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25 08:25:07
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袋狮袋獾咬力最强的动物袋狮袋獾名列榜首  国际在线消息: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凶残的不是人们通常所

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
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

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
世界上咬力最强的动物袋狮袋獾 咬力最强的动物 袋狮袋獾名列榜首   国际在线消息: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所有哺乳动物中,最凶残的不是人们通常所能想到的狮子、老虎或者狼,而是食肉的有袋类动物,如生活在澳大利亚的袋獾和已经灭绝的袋狮.   评选最“凶残”动物 袋狮重返人们视野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日前报道,澳大利亚科学家首次对众多的食肉性哺乳动物的咬力(bite force)进行了评估.他们发现,俗称“塔斯马尼亚恶魔”的食肉性有袋类动物——袋獾才是现存的世界上最强大的猎食者.   通过研究动物的头骨化石,科学家在已经灭绝的食肉哺乳动物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他们发现已经灭绝的袋狮 (Thylacoleo,marsupial lions)与袋獾比较起来,其凶猛程度更胜一筹,是所有食肉哺乳动物中咬力最强的.这种体重达200多磅(约100多公斤)的生物最后一次在澳大利亚大陆上漫步已经是大约3万年前的事情了.   研究小组表示,这些“有着不安性格的食肉动物”曾经是澳大利亚大陆上占统治地位的顶级掠食者,在到处充斥着马刀齿猫(saber-toothed cat)的北美州和南美州,它们也占据着类似的小生态环境.   有袋类食肉哺乳动物的攻击力不可轻视   研究小组的成员们分析了39种现存的和已经灭绝的哺乳动物的头骨,并计算出它们的犬齿所发出的咬力.随后根据估测体重对每种动物的咬力进行了调整,以便得出一个可以在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进行对比的相对值.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古生物学者,同时也是哺乳动物研究专家的斯蒂芬·罗(Stephen Wroe),是这个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说:“袋獾的食肉能力通常被人们轻视或低估.而一只6公斤重的袋獾足可以杀死一只30公斤重的袋熊.”   同样地,研究结果还显示,这些有袋的食肉动物在大约3万年以前就已经漫步在澳大利亚的土地上了,那时它们撕咬猎物的能力就差不多已经和现在的狮子一样强大了.斯蒂芬说:“一只袋狮的平均体重为100公斤,而它所产生的咬力却可以与现存的体形最大的狮子(大约250公斤)撕咬猎物的能力相媲美.”   报道说,研究人员已经于上周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学报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脑容量越小撕咬猎物的能力就越强大?   在胎盘类哺乳动物(幼体在母亲子宫里发育成长的哺乳动物)中也有一些长有利齿的超级杀手存在,这其中包括非洲猎犬、美洲虎和云豹.这胎盘类哺乳动物中,已经灭绝的恐狼(Dire Wolf,体形比较大,与现代狼具有亲缘关系)相对于它的体形来说,咬力最为强劲有力.这种古狼与现代的灰狼相比,具有相对宽而短的头部,脑壳较小,同时它的牙齿也更大,身体更为健壮结实.   斯蒂芬和他的同事注意到,在已经灭绝的袋狮身上也有相似的适应当时环境的特征.以前的研究曾显示,在食肉哺乳动物中扩张的脑容量使容纳下颌肌肉的空间变得窄小.这是不是意味着,脑部越小的哺乳动物其咬力就越强大呢?对此,斯蒂芬表示:“这种特征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发现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在我们下结论之前,仍然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斯蒂芬表示,食肉类胎盘哺乳动物的脑容量平均是有袋类哺乳动物的2.5倍.这或许能够帮助人们解释,为什么许多有袋类食肉动物在研究过程中被发现具有相对来说非常强大的撕咬猎物的能力了.   袋狮这种动物首先是由英国著名的化石学家理查德·欧文在1859年描绘给世人的.欧文相信,他的最新发现向人们描绘了最凶残同时也最具破坏性的食肉兽类.而目前更多的工作则是由斯蒂芬和其他澳大利亚科学家们在研究化石证据的基础上进行的.   袋狮的相关知识: 袋狮属于双门齿目;袋狮科,生活在上新世—更新世的澳大利亚.