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散文赏析111111111111132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3:34:17
林清玄散文赏析111111111111132
林清玄散文赏析
111111111111132
林清玄散文赏析111111111111132
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
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
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
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
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人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
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
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
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
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不孝的孩子
在机场遇到一位老先生,他告诉我要搬去大陆定居了.
“为什么呢?”
秤说,他在台湾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本来都很好的,自从他找到大陆的儿子之
后,就变得非常不孝.
“为什么呢?”
“因为,担心大陆的儿子也来抢我的遗产嘛!其实我还没有死,哪里有遗产呢!”
看到老先生蹒跚上飞机,我想到,难道我们长大成人,还只想到向父母要什么,没
想到能给老人家什么吗?
再想到大陆的儿子是台湾儿女的大哥,就是父亲的财产分一份给他又怎么样?何况
父亲还没有死,财产还不知道怎么分呢!
那为自己儿女不孝而哀叹的老人告诉我:“有时候想想,既然这么不孝,连一毛钱
也不要留给他们.”然后他苦笑着说:“我也不会真的那样做,总是自己的孩子嘛!”
他避居大陆,只是希望避免台湾的子女每次看他就生起一次怨恨.
唉!我多么希望这世间的子女都能体贴父母的心呀!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浴着光辉的母亲
在公共汽车上,看见一个母亲不断疼惜呵护弱智的儿子,担心着儿子第一次坐公共
汽车受到惊吓.
“宝宝乖,别怕别怕,坐车车很安全.”——那母亲口中的宝宝,看来已经是十几
岁的少年了.
乘客们都用非常崇敬的眼神看着那浴满爱的光辉的母亲.
我想到,如果人人都能用如此崇敬的眼神看自己的母亲就好了,可惜,一般人常常
忽略自己的母亲也是那样充满光辉.
那对母子下车的时候,车内一片静默,司机先生也表现了平时少有的耐心,等他们
完全下妥当了,才缓缓起步,开走.
乘客们都还向那对母子行注目礼,一直到他们消失于街角.
我们为什么对一个人完全无私的溶人爱里会有那样庄严的静默呢?原因是我们往往
难以达到那种完全溶人的庄严境界.
完全的溶入,是无私的、无我的,无造作的,就好像灯泡的钨丝突然接通,就会点
亮而散发光辉.
就以对待孩子来说吧!弱智的孩子在母亲的眼中是那么天真、无邪,那么值得爱怜,
我们自己对待正常健康的孩子则是那么严苛,充满了条件,无法全心地爱怜.
但愿,我们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也可以像那位母亲一样,完全无私、溶入,有一种庄
严之美,充满爱的光辉.
与父亲的夜谈
我和父亲觉得互相了解和亲近,是在我读高中二年级的时候.
有一次,我随父亲到我们的林场去住,我和父亲睡在一起,秉烛夜谈.父亲对我谈
起他青年时代如何充满理想,并且只身到山上来开辟四百七十甲的山地,
他说:“就在我们睡的这张床下,冬天有许多蛇爬进来盘着冬眠,半夜起来小便,
都要踞着脚才不会踩到蛇.”
父亲告诉我:“年轻人最重要的就是打拼和勇气.”
那一夜,我和父亲谈了很久很久,才沉沉睡去.
醒来后我非常感动,因为我从小到大,从来没有和父亲单独谈超过一小时的话,更
不要说睡在一起了.
在我们的父母亲那一代,由于他们受的教育不多,加上中国传统和日本教育使他们
变得严肃,不善于表达感情,往往使我们有代沟,不能互相了解和亲近.
经过三四十年的努力,这一代的父母较能和子女亲近了,却因为事情更繁忙,时间
更少了.
从高中时代到现在已经二十几年了,我时常怀念起那与父亲秉烛夜谈的情景,可惜
父亲已经过世,我再也不会有那种幸福了.
我们应该时常珍惜与父母、与子女亲近的时间,因为好时光稍纵即逝!
分到最宝贵的妈妈
一位朋友从国外赶回来参加父亲的丧礼,因为他来得太迟,家产已经被兄弟分光了.
朋友对我说:“在我还没有回家以前,我的兄弟把家产都分光了,他们什么也没有
留给我,分给我的只是我们惟一的妈妈.”
