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三代》的写作背景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4 03:18:55
臧克家《三代》的写作背景
臧克家《三代》的写作背景
臧克家《三代》的写作背景
孩子
在土里洗澡
爸爸
在土里流汗
爷爷
在土里埋葬
——臧克家《三代》
这首诗编排在《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作为《散步》一文的扩读材料.
懒得去查阅它的写作背景.
我认为,这首诗,如果标题是“无题”,那么至少有三种命题的方式:中年(或者“我在半路上”),人生(或者“过程”),三代(或者“孩子,爸爸,爷爷”).
它充分“留白”,给读者留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因而有了广阔的再造余地.
诗歌,往往是抽象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它具体化、形象化.
解读与创作可以不一致,也应该会有不一致.毕竟作者当时到底是怎样的写作意图,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一个作品的内涵,如果像“1+1= 2”那样确凿无疑,就实在没有解读的必要了;如果它适合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群去阅读,这样解读可以,那样解读也行,它就有了生命,有了存在的价值.
臧克家的《三代》就是这样的作品.它是一首极短的诗歌,总共才六行21个字,却表达了非常丰富的内容,留给了读者多个解读的“通道”.我们可以选择以下的角度去分析:
一
从孩子到爸爸,从爸爸到爷爷,一步一步,走向生命的终极.从小到大直至最后的归宿,都在土里.
土地,见证了我们生命历程中的不断付出与索取 .
灰头土脸,脏兮兮,孩童时代的玩耍,在土地里,索取快乐;汗流满面,衣衫湿,“锄禾日当午”,壮年时候的劳苦耕耘,在土地里,乞讨生活;望尘莫及,步蹒跚,年老体弱病,死去,在土地里,获得安息.
有欢乐,有痛苦,有遗憾.
在人生经历的三段时光中,土地是三种不同的承载体.
二
同一个时候,三代人都在土里,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自己的方式.
一家三代人的写照——人生的懵懂,无奈,离合,全在这里彩排.
土地,是男人们的根本和生命.
这是一个辛苦的劳作的农民家庭,也是一个残缺不完整的家庭(没有女性的影子,她们可能在家里忙活,也可能已离去),世世代代在土地里,过着贫穷落后、默默无闻的日子,却没有去改变的想法或者能力.
三
中年,正在半路上,把青春耗费.
中年人的苦苦追求与奋斗,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孩子不懂事,太小;爷爷不管事,已死去.我,有责任,也有苦闷与无奈.
现在,我在为着一家子,劳作,流汗.现在,是爷爷的过去,是孩子的将来.
孩子,是我的过去;爷爷,是我的将来.
四
不仅如此,还可以理解为它所表现的是一种生活,理想,人生的慨叹.它流露的情绪是复杂的,多样的——可以是对土地的情结,可以是对时光流逝,生命短暂的慨叹,可以是对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困惑,厌倦,哀怨……
或者,还不止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