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学原理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0 01:56:43
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学原理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

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学原理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学原理
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

哲理的提问,有什么哲学原理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
1、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 体现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世界出发实事求是.
2、“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体现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体现了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4、全文都体现出联系具有普遍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用人也需要辩证的用,有些人做可以,有些人却不一定可以。
这也变向的在说明木桶理论的缺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