朋友说着说着,就在黑暗的房子里哭泣起来,朋友在国外事业有成,所以他不是为
财产哭泣,而是为兄弟的情义伤心.
我安慰朋友说:“你能分到惟一的妈妈是最大的福报呀!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很
多人愿意舍弃所有的财富,只换回自己的妈妈都不可得呀!”朋友听了,欢喜地笑了.
我说:“要是你的兄弟连惟一的妈妈也不留给你,你才是真的惨呢!”
小猴子种豆子
在森林里,住着一群猴子.
有一天,一个猎人到森林中打猎,所有的动物听见猎人的脚步声都四散奔逃,那一
群猴子也跟着其他动物往森林的内部逃去.
只有一只小猴子躲在树上,没有逃走.它在树丛中看着猎人,感觉到那个猎人多么
高贵,身上没有会长虱子的毛,还穿着虎豹的皮袍,手里拿着弓箭,多么的英俊威武!
而且所有的动物看到他都立刻逃走,多么的勇猛伟大!
“唉呀!人是多么高贵呀!我不要再作猴子了,我要学作人.”
于是,小猴子慢慢的从森林里移出来,住在森林的边缘,这时它感觉人是多么幸福,
住在有灯的房屋,而猴子只能住在黑暗的森林;人站着是多么高贵,猴子却只能蹲着走;
小猴子一定要学会作人的决心.
它每天都跑到森林外面观察人的动作和生活.
它看到人走路,就学着人的样子走路.
看到人耕田,就学着耕田的样子.
看到人笑,它也咧开嘴笑.
这只小猴子已经完全忘记自己是猴子,一天不看到人,就觉得很寂寞,只要看到人,
就高兴的走到人的旁边,摹仿人的动作.
森林边缘的人们看到这小猴子很可爱,都很喜欢它,每天带东西来喂它,看到它学
作人,也很高兴的讨论着:“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已经不像人了,你看看,这小猴子竟有
作人的心,真是难得!”
他们用手抚摸小猴子的头说:“你愈来愈像人了.”
和小猴子坐在一起谈天.
牵小猴子的手跳舞.
远远看去,小猴子真像一个人.
小猴子也觉得自己除了不会说话,和人没有什么不同了.
有一天,农人到田里种豆子,小猴子也学人抓一把豆子要种在田里,可是它不小心
掉了一颗豆子,就把手里的一把豆子丢了,去找那颗掉了的豆子,它没有找到丢掉的豆
子,可是回来的时候,发现别的豆子也被鸟雀吃光了.
农人看了都哈哈大笑的说:“到底,猴子还是猴子.”
小猴子听了很伤心,才悟到自己是一只猴子,于是跑回森林找它的同伴,可是它的
动作太像人,同伴已经完全不认识它了.
鸳鸯香炉
一对瓷器做成的鸳鸯,一只朝东,一只向西,小巧灵动,仿佛刚刚在天涯的一角交
会,各自轻轻拍着羽翼,错着身,从水面无声划过.
这一对鸳鸯关在南京东路一家宝石店中金光闪烁的橱窗一角,它鲜艳的色彩比珊瑚
宝石翡翠还要灿亮,但是由于它的游姿那样平和安静,竟仿若它和人间全然无涉,一直
要往远方无止尽的游去.
再往内望去,宝石店里供着一个小小的神案,上书天地君亲师五个大字,晨香还未
烧尽,烟香镣绕,我站在橱窗前不禁痴了,好像鸳鸯带领我,顺着烟香的纹路游到我童
年的梦境里去.
记得我还未识字以前,祖厅神案上就摆了一对鸳鸯,是瓷器做成的檀香炉,终年氤
氲着一楼香烟,在厅堂里绕来绕去,檀香的气味仿佛可以勾起人沉深平和的心胸世界,
即使是一个小小孩儿也被吸引得意兴飘飞.我常和兄弟们在厅堂中嬉戏,每当我跑过香
炉前,闻到檀香之气,总会不自觉地出了神,呆呆看那一缕轻淡但不绝的香烟.
尤其是冬天,一缕直直飘上的烟,不仅是香,甚至也是温暖的象征.有时候一家人
不说什么,夜里围坐在香炉前面,情感好像交融在炉中,并且烧出一股淡淡的香气了.
