另人惋惜.\x0d这里涉及到了大学生求职和异地求职两大问题.\x0d如今大学生求职难已经越加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仅仅是没有工作经验还是因为竞争激烈?讽刺的是招聘会一个接一个的开,招聘广告一个接一个的登,职场看上去还是很火热的样子.就如lee希望加入的汽车行业一样,表面上是个热门行业,根据前程无忧的调查,上海的汽车类专才需求量都偏向于技术这一块,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来说,这样的入职门槛显然太高.而对于汽车的销售招聘还是仅仅限于一些大的汽车公司,诸如通用,福特,上汽等,而且需求量非常的小.这也是lee一直位能找到合适工作的主要原因.\x0d异地求职的人困难在于要处理户口,劳动手册,住宿,还要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包括语言,生活习惯等等.在这些问题上就要分去许多的心力和财力,所化的成本要远远高于本地求职的人.\x0d对于排外,上海人是有的.但上海人也尊重有能力,有实力的知识青年.就lee在汽车销售应聘的经历而言,对方的态度虽然不可取,但是其中却道出了一些他不合适做销售的原由:销售是门沟通的职业,如果不能用当地的文化,语言去接触客户,那自然亲切感将会大大降低,直接就会影响销售量.一个员工的文化自然要与企业文化紧紧贴近,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用.\x0d无法改变环境就只能自己去适应环境,对自己所在行业要进行彻底的分析,那些职位适合自己,那些职位需求量多,对将来的选择更能有的放矢,少走弯路.把困难预计的多一些,或许在今后的发展中,对自己的打击会比想象的要小的多,心态自然也就能平稳的多.因此还望冲动的年轻人们在出发前做好十足准备,起码要一个经受得住挫折的、过的硬的心理素质.做到三思而后行,未雨而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