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句话怎么解释啊!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周易》举世不见知而无悔.《中庸》举世誉之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1 17:29:20
这几句话怎么解释啊!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周易》举世不见知而无悔.《中庸》举世誉之
这几句话怎么解释啊!
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周易》
举世不见知而无悔.《中庸》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毁?)之而不加沮.《庄子》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去来自由,心体无滞.《坛经》
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坛经》
暗于当代之故,未娴人间之节.(近人马一浮语,见《马一浮集》第二册)
这几句话怎么解释啊!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周易》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周易》举世不见知而无悔.《中庸》举世誉之
好累哦 终于解释的差不多了 应该能得分吧 :)
1 不易乎世 不成乎名/遁世无闷 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 忧则违之
不因为世俗改变自己的初衷 也不追求那些虚名
默默的培植内力 修炼内功 而不闷闷不乐 不郁郁寡欢
遇到忧虑而不顺遂的事 随即摆脱它 不生烦忧 懂得放下即是修行的真功
2 庸言之信 庸行之谨 / 闲邪存其诚 / 善世而不伐
说话守信用 行为谦恭谨慎
警惕邪念 控制杂念 心存诚实纯一
善世而不伐 德博而化 :有成绩和贡献时不夸耀 以博大的德行赢得社会的信任 以倡扬天下的文明
3 举世不见知而无悔
全世上的人都不了解自己可自己却无怨无悔
4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定乎内外之分 变乎荣辱之境 —《庄子.逍遥游》 )
当全世界的人都在夸你 ,鼓励你再往前走一步 你内心也不再往前走了 当全世界都责难你时 你内心可以不更多的沮丧
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有一种定力 而外界再多的声音也只是另一种声音而已,人由此做到宠辱不惊
5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其要义无非是要求人心应当像明镜一样 物来斯应 物去则空 心本来只是平静地反映外物 而它的本身并不注入任何情感
“应无所住”是说决不执着 放下一切
“而生其心”是说不要迷失本性
6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说法解释不一)
无为法即是无为.那有差别.这是一般看法.实是错误的.
无为法其实是有为.实质是无.
也即我本无心应万物.也如无相布施.作而无作.
每个人作不同,应不同,成就也不同.即是差别.
意思就是说 虽证了无为 但有深浅的不同 四果 四向就是依此而建立的
即:一切圣贤 一切宗教成就的教主 都是得道成道的 只因个人程度深浅不同 因时 因地的不同
7 去来自由 心体无滞 (即是般若)
不被现象所迷惑,患得患失.而是无所得,也无所失,心无挂碍.该到哪,就到哪,既不期望,也不留恋.一切都舍得,亲情、钱财、身体,都是过眼云烟.得到不欢喜,失去不可惜,无有拘束,来去自由.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不固执己见!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不去思量!什么叫应该?什么是不应该?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生?什么是灭?不用区别!什么是舒服?什么是痛苦?一律称为自己的感受!去来自由.来,来到这个世界上,在世上自由自在;去,离开这个世界,也没有牵挂,痛痛快.这就要心量广大,视生如梦,视死如归.这样的人哪来的阻挡?心体无滞.所谓的,既得自在神通,游戏三味,三世诸佛从中出.遥想当初,释珈牟尼佛,带着一大堆的问题,什么生老病死、烦恼,不理解,进入丛林去找答案.在雪山上去修行.打坐六年,没挪地方,多大的毅力,多么的执着.最后的答案是什么呢?创立了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任何法门,只要修,都可以解决人生的困惑,都能让人放下心.不管人怎么说,也不管怎么做,绝对亏待不了自己,也亏待不了亲人和他人.如果有以上的体会,叫做“一悟即至佛地”.干脆一句话,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换句话说,那是世间的问题,离开世间不存在那样的问题.
8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著
‘兀兀不修善’ ‘兀’是不动 心里不动 善要不要修?要修
‘腾腾不造恶’ ‘腾腾’是自在的意思 自在坦然 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 这四句话实在是说尽修行人的本色
‘荡荡心无著’就是诚敬之心,心中坦然、平等、清净、慈悲一切.‘寂寂’是安静的意思
‘断见闻’ 就是在一切见闻中 心是清净的 心是不染着
这样才能把一切事情看得清清楚楚 在一切见闻中不生分别 不生执着
9 暗于当代之故 未娴人间之节
没找到这话的意思
这是马一浮对自己“暗于当代之故 未娴人间之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