它比神案上插香的炉子让我更深切感受到一种无名的温暖.
最喜欢夏日夜晚,我们围坐听老祖父说故事,祖父总是先慢条斯理地燃了那个鸳鸯
香炉,然后坐在他的藤摇椅中,说起那些还流动血泪声香的感人故事.我们依在祖父膝
前张开好奇的眼眸,倾听祖先依旧动人的足音响动,愈到星空夜静,香炉的烟就直直升
到屋梁,绕着屋梁飘到庭前来,一丝一丝,萤火虫都被吸引来,香烟就像点着萤火虫尾
部的光亮,一盏盏微弱的灯火四散飞升,点亮了满天的向往.
有时候是秋色萧瑟,空气中有一种透明的凉,秋叶正红,鸳鸯香炉的烟柔软得似蛇
一样升起,烟用小小的手推开寒凉的秋夜,推出一扇温暖的天空.从潇湘的后院看去,
几乎能看见那一对鸳鸯依偎着的身影.
那一对鸳鸯香炉的造型十分奇妙,雌雄的腹部连在一起,雄的稍前,雌的在后.雌
鸳鸯是铁灰一样的褐色,翅膀是绀青色,腹部是白底有褐色的浓斑,像褐色的碎花开在
严冬的冰雪之上,它圆形的小头颅微缩着,斜依在雄鸳鸯的肩膀上.
雄鸳鸯和雌鸳鸯完全不同,它的头高高仰起,头上有冠,冠上是赤铜色的长毛,两
边彩色斑谰的翅翼高高翘起,像一个两面夹着盾牌的武士.它的背部更是美丽,红的、
绿的、黄的、白的、紫的全开在一处,仿佛春天里怒放的花园,它的红嘴是龙吐珠,黑
眼是一朵黑色的玫瑰,腹部微芒的白点是满天星.
那一对相偎相依的鸳鸯,一起栖息在一片晶莹翠绿的大荷叶上.
鸳鸯香炉的腹部相通,背部各有一个小小的圆洞,当檀香的烟从它们背部冒出的时
候,外表上看像是各自焚烧,事实上腹与腹间互相感应.我最常玩的一种游戏,就是在
雄鸳鸯身上烧了檀香,然后把雄鸳鸯的背部盖起来,烟与香气就会从雌鸳鸯的背部升起;
如果在雌鸳鸯的身上烧檀香,盖住背部,香烟则从雄鸳鸯的背上升起来;如果把两边都
盖住,它们就像约好的一样,一瞬间,檀香就在腹中灭熄了.
倘若两边都不盖,只要点着一只,烟就会均匀的冒出,它们各生一缕烟,升到中途
慢慢氤氲在一起,到屋顶时已经分不开了,交缠的烟在风中弯弯曲曲,如同合唱着一首
有节奏的歌.
鸳鸯香炉的记忆,是我童年的最初,经过时间的洗涤愈久,形象愈是晶明,它几乎
可以说是我对情感和艺术向往的最初.鸳鸯香炉不知道出于哪一位匠人之手,后来被祖
父购得,它的颜色造型之美让我明白体会到中国民间艺术之美;虽是一个平凡的物件,
却有一颗生动灵巧的匠人心灵在其中游动,使香炉经过百年都还是活的一般.民间艺术
之美总是平凡中见真性,在平和的贞静里历百年还能给我们新的启示.
关于情感的向往,我曾问过祖父,为什么鸳鸯香炉要腹部相连?祖父说:
鸳鸯没有单只的.鸳鸯是中国人对夫妻的形容.夫妻就像这对香炉,表面各自独立,
腹中却有一点心意相通,这种相通,在点了火的时候最容易看出来.
我家的鸳鸯香炉每日都有几次火焚的经验,每经一次燃烧,那一对鸳鸯就好像靠得
更紧.我想,如果香炉在天际如烽火,火的悲壮也不足以使它们殉情,因为它们的精神
和象征立于无限的视野,永远不会畏怯,在火炼中,也永不消逝.比翼鸟飞久了,总会
往不同的方向飞,连理校老了,也只好在枝桠上无聊的对答.鸳鸯香炉不同,因为有火,
它们不老.
