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20:39:15
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当代大学生学习礼仪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
礼仪是一个人外在美与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公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标志.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常常把礼仪看作是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凝聚力的体现,把文明礼貌程度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是否发达的标志之一;对个人而言,则是衡量道德水准和有无教养的尺度.一个人以其高雅的仪表风度、完善的语言艺术、良好的个人形象,展示自己的气质修养,赢得尊重,将是自己生活和事业成功的基础. “礼仪”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和《礼记》.现代社会“礼仪”一词有了更加广泛的含义,其内容包括行礼仪式、礼节及仪式、风俗规定的仪式、行为规范、交往程序、礼宾次序、道德规范等等.社会上对“礼仪”的理解和认识是多层次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含义: 1. 礼2. 礼节 3. 礼貌 4. 礼宾 5. 礼俗 6. 礼制.礼仪作为一种文化,是个人乃至一个民族素质的重要组成,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用来对他人表达友谊和好感的符号.礼仪可以使一个人变得有道德,可以塑造一个理想的个人形象,可以使一个人的事业成功,也可以使得社会更加安定、文明和和谐. 学习礼仪首先是个人的需要,因为礼仪是不可缺少的个人素质,人人都学习礼仪,掌握礼仪,自觉执行礼仪规范,就容易沟通感情,使人际交往获取成功,进而有助于人们所从事得各种事业顺利发展并取得成功.其次,学习礼仪是社会需要,文明的社会是一个安定、和谐的社会.人人重视礼仪,遵守社会公德,注意遵守人与人交往的基本礼貌准则,社会就会更加和谐和安定.掌握规范的社交礼仪,能为交往创造出和谐融洽的气氛,建立、保持、改善人际关系.通过礼仪教育,可以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们认识到应该积极适应社会,自觉参与社会活动,改造、变革社会环境,促使社会发展进步,同时改造、发展和实现自我. “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抓好理想信念教育,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6 年3 月5 日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文化 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未来学校工作的主体,不仅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因此,教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也是至关重要:一个人气质、自信、涵养往往从他的姿态中就能表现出来.作为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注意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行为举止,做到大方、得体、自然、不虚假.注意自身形象与否 关系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然而,经过调查与研究,当代师范院校存在礼仪缺失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对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 一、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规范缺失状况 (一)、与教师交往的礼仪 1、据调查,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在为教师作好课前准备上,还有所欠缺.比如没有擦干净黑板,讲台,有的讲台上堆积了很多的灰尘,教师上课时都无法放教材,即使这样,也没有哪个同学“该出手时就出手”,没有帮教师搬教学仪器等. 2、教师宣布上课,根本没有班长喊起立,学生还是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回事,也没有向教师行注目礼,老师还没有离开课堂,有些学生早就窜到老师的前面去了,向冲锋一样.同学们向老师问候时姿势不端正,七歪八扭,体态不雅. 3、对于老师的批评指正没有认真接受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如果老师的批评与事实有出入时,很少同学能在老师讲过后心平气和地加以解释,也没有在事后寻找适当的场合、时机加以说明,而是顶撞老师,在课后散布对老师的不满情绪,发泄无礼言辞;上课迟到了没有在门口喊“报告”,没有经过老师的允许就擅自推门进入;对老师的相貌和衣着指指点点,品头论足;请教老师问题时没有注意礼节,请教态度欠谦虚,随意打断老师的讲述,反问和质问老师;到老师家拜访时事先没有预约、没有守时、没有礼貌登门. (二)、与同学交往的礼仪 在大学里,同学们朝夕相处,是亲密的伙伴.同学情是大学生活中最宝贵的财富,充满了纯真、浪漫、活力的特点.然而在当代大学生中却还存在着大量的非礼行为.如以下这几个方面:1、不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不尊重同学等.2、当同学遇到学习困难时,没有伸出援助之手.3、对同他的茶具、碗筷、毛巾等用具;随便翻阅别人的书信、日记等.9、不爱护宿舍公物,对拜访的同学不热情友善. (三)、教室礼仪 教室是同学们学习的地方,同学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它应该是一个严肃的场所.但有的同学却表现出那个场所不应有的礼貌行为来.1、夏天随便穿拖鞋、背心或奇装异服到教室.2、在教室里作与学习无关的事:在课堂上睡觉、吃东西、听MP3 等.3、在黑板、墙壁、课桌椅上乱写乱画;在教室里乱扔果皮、纸屑. (四)校园公共场所礼仪 校园公共场所是同学生活、学习和娱乐的地方,很多同学就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礼仪:1、在图书馆大声说话、书架上的书阅后不放回原处.2、在饭堂不按次序买饭、插队;浪费粮食、随地倒剩菜剩饭.3 在观看体育比赛大声喧哗、在比赛场地乱扔物品. 二、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意识淡薄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特别是对幼儿的教育明显不足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不够重视对幼儿进行素质教育,家长、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往往体现在成绩上,而忽视对幼儿道德素质的教育,诸如礼仪方面的教育.幼儿礼仪指幼儿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行为规范.幼儿礼仪教育应是人之初的“必修课”. 国内外的不少研究表明:在个体的发展中,某些行为的习得有一个关键期,期间,个体处在一种积极的准备和接受状态,如果给予必要的刺激和帮助,某种行为能力就会迅速发展起来,并产生长久的影响.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因而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礼仪等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对幼儿进行礼仪启蒙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整个人生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优良的 (二)、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不良的心理 1、错误的道德认识 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学阶段过渡过来的,当代中学生正处在品德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对道德认识不明确、不稳定、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比较容易接受社会上某些不良的影响,形成错误的认识.例如,“勇敢”就是天不怕,地不怕,敢于在班上逞强闹事,违反课堂纪律;把“哥们义气”当作友谊等等.错误认识的恶性发展使得少数学生经不起不良因素的诱惑,被强烈的私欲所驱使,作出一些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 2、不良行为习惯 哈尼·鲁宾有言:“注意你的思想,它会变成你的言语:注意你的言语,它会变成你的行动;注意你的行动,它会变成你的习惯;注意你的习惯,它会变成你的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它会变成你的命令.”一种不良行为的发生,开始可能是偶然的.但是,在他侥幸得逞的时候,这种不良的行为方式就会与个人欲望的某种满足发生联系.经过多次重复,便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不良的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在类似的情境中采取相应的行为,并因此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例如,品德不良的学生大都有出手就打,张口就骂的习惯,与人交往经常是欺软怕硬,偷懒逃学也是家常便饭. 因以上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及时根除,任其发展,就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包括师范院校的大学生的品德不良,导致了其礼仪意识的淡薄.