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 为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3 20:16:51
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为什么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为什么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为什么b自转线速度为0,为极点,所以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自然地

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 为什么
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麻烦详细点!! 为什么

高中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麻烦详细点!! 为什么
b
自转线速度为0,为极点,所以可能出现极昼或极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复习本单元知识时所遇到的难点。

一、晨昏线的判断
1.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3.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4.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5.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

全部展开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是自然地理部分的重点,也是学生在复习本单元知识时所遇到的难点。

一、晨昏线的判断
1.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
3.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4.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5.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
6.位于昼半球西侧的晨昏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侧的晨昏线为昏线。

二、晨昏线的应用
1. 利用晨昏线,判断节气
晨昏线经过极点,即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时,为二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晨昏线与极圈相切,则为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上)。
2. 利用晨昏线,判断昼夜长短
晨昏线将其所经过的纬线圈分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是昼弧,位于夜半球的是夜弧,昼弧大于夜弧则白天长于黑夜,反之则黑夜长于白天。
3. 利用晨昏线,判断地方时
赤道上昼夜平分,所以晨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也就是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平分夜半球的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则地球上其他地区的地方时可根据这些特定点(线)的地方时,依据“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及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来。
4. 利用晨昏线,判断日出和日落状况
晨昏线分为晨线和昏线,沿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为晨线,晨线上的各点为日出状态,反之则为昏线,其上各点为日落状态。晨线上某地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该地的日出时间,昏线上某一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这一点的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刻可根据该地所在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的地方时或昼长进行推算:日出时刻+日落时刻=24;日出时刻=12-昼长/2;日落时刻:12+昼长/2。
5.利用晨昏线,判断极昼与极夜状况
根据太阳光线始终与晨昏线垂直的关系,假设太阳直射点在A纬度,则在高于90°-A的纬度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三、地方时的计算
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间,统称为地方时。受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影响,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即东早西迟)。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其地方时不同。依据地球的自转角速度,若两地经度相差1°,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即经度每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已知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求。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区时计算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1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普遍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零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间。

四、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的判断
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除赤道以外)水平运动物体的运动方向会发生偏移,可应用物理学上惯性定律的知识来进行理解。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地球的经纬线是随地球自转而旋转的,而水平运动的物体因惯性力图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运动的方向和速度相对于经纬线就发生了偏转,所以顺着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北半球向右偏移,在南半球向左偏移,赤道上由于经线相互平行不产生偏向。

五、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形成的面面角,由地球运动产生,大小为23°26',在一定时期内其数值基本保持不变。若黄赤交角增大,则太阳直射范围和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即热带、寒带的范围以及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幅度就会增大,而温带的范围则会减小。

六、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变化
1.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90°-|该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在利用该公式求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时,若该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就取两地纬度之差;若该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则取两地纬度之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从直射点往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3.二至日全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极值范围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七、四季更替与五带的产生
1.地球的运动导致太阳直射点地理位置的变化,从而产生四季更替。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会引起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更主要的是这两者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从而导致四季更替。
2.由于地轴的倾斜方向始终不变、地球绕日公转以及黄赤交角的存在,所以使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有周年变化,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发生变化,从而使地球上一部分地区有太阳直射现象,一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现象,这也就使得全球所获太阳辐射的热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递减。因此产生了五带,即有太阳直射的地区为热带,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地区为寒带,其余地区为温带。

收起

a线速度为0说明为极点,极点肯定有极昼极夜;
b正午太阳高度为零,说明有极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