稍稍长大后,我识字了,识字以后就无法抑制自己的想像力飞奔,常常从一个字一
个词句中飞腾出来,去找新的意义.“鸳鸯香炉”四字就使我想像力飞奔,觉得用“鸳
鸯”比喻夫妻真是再恰当不过,“鸳”的上面是“怨”,“鸯”的上面是“央”.
“怨”是又恨又叹的意思,有许多抱怨的时刻,有很多无可奈何的时刻,甚至也有
很多苦痛无处诉的时刻.“央”是求的意思,是诗经中说的“和铃央央”的和声,是有
求有报的意思,有许多互相需要的时刻,有许多互相依赖的时刻,甚至也有很多互相怜
惜求爱的时刻.
夫妻生活是一个有颜色、有生息、有动静的世界,在我的认知里,夫妻的世界几乎
没有无怨无尤幸福无边的例子,因此,要在“怨”与“央”间找到平衡,才能是永世不
移的鸳鸯.鸳鸯香炉的腹部相通是一道伤口,夫妻的伤口几乎只有一种药,这药就是温
柔,“怨”也温柔,“央”也温柔.
所有的夫妻都曾经拥抱过、热爱过、深情过,为什么有许多到最后分飞东西,或者
郁郁而终呢?爱的诺言开花了,虽然不一定结果,但是每年都开了更多的花,用来唤醒
刚坠入爱河的新芽,鸳鸯香炉是一种未名的爱,不用声名,千万种爱都升自胸腹中柔柔
的一缕烟.把鸳鸯从水面上提升到情感的诠释,就像鸳鸯香炉虽然沉重,它的烟却总是
往上飞升,或许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示吧!
至于“香炉”,我感觉所有的夫妻最后都要迈人“共守一炉香”的境界,久了就不
只是爱,而是亲情.任何婚姻的最后,热情总会消褪,就像宗教的热诚最后会平淡到只
剩下虔敬;最后的象征是“一炉香”,在空阔平朗的生活中缓缓燃烧,那升起的烟,我
们逼近时可以体贴地感觉,我们站远了,还有温暖.
我曾在万华的小巷中看过一对看守寺庙的老夫妇,他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在晨昏
时上一炷香,以及打扫那一间被岁月剥蚀的小端.我去的时候,他们总是无言,轻轻的
动作,任阳光一寸一寸移到神案之前,等到他们工作完后,总是相携着手,慢慢左拐右
弯地消失在小巷的尽头.
我曾在信义路附近的巷子口,看过一对捡拾破烂的中年夫妻,丈夫吃力地踩着一辆
三轮板车,口中还叫着收破烂特有的语言,妻子经过每家门口,把人们弃置的空罐酒瓶、
残旧书报一一丢到板车上,到巷口时,妻子跳到板车后座,熟练安稳的坐着,露出做完
工作欣慰的微笑,丈夫也突然吹起口哨来了.
我曾在通化街的小面摊上,仔细地观察一对卖牛肉面的少年夫妻;文夫总是自信地
在热气腾腾的锅边下面条,妻子则一边招呼客人,一边清洁桌椅,一边还要蹲下腰来洗
涤油污的碗碟.在卖面的空档,他们急地共吃一碗面,妻子一径地把肉夹给丈夫,他
们那样自若,那样无畏地生活着.
我也曾在南澳乡的山中,看到一对刚做完香菇烘焙工作的山地夫妻,依偎的共坐在
一块大石上,谈着今年的耕耘与收成,谈着生活里最细微的事,一任顽皮的孩童丢石头
把他们身后的鸟雀惊飞而浑然不觉.
我更曾在嘉义县内一个大户人家的后院里,看到一位须发俱白的老先生,爬到一棵
莲雾树上摘莲雾,他年迈的妻子围着布兜站在莲雾树下接莲雾,他们的笑声那样年少,
连围墙外都听得清明.他们不能说明什么,他们说明的是一炉燃烧了很久的香还会有它
的温暖,那香炉的烟虽弱,却有力量,它顺着岁月之流可以飘进任何一扇敞开的门窗.
