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八股文是哪“八股”呢?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8 17:03:24
请问八股文是哪“八股”呢?
请问八股文是哪“八股”呢?
请问八股文是哪“八股”呢?
其实"八股"是一种文章形式的名称,它本身并无善恶之可言.只是被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同时他们又在这种文章形式中加上些繁琐而苛刻的要求.由积弊而引起了这种文体的不适,以致为时人、后人所不耻,不但它本身不必负责任,还可以说八股实在冤了.
八股文的异称——因该文中有四联,两两相对,好比人有两股,所以叫八股;又因为相对它相对两汉唐宋的"古文"来说,所以又叫"时文";可能有人嫌"股"字不雅,便称八股为"八比",殊不知八比便是十六股了,名实不符;明代出第的题目也有出自《五经》中,但主要还是出自《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特别是清代,所以八股又叫"四书文";那时皇帝的命令称为"制",八股是皇帝命作的文艺,所以又叫"制艺"、"经义"、"制义".
八股文的最大特点——八股文的体制,是要"代圣贤立言",全文一定要效仿哪位圣贤的口气来说,并要符合朝庭的意旨,且以朱子所注《四书》为准绳.这就是前面所说"明清统治者用它来做为约束士子思想的工具"的意思,更不准发挥自己思想,所以有人称八股只是"敲门砖"(指只是求官的途径),诚然,那时的文人多不屑写八股.
八股文的起源——八股文确立于明代,是明、清朝的科举考试主要文体.八股本是元朝和明初开始定为考试科目的"四书文",溯源于宋朝的"经义"考试.创始者的文章据说是政治家王安石,但此事还不能确定.
八股文的题目——主要题目多出自《四书》,也就是以四书中的某字某句为题.少数字的题(大约十字之内),称"小题";多数字的题(大约十字外),称"大题".也许是怕重复以前考过的句子,也许是为了增加难度,后来出的题多是东一词,西一句,比如取《大学》一句"日日新",又加一句《孟子》中一句"君命召",就以这六字为题了.这在我们来看,有些不可思议.
八股文的基本形式——或者说是八股文步骤,还并不怎么复杂.首先是破题,其次是承题;再是起讲;最后便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也就是四比、八股;文末是收合.
"破题"——从破字,我们可以看出这里有"解开"、"分析"的意思,就是要开篇先把题义点明.也就是说出这次要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性质也就相当于今天所谓文章的"主题".但有规定,第一是只能用两句话;第二是这两句要概括题义、解释题义,只是绝不能直说题义.从实质上说,这种破题方法,和作谜语极为相似.进一步来讲,整篇八股文就是谜面,题目便是谜底.而且破题是作八股文最重要的一关,破题好坏直接影响到整篇.有一篇题为《子曰》的八股文很有名,其破题是--匹夫而为天下法,一言而为天下师.前句破"子"字,后句破"曰"字,真是才华横溢.这也是最标准的破题.再有一列笑话,题目是《三十而立》,其破题是--两当十五之年,虽有椅子板凳而不坐也.前句破"三十",后句破"而立".
承题——便是进一步作主题的补充,类似"副标题"的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使命,以三句为标准.
起讲——较深入地说明这个问题的用意所在,内容大意,最多不超过十句.
四比——四比就是提比、小比、中比、后比、(或者说是提比、中比、后比、束比),四比分为八股,就是逐条分析,正面如何,反面如何等等,可以说就是正文.较难的恐怕就是这四比了,因为每两股必须成为一副对联,共四联.按对子一样,词性相对,平仄相对.试想,一句诗找出可对之句,毕竟不是很难,若是长篇大论的句子,句句都对上联,就不太容易了.
收合——收场结束语,一般约八句之内.
以上略谈八股,言有未尽之处.个人以为八股很有趣,原本生活中还存在着八股,不说文章,便是口头也有八股,只是没有那么严谨而已,最后以一段生活中的八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