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8:00:27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创立了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基本格式,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司马迁写《史记》的背景?
《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创立了中国古代史书编写的基本格式,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全书包括本纪、表、书、世家和列传,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前90年),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10 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到弄明白为止.20岁那年,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后来回到长安,做了郎中.郎中守卫宫殿门户,管理车骑,随从皇帝出行.他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35岁那年,汉武帝派他出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他了解到那里的一些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他父亲司马谈死后,公元前108年(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做了太史令.公元前104年(太初元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同年,开始动手编写《史记》.公元前99年(天汉二年),李陵出击匈奴,兵败投降,汉武帝大怒.司马迁为李陵辩护,触怒了汉武帝,被捕下狱.他按照汉朝法令的规定出钱赎罪,受了“腐刑”.公元前96年(太始元年)获赦出狱,做了中书令,掌管皇帝的文书机要.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大约在55 岁那年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写和修改工作.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8篇,均已散佚,唯《艺文类聚》卷30引征《悲士不遇赋》的片段.又作《报任安书》,记述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发愤修史的抱负.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

全部展开

司马迁从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被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1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共经过十六年。这是他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用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个部分,一百三十篇约五十二万六千多字。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四年上下三千年的历史。它同时也是一部文学名著,是中国传记文学的开创性著作。它的主体部分是本纪、世家和列传,其中列传是全书的精华。
司马迁撰写史记,态度严谨认真,实录精神是其最大的特色。他写的每一个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都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史实反复作了核对。司马迁早在二十岁时,便离开首都长安遍踏名山大川,实地考察历史遗迹,了解到许多历史人物的遗闻轶事以及许多地方的民情风俗和经济生活,开扩了眼界,扩大了胸襟。汉朝的历史学家班固说,司马迁“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也就是说,他的文章公正,史实可靠,不空讲好话,不隐瞒坏事,这便高度评价了司马迁的科学态度和史记的记事翔实。
司马迁要坚持"实录"精神,就必须面对现实、记录现实,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忌讳"的问题。可是他在给人物作传记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思想感情记录。从最高的皇帝到王侯贵族,到将相大臣,再到地方长官等等,司马迁当然不会抹杀他们神奇、光彩的一面,但突出的是揭露他们的腐朽、丑恶以及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尤其揭露了汉代统治阶级的罪恶。他虽是汉武帝的臣子,但对于他的过失,司马迁丝毫没有加以隐瞒,他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封禅祭祖、祈求神仙活动的虚妄。在《封禅书》中,他把汉武帝迷信神仙,千方百计祈求不死之药的荒谬无聊行为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司马迁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历史的借鉴作用,反映的是真实的历史,这是非常可贵的。本着实录的精神,司马迁在选取人物时,并不是根据其官职或社会地位,而是以其实际行为表现为标准。比如,他写了许多诸如游侠、商人、医生、倡优等下层人物的传记。在司马迁心目中,这些人都有可取之处。司马迁首创了以人载事,始终叙述一个人生平事迹的写法。着重写其"为人",并注意其"为人"的复杂性,是司马迁的笔法。他在作传时,把自己的看法寓于客观的事实叙述之中,来表示自己对人物的爱憎态度。比如项羽这个人物,司马迁同情他,以非常饱满的热情来写这位失败英雄。他既称赞项羽的骁勇,又对他的胸无大志、残暴自恃作出批评。可是,在《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并没有发议论,但是他对项羽的爱憎态度却于叙事之中明显地表现了出来。这便是司马迁作传的最大特点,即真实性和倾向性的统一。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