每当我看到这样的景象,总是站得远远的仔细听,香炉的烟声传来,其中好像有瀑布奔
流的响声,越过高山,流过大河,在我的胸腹间奔湍.如果没有这些生活平凡的动作,
恐怕也难以印证情爱可以长久吧!
童年的鸳鸯香炉,经过几次家族的搬迁,已经不知流落到什么地方,或者在另一个
少年家里的神案上,再要找到一个同样的香炉恐怕永得可得,但是它的造形、色泽,以
及在荷叶上栖息的姿势,却为时日久还是鲜锐无比.每当在情感挫折生活困顿之际,我
总是循着时间的河流回到岁月深处去找那一盏鸳鸯香炉,它是情爱最美丽的一个鲜红落
款,情爱画成一张重重叠叠交缠不清的水墨画,水墨最深的山中洒下一条清明的瀑布,
瀑布流到无止尽地方是香炉美丽明晰的章子.
鸳鸯香炉好像暗夜中的一盏灯,使我童年对情感的认知乍见光明,在人世的幽晦中
带来前进的力量,使我即使只在南京东路宝石店橱窗中,看到一对普通的鸳鸯瓷器都要
怅然良久.就像坐在一个黑忽忽的房子里,第一盏点着的灯最明亮,最能感受明与暗的
分野,后来即使有再多的灯,总不如第一盏那样,让我们长记不熄;坐在长廊尽处,纵
使太阳和星月都冷了,群山草木都衰尽了,香炉的微光还在记忆的最初,在任何可见和
不可知的角落,温暖的燃烧着.
——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随风吹笛
远远的地方吹过来一股凉风.
风里夹着呼呼的响声.
侧耳仔细听,那像是某一种音乐,我分析了很久,确定那是嫡子的声音,因为萧的
声音没有那么清晰,也没有那么高扬.
由于来得遥远,使我对自己的判断感到怀疑;有什么人的笛声可以穿透广大的平野,
而且天上还有雨,它还能穿过雨声,在四野里扩散呢?笛的声音好像没有那么悠长,何
况只有简单的几种节奏.
我站的地方是一片乡下的农田,左右两面是延展到远处的稻田,我的后面是一座山,
前方是一片麻竹林.音乐显然是来自麻竹林,而后面的远方仿佛也在回响.
竹林里是不是有人家呢?小时候我觉得所有的林间,竹林是最神秘的,尤其是那些
历史悠远的竹林.因为所有的树林再密,阳光总可以毫无困难的穿透,唯有竹林的密叶,
有时连阳光也无能为力;再大的树林也有规则,人能在其间自由行走,唯有某些竹林是
毫无规则的,有时走进其间就迷途了.因此自幼,父亲就告诉我们“逢竹林莫人”的道
理,何况有的竹林中是有乱刺的,像刺竹林.
这样想着,使我本来要走进竹林的脚步又迟疑了,在稻田田硬坐下来,独自听那一
段音乐.我看看天色尚早,离竹林大约有两里路,遂决定到竹林里去走一遭——我想,
有音乐的地方一定是安全的.
等我站在竹林前面时,整个人被天风海雨似的音乐震摄了,它像一片乐海,波涛汹
涌,声威远大,那不是人间的音乐,竹林中也没有人家.
竹子的本身就是乐器,风是指挥家,竹于和竹叶的关系便是演奏者.我研究了很久
才发现,原来竹子洒过了小雨,上面有着水渍,互相摩擦便发生尖利如笛子的声音.而
上面满天摇动的竹叶间隙,即使有雨,也阻不住风,发出许多细细的声音,配合着竹子
的笛声.
每个人都会感动于自然的声音,譬如夏夜里的蛙虫鸣唱,春晨雀鸟的跃飞歌唱,甚
至刮风天里涛天海浪的交响.凡是自然的声音没有不令我们赞叹的,每年到冬春之交,
我在寂静的夜里听到远处的春雷乍响,心里总有一种喜悦的颤动.
我有一个朋友,偏爱蝉的歌唱.孟夏的时候,他常常在山中独座一日,为的是要听
蝉声,有一次他送我一卷录音带,是在花莲山中录的蝉声.送我的时候已经冬天了,我
在寒夜里放着录音带,一时万蝉齐鸣,使冷漠的屋宇像是有无数的蝉在盘飞对唱,那种
经验的美,有时不逊于在山中听蝉.
