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终身受益的谈话 一天,爱迪生在图书馆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也坐在爱迪生近旁看书,他不时抬起头,仔细端详着爱迪生. 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前亲切地问爱迪生:“我经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8 20:20:30
一次终身受益的谈话 一天,爱迪生在图书馆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也坐在爱迪生近旁看书,他不时抬起头,仔细端详着爱迪生. 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前亲切地问爱迪生:“我经
一次终身受益的谈话
一天,爱迪生在图书馆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也坐在爱迪生近旁看书,他不时抬起头,仔细端详着爱迪生.
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前亲切地问爱迪生:“我经常在这儿看见你,你一定看了不少书!”爱迪生回答:“我已经读了三百多本书了.先生,不瞒你说,我想把图书馆的书全都读完.”那人惊讶地点头说:“你这种刻苦读书的劲头的确令人感动.可是世界上所有的科学知识你能全部掌握吗?这个图书馆几百万册图书,你一辈子也读不完呀!”那人又建议说“你应该有选择地读一两类主要书籍,有余力再读其它的书.这样,你将来一定前途无量,会取得成功的.” 那人走了.爱迪生凝视着那人的身影,瞪大双眼,出神地站着.他若有所思,若有所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从那以后,爱迪生刻苦研读机械、物理方面的书,记了二百多本笔记,摘录了四十多万页文字和数据.后来,爱迪生终于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说说你对“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的理解.
一次终身受益的谈话 一天,爱迪生在图书馆里专心致志地读书.一位教师模样的人也坐在爱迪生近旁看书,他不时抬起头,仔细端详着爱迪生. 过了一会儿,他走上前亲切地问爱迪生:“我经
典故:
很久以前,有个穷秀才进京赶考.他只顾赶路,错过了宿头.
眼看天色已晚,他心里非常着急.正在这时,一个屠夫走过来,邀他到自己家里去.屠夫与秀才谈得很投机.于是屠夫随口问秀才说:“先生,万物都有雌雄,那
么,大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高山上的树木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问呆了,只好向屠夫请教.屠夫说:“海水有波有浪,波为雌,浪为雄,因为雄的总
是强些.”秀才听了连连点头,又问:“那公树母树呢?”屠夫说:“公树就是松树,’松‘字不是有个公字吗?梅花树是母树,因为’梅’字里有个‘母’字.”秀才闻言,恍然大悟.
秀才到了京城后,进了考场,把卷子打开一看,巧极了,皇上出的题,正是屠夫说给他的雌水雄水、公树母树之说;很多秀才看着题目,两眼发呆,只有这个秀才不假思索,一挥而就.
不久,秀才被点为状元.他特地回到屠夫家,奉上厚礼,还亲笔写了地块匾送给屠夫,上面题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从此,这名话便传开了.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君(这里是个代名词,不是特指帝王)说了一句话;听到这句话的人感觉听了这句话要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那么现在大家想想有这
种可能的出现吗?有人要说了这第二部分很明显是一个夸大,是一种修辞方法.形容这个人听了这句话感觉很有用,比自己读的书还有用.是这样吗?那我们再来看
看前面所讲的那段出处?同样是一个意思也是一种夸大.
事实是这样吗?古训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古代社会,一个儒家思想如此深厚根深蒂固的社会里会有像上面这样解释的“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吗?这样想法的话可能吗?在当时崇尚孔子、崇尚读书,把读书看成唯一出路的社会说这样一句话不亚于在文化大革命年代说“毛主席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的轰动.
既然以上的出处是不可能的,那么这句话是对真实情况的一个反映吗?就是说这是真的吗?一句话真的胜过十年书吗?在经过少时的怀疑和这几年经历,认为这句话说得情况是很有可能的,不但有可能而且一句话还可能超过二十年的书!
在这句话中出场的两个人物都不是一般的人,一个人也就是君属于像孔子、孟子这种级别的圣贤,而听者也是一个浸淫多年的学者,但是还没有达到炉火纯青、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境界.学问的最高境界就是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而不是读了多少年书,掌握了多少具体的知识而死搬教条.就像金庸武侠中武功最厉害的永远不会是那些舞刀耍枪的人,而是那些拈物皆可为兵器的人物,树叶、枝木均是利器,用最简单的太祖长拳也能使出非凡威力的萧峰之
类.这才是武学的最高境界,融会贯通也是学术、学问的最高境界.那么情况应该是这样的一位大师级的人士在指导苦读十数年的弟子或者其他的一个什么人.这个
人距离最高境界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这一步往往是最难的,需要很高的天分和极大的努力.大师的一句话将听者的知识融会贯通,大彻大悟、茅塞顿开.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双方面的,没有量变的积累再多的一句话也不能促成、催化质变.更具体是怎么样的情景就没有办法考证了,在这里也希望有学者能给出更确切的考证.
所以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句话是不能随便滥用的.要想一句话胜读十年书,你就必须先有十年书的基础,有一定的积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就是听圣贤给他读十年书也不会胜过一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