袋狮是澳大利亚有袋类动物已灭绝成员中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同时它也是澳洲历史上最大型的肉食性哺乳动物.(国际在线独家资讯 王高山)   推荐阅读   科学家欲破解"塔斯马尼亚恶魔"的死亡之谜   国际在线消息: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野生动物官员们就陆续接到一些不同寻常的报告,这些报告显示,一些被称之为“塔斯马尼亚恶魔”的有袋动物——袋獾的面部都出现了严重溃烂的伤口,更有许多袋獾因为患上了这种奇怪的面部肿瘤病而死亡.   “塔斯马尼亚恶魔”遭遇真正的“魔鬼”   据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网站3月29日报道,袋獾是全世界体型最大的肉食性有袋哺乳动物,同时也是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特有的生物种类.袋獾以它那独特的嚎叫声和暴躁的脾气著称于世,塔斯马尼亚最早的居民因为被夜晚远处传来的袋獾可怕的尖叫声吓坏了,因此称它们为“塔斯马尼亚的恶魔”.   但是,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塔斯马尼亚恶魔”却遭遇到了真正的“魔鬼”.一些最初的调查结果显示,有数万只的袋獾因为感染上了一种名为“袋獾面部肿瘤”(Devil Facial Tumor Disease)的疾病而死亡.   艾里斯泰尔·斯科特是塔斯马尼亚农业部门一个袋獾研究项目的负责人.他介绍说,初步的研究显示,这种奇怪的面部肿瘤疾病正在塔斯马尼亚东部迅速蔓延.他说:“监控结果显示,这种奇怪的疾病已经遍及了塔斯马尼亚州65%的地区.在这种疾病出现之前,袋獾最多时的数量约达到13 万至15万只.而现在,已经有大约7.5万只袋獾因为患上这种疾病而死亡,这对塔斯马尼亚地区袋獾的整体数量无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得了这种怪病之后,袋獾会首先在嘴部周围出现毒瘤,然后肿瘤会慢慢扩散至颈部,有时候还会出现在身体的其它部位.成年袋獾较之幼年袋獾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同时,因为肿瘤会干扰到袋獾的进食,所以生病的袋獾通常会变得非常衰弱,这个时候,雌性的成年袋獾就很容易丧失它们的幼仔.在溃烂的伤口出现后,袋獾会在6个月之内死亡.在塔斯马尼亚的某些地区,所有的袋獾会在短短18个月内丧命于这种可怕的疾病.   科学家试图破解这种神秘的疾病   目前,一个专门的袋獾实验室已经在塔斯马尼亚的北部城镇朗塞斯顿建立起来.科学家们希望在实验室中能找到这种神秘疾病的起因以及它不为人知的传播方式.现在科学家们是基于“这种疾病是靠身体接触传播”的假设进行研究工作的.斯科特说,在动物界中,以前惟一有过记载的一次是一种通过交配传播的犬类恶性肿瘤,而这也是他们在研究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惟一一种疾病.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分析这种疾病的染色体结构,并已识别出它的染色体组型.   研究者表示,他们已经能够在实验室里培养这种肿瘤细胞,并能对它进行测试.对这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并最终能研制出相关的疫苗是这个科研小组的主要目的.目前,研究者正致力于了解关于这种疾病的更多知识.塔斯马尼亚政府也在努力地采取一些措施,希望能阻止这种疾病进一步蔓延.   为了阻止这种疾病的快速传播,一道防护线正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建立起来,现在塔斯马尼亚北部地区是至今为止还没有受这种可怕疾病影响的地区.同时,塔斯马尼亚政府也在考虑是否将袋獾这种动物作为濒危物种列入澳大利亚的《濒危物种法》.这一举措将使袋獾受到人们的保护,从而免受其它危险因素(如因为水质污染或土地开发而使其栖息地遭到破坏等)的干扰.同时,这也要求当地政府起草一份关于袋獾种群恢复的计划书,这份计划书应该着重于控制已经发生的疾病,并同时防止它传播给更多的动物.   对此,斯科特表示,这种疾病“已经给野生的袋獾种群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但科学家们相信,在眼下这段时期内,袋獾还不会从塔斯马尼亚的栖息地灭绝.   目前,塔斯马尼亚岛上袋獾面临的窘困局面也惊动了澳大利亚大陆的相关人士.澳大利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和一些动物园也联合起来,开始就有关事宜进行讨论.如果塔斯马尼亚岛上野生袋獾的生存情况继续恶化,那么圈养的袋獾会被人们送到澳洲大陆.目前,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上共生活着大约150只圈养的袋獾.   相关:袋獾属袋鼬科有袋动物,是袋鼬科现存体形最大的成员,继袋狼灭绝后成为现存体型最大的食肉有袋类.袋獾的食物包括鼠类、蜥蜴、和兔子等,另外它也喜食其它动物的尸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