后来我也喜欢录下自然的声籁,像是溪水流动的声音,山风吹抚的声音,有一回我
放着一卷写明《溪水》的录音带,在溪水琤琮之间,突然有两声山鸟长鸣的锐音,盈耳
绕梁,久久不灭,就像人在平静的时刻想到往日的欢愉,突然失声发出欢欣的感叹.
但是我听过许多自然之声,总没有这一次在竹林里感受到那么深刻的声音.原来在
自然里所有的声音都是独奏,再美的声音也仅弹动我们的心弦,可是竹林的交响整个包
围了我,像是百人的交响乐团刚开始演奏的第一个紧密响动的音符,那时候我才真正知
道,为什么中国许多乐器都是竹子制成的,因为没有一种自然的植物能发出像竹子那样
清脆、悠远、绵长的声音.
可惜的是我并没有能录下竹子的声音,后来我去了几次,不是无雨,就是无风,或
者有风有雨却不像原来配合得那么好.我了解到,原来要听上好的自然声音仍是要有福
分的,它的变化无穷,是每一刻全不相同,如果没有风,竹子只是竹于,有了风,竹于
才变成音乐,而有风有雨,正好能让竹子摩擦生籁,竹子才成为交响乐.
失去对自然声音感悟的人是最可悲的,当有人说“风景美得像一幅画”时,境界便
低了,因为画是静的,自然的风景是活的、动的;而除了目视,自然还提供各种声音,
这种双重的组合才使自然超拔出人所能创造的境界.世上有无数艺术家,全是从自然中
吸取灵感,但再好的艺术家,总无法完全捕捉自然的魂魄,因为自然是有声音有画面,
还是活的,时刻都在变化的,这些全是艺术达不到的境界.
最重要的是,再好的艺术一定有个结局.自然是没有结局的,明白了这一点,艺术
家就难免兴起“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寂寞之感.人能绘下长江万里图令人
动容,但永远不如长江的真情实景令人感动;人能录下蝉的鸣唱,但永远不能代替看美
丽的蝉在树梢唱出动人的歌声.
那一天,我在竹林里听到竹子随风吹笛,竟忘记了时间的流逝,等我走出竹林,夕
阳已徘徊在山谷.雨已经停了,我却好像经过一场心灵的沐浴,把尘俗都洗去了.
我感觉到,只要有自然,人就没有自暴自弃的理由.
——一九八三年五月四日
挑水肥的人
昔时乡间有一种专门挑水肥的人,他们每隔一星期会来家里“担肥”,也就是把粪
坑的屎尿挑到田野去施肥,因此我们常会和他们在田间小路不期而遇.
小孩子贪甜恶咸,喜香怨臭,很讨厌水肥的味道,我们只要看见挑水肥的人走近,
就捏着鼻子往反方向逃走,跑很远了才敢大口呼吸.
有的挑水肥的人喜欢捉弄孩子,远远地就说:“香的来了,要闻香的孩子紧来喔!”
那语调好像他就要挖一块分给人闻香一样.
有一次,我与爸爸同行,不巧遇到挑水肥的人,我不敢跑开,只好捏着鼻子把头别
到一边去,好不容易熬到水肥的味道错身而过.
爸爸立刻叫我立正站好——每次他有什么严重的教训总是叫我们立正站好——然后
他严肃地问我:“为什么遇到担肥的人捏登子转头?”
“因为真的很臭嘛!”我委屈地说.
“他们挑肥的人难道不会臭吗?”
我说:“大概会吧!”
爸爸说:“他们忍着臭,帮我们把水肥倒在田里,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呀!知不知
道?”
我点头说:“知道.”
爸爸忽然以一种十分感性的语调说:“这担肥的人,在家里也是人的儿子,也是他
儿子的爸爸,我们应该尊重人、疼惜人,以后你在田里遇见他们,不可以把头转开,不
可以捏鼻子,知道吗?”
“可是真的很臭呀!”
爸爸说:“你可以深呼吸、憋住气,等他们走过再呼吸呀!”
后来,我每次遇到担肥的人,总是深呼吸、憋住气,想到他们也是人于,也是人父,
就感觉那样的憋气使我有一种庄严之感.