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外来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激烈的影响,对中华民族产生了全方位的冲击,这些影响的冲击是交互式的,并非单方面的.如,市场经济的功利主义对传统“伦理至上”观念的冲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定,必将强己的生活.这些糟粕侵蚀着我国大中小学生的心灵,使他们追求一种从众心理,追求刺激,追求个性主义和个人主义,过多的讲究个人私欲,从而忽视了考虑他人,关心他人.这也是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 三、加强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家庭、学校对幼儿的教育 “与其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家庭的教育至关重要.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懂礼貌不是天生的.人的许多习惯都是后天养成,和一个人所处的家庭教育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学习礼仪也同样如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们应担当好这第一任老师的重任.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两方面着手—— 1、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 古人云:“少小若天性.”三字经曰:“子不教,父之过”.前苏联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会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也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应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 2、营造家庭文化氛围、强化孩子礼仪意识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孔子的话其实说的是环境熏陶及良好的心理环境形成为对人的深远影响问题.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营造一定的氛围,制造一定的舆论,以感情的变化促进礼仪活动的开展.正如贝多芬的话: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说明了“德性”对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生活环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师,对儿童最深刻的教育,言传不如身教;对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遗传不如环境.长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点不良品格,都可以从他幼年的环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长期处于愉快心理 环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现为精神振奋,性格豁达,活泼乐观,充满自信.许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欢愉的气中,对孩子进行启蒙.” (二)、在学校教育中对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 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专门场所,礼仪教育是德育、美育的重要内容. 因此要加强对中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中小学生的教育关系着大学生的品德,对中小学生的教育好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中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意义重大. 根据心理学专家的实践经验,概括出了品德不良行为的转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醒悟、转变和自新.针对这三个阶段,要矫正中小学生的不良品德,学校必须采取以疏导为主的方针,并采取某些教育措施和教育方法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建立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 2、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 3、消除自卑心理,保护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激发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4、增强抗拒不良诱因能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正确把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及个性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6、建立良好的班集体,研究表明,良好的班集体有利于不良品德的改造,健康的班风和常规可以阻止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7、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 (三)、加强对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礼仪实践 毛泽东指出:“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检验主观愿望或动机的标准.”人的行为是一个从动机到效果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是时代的一种必 据调查,凡是开展礼仪培训或礼仪讲座的学校,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显著的效果.如我教师教育学院组织广大师生观看了由中国人民大学金正昆教授主讲的教师礼仪录像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很多学生在观后感中写到:“以前我不清楚什么是教师礼仪,也不知道什么是尊重别人,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现在,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怎样才能当上合格的人民教师了.”自从在广大师生中开展了不同形式礼仪教育后,我院的学习氛围和学习 风气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因此,在师范院校大学生中开展礼仪知识讲座,开展以“人人讲礼仪,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进行“礼仪知识”竞赛等.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懂得礼仪知识、礼仪的重要性,懂得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思想德的教育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同时认识到,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让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就是使大学生对道德礼仪有一定的认识,从应该遵守到习惯遵守,像背影一样,如影相随.这是礼仪教育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礼仪教育的归宿.当然,要使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养成礼仪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对其坚持不断的进行道德礼仪等的教育,反复持久的进行礼仪实践锻炼.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道德品质. (四)、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礼仪缺失有家庭方面的原因,有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有助于培养当代师范院校大学生的礼仪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外来文化带来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各种传媒的消极作用,如内容不健康的电影、电视、书刊四处泛滥,网络、电子游戏机的不当使用,都可以给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导致了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金钱万能”、“金钱至上”、“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错误思潮,让一部分学生过分崇尚金钱,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品质.这就要求师范院校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自觉提高自身的修养,把他律和自律很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地吸取外来文化的精华部分,用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能力.学生礼仪意识将起到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