我后来肺活量大,可能与那深呼吸和憋气有关.
现在,父亲虽然过世了,但他那一天对我说话的情景还历历在目,讲完话,我们一
起在夕阳下的田园漫步回家,田园流动着金黄色的光到如今还照耀着我.
这世间的每一个众生,彼是人子,亦是人父,应善待之!
狐狸和兔子
有一个禅宗的故事这样说,一位禅师与弟子外出,看到狐狸在追兔子.
“依据古代的传说,大部分清醒的兔子可以逃掉狐狸,这一只也可以.”师父说.
“不可能!”弟子回答,“狐狸跑得比兔子快!”
“但兔子将可避开狐狸!”师父仍然坚持己见.
“师父,您为什么如此肯定呢?”
“因为,狐狸是在追它的晚餐,兔子是在逃命!”师父说.
可叹息的是,大部分的人过日子就像狐狸追兔子,以致到了中年筋疲力竭就放弃自
己的晚餐,纵使有些人追到了晚餐,也会觉得花那么大的代价才追到一只兔子而感到懊
丧.修行者的态度应该不是狐狸追兔子,而是兔子逃命,只有投人全副身心,向前奔跃,
否则一个不留神,就会丧命狐口了.
在生命的“点”和“点”间,快如迅雷,没有一点空隙,甚至容不下思考,就有如
兔于奔越逃命一样,我每想起这个禅的故事,就想到:兔子假如能逃过狐口,在喘息的
时候,一定能见及生命的真意吧!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的是一个高大的人...
全部展开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种有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们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等高,是那么优雅而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2004年3月下半月版《知音》)
[美文品评]
这篇文章颇给人一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感觉,也是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但本文更是以桃花心木这种特殊的树的生长过程设寓,生动形像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告诉人们,自主精神才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世之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层层深入,层层设疑,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意味深长,奈人寻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语言自然亲切朴实。
阳光的香味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绽出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①旁边,稻子已经铺平摊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闻到什么没有?”
“我闻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膛;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
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注:①稻埕:这里指晒谷场
(2006年全国I卷高考试题)
[美文品评]
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又称《光之香》。文章记述了一个城里人与一位放弃城市繁华生活回到乡村皈依土地、阳光,反璞归真的原本是大学生的农夫一起翻晒稻谷的故事,围绕着“阳光的香气”,将“绘—嗅—忆—议—盼”几个材料串联起来,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使读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从而表明了人与大自然的日益疏远的现实,表达了人类应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立意。
收起
1.《清净之莲》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箫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
全部展开
1.《清净之莲》
偶尔在人行道上散步,忽然看到从街道延伸出去,在极远极远的地方,一轮夕阳正挂在街的尽头,这时我会想,如此美丽的夕阳实在是预示了一天即将落幕。
偶尔在某一条路上,见到木棉花叶落尽的枯枝,深褐色的孤独地站边,有一种箫索的姿势,这时我会想,木棉又落了,人生看美丽木棉花的开放能有几回呢?
偶尔在路旁的咖啡座,看绿灯亮起,一位衣着素朴的老妇,牵着衣饰绚如春花的小孙女,匆匆地横过马路,这时我会想,那年老的老妇曾经也是花一般美丽的少女,而那少女则有一天会成为牵着孙女的老妇。
偶尔在路上的行人陆桥站住,俯视着在陆桥下川流不息,往四面八方奔串的车流,却感觉到那样的奔驰仿佛是一个静止的画面,这时我会想, 到底哪里是起点?而何处者终站呢?
偶尔回到家里,打开水龙头要洗手,看到喷涌而出的清水,急促的流淌,突然使我站在那里,有了深深的颤动,这时我想着:水龙头流出来的好像不是水,而是时间、心情,或者是一种思绪。
偶尔在乡间小道上,发现了一株被人遗忘的蝴蝶花,形状像极了凤凰花,却比凤凰花09-9更典雅,我倾身闻着花香的时候,一朵蝴蝶花突然飘落下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时我会想, 这花是蝴蝶的幻影,或者蝴蝶是花的前身呢?
偶尔在静寂的夜里,听到邻人饲养的猫在屋顶上为情欲追逐,互相惨烈地嘶叫,让人的汗毛都为之竖立,这时我会想,动物的情欲是如此的粗糙,但如果我们站在比较细腻的高点来回观人类,人不也是那样粗糙的动物吗?
偶尔在山中的小池塘里,见到一朵红色的睡莲,从泥沼的浅地中昂然抽出,开出了一句美丽的音符,仿佛无视于外围的污浊,这时我会想:呀!呀!究竟要怎么样的历练,我们才能像这一朵清净之莲呢?
偶尔……
偶尔我们也是和别人相同地生活着,可是我们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无波之湖,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我们如果是有智慧的人,一切烦恼都会带来觉悟,而一切小事都能使我们感知它的意义与价值。
在人间寻求智慧也不是那样难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自己的柔软的心,柔软到我们看到一朵花中的一片花瓣落下,都使我们动容颤抖,如悉它的意义。
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在受伤的时候甚至能包容我们的伤口。
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且让我们在卑湿污泥的人间,开出柔软清净的智慧之莲吧!
2.《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屋旁,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已长成几丈高的一片树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子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桃花心木苗旁的小路上散步,种树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越来越感到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有时隔那么久才给树浇水。
但是,懒人怎么知道有几棵树会枯萎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人怎么可能做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应该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无缘无故会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苗该不会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一吹就倒。”
种树人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一般高,是那么优雅自在,显示出勃勃生机。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3.《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 ,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 “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 ,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 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作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4.《黄金鼠》
在饶河街夜市,看到一只黄金鼠,全身长着拖地的长毛,背的部分是金黄色,尾端是银白色。它的长毛中分,一丝不乱,显然被仔细地梳理过。
那只金银两色的黄金鼠,引起逛夜市人群的围观,大部分的人议论纷纷:“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美丽的老鼠呀。”当大家看到它竟然可以把食物藏在腮边,还可以自己洗脸时。
清洗长毛的时候,更是忍不住惊叹。
根据卖黄金鼠的小贩说,黄金鼠多是短毛的,原产于欧洲,性情乖顺,一般的黄金鼠是灰色或土色,他说:“从中古世纪以来,黄金鼠就是欧洲贵族的宠物,现在则是台北人最时髦的宠物。”
他轻轻抓起那金银两色的黄金鼠,说:“这一只更是稀有、名贵,这是变种的黄金鼠,才会有长毛,还有两种最珍贵的颜色呀!”
有人问说:“这一只要卖多少钱呢?”
小贩笑着说:“一只才1800元。”
“太贵了,哪有老鼠卖这么贵的。”问的人摇摇头,走了。
“这个价钱很公道,因为真的是很稀罕,很稀罕呀!”小贩对围观的人说。
“1800元?”站在一旁的我,也以为是听错,又问了一次。
“是,才1800元。”小贩加强语气说,“你要买便宜的也有哪,这个箱子里的每只150元,那个箱子里小一点的,一只100元。”
我仍然感到吃惊,眼前这只稀罕的黄金鼠虽是变种,又是长毛,也仍然是一只老鼠,一只老鼠卖到1800,在我的想像中是不可思议的。
我随着走过黄金鼠的摊位,隔壁正好是卖大陆陶瓷的摊位,一个米粒烧的瓷杯卖20元,一个很好的宜兴陶壶卖五百元。看着这些来自彼岸的物品,使我想起一只长毛黄金鼠的价格,正好是360元人民币,很多大陆人工作两个月的薪资,还比不上一只老鼠的价钱。这样想,使我感到一种幽微的痛心。住在台湾的人,玩狗、玩鸟、玩猫之不足,玩红龙、玩娃娃鱼,现在竟可以花1800元买一只老鼠了。
几天前看报纸,知道台北的宠物店无奇不有,鳄晰与变色龙一只要价七千元以上。
甚至有人进口青蛙当宠物,小丑蛙一只2500元,绿树蛙700元,最普通的红肚青蛙,一只也要卖400元。我不能了解为什么有人要花昂贵的价钱养这些野生动物当宠物,是为了时髦、好奇或是无事可做呢?
正在这样想,已经不知不觉走到夜市的尽头,看到有一堆垃圾,周围有两三只狗,四五只猫正在觅食垃圾里的食物。我在旁边仔细地观察着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