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30 02:23:28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导言: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概貌西方史学源远流长、恢弘博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性的转折和变迁.第一次转折:西方史学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

西方古典史学传统与特点
导言:西方史学理论的发展及演变概貌
西方史学源远流长、恢弘博大,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性的转折和变迁.
第一次转折:西方史学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历史与神话分离,产生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的古典史学.
第二次转折: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第三次转折: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方史学从基督教的神学史观转向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文主义史观.
第四次转折:发生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史学理论的演变更为激荡复杂,产生了与传统史学相对峙的新史学思潮.
第五次转折: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标志着当代西方史学的形成.
第一节:古典史学(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
1、希罗多德与“社会文化史”传统的开创.
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2、修昔底德与“政治军事史”传统的确立.
将人类历史独立于天神之外的历史观念,成为西方建立科学的历史学的基础.
3、古典史学思想的发展特征:
(1)倒退的、循环的历史观念.
(2)人本主义思想.
(3)“世界主义”思想.
(4)尚未取得相对独立的学科地位.
第二节:基督教史学(公元5世纪——14世纪的黑暗时代)
基督教史学理论的价值:
1、系统提出了历史“统一性”和世界史的观念.
2、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历史直进观”和“历史进步论”.
3、提出善恶冲突推动历史进步的“历史动力观”.
3、创立体现历史线形发展的公元纪年法.
代表人物:奥古斯丁、攸西比厄斯.
第三节:近代资产阶级史学(14世纪——19世纪末)
一、人文主义史学(文艺复兴时期14——17世纪)
人文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恢复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2)重新强调历史的垂训意义.
(3)重视历史叙述的体例.
重要流派:“修辞学派”、“博学派”.
二、理性主义史学(启蒙时代17世纪——18世纪末)
理性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强调人类的理性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2)主张探索历史的发展规律,以理性的眼光来审视历史和评判历史.
(3)提倡突破狭隘的政治军事史,注意广义上的社会文化史.
(4)提出系统的历史进步理论.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伏尔泰《论世界各国的民族精神、礼仪和风俗习惯》、孔多塞《人类精神进步史纲》、康德《从世界主义者角度看世界历史观念》、维柯《新科学》
三、浪漫主义史学与历史主义(十九世纪)
浪漫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强调历史的连续性和继承性.
(2)关注历史发展的个性和独特性.
(3)提倡用情感来取代理性,反对用抽象的理性原则来概括历史.
(4)注重伟大人物和政治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历史主义是浪漫主义史学的一个最重要内容.历史主义的鲜明特征:
(1)人类历史是有机发展的过程,有着不可割断的历史连续性.
(2)对历史现象要以同情的、理解的态度加以研究,进行历史的分析,具体了解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
(3)世界历史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能用一般性的世界历史模式代替各民族具体的历史研究.
维柯的《新科学》开创了世界历史主义.
赫尔德的“文化的历史主义”.
兰克与“政治的历史主义”.
四、历史哲学 (十八世纪以后)
所谓的“历史哲学”,即是对历史进行哲学的思考.指的是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只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的或理论的了解.
近现代的历史哲学一词,专指西方唯心主义的历史哲学.唯物主义的历史哲学则一般通称为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在唯心主义方面,历史哲学一词的涵义和内容,也随着科学观念和哲学观念的变化而经历长期不断的演变,其演变的趋势是从思辩的走向分析的.大体上,前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历史演变的规律或规划是什么?而后者要回答的问题是:历史知识或理解的性质是什么?
思辩的历史哲学——重要探讨整个人类历史的特征、意义模式和规律等.是试图在一大堆貌似杂乱无章的历史事实的背后,寻求出理性的原则、规律和意义来.(前面所述各派大体上都属于思辩的历史哲学.)
思辩的历史哲学特别关注的问题:
(1)历史运动的模式.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进步的.
(2)历史发展的动力.看法不一,或认为是人的理性,或认为是复杂的人性,或认为是英雄人物.
(3)历史进程的目的和意义.认为历史发展有明确的目的和终极意义.
代表人物:维柯、伏尔泰、赫尔德、康德、黑格尔,以及斯宾格勒和汤因比的文化形态史观.
分析的历史哲学——着重阐释历史学研究本身特有的性质、方法、价值或作用.其出发点是:要理解历史事实,首先就要分析和理解历史知识的性质.历史哲学的任务应该应该就是(或者至少、首先而且主要的就是)对历史的假设、前提、思想方法和性质进行反思.
分析的历史哲学关注的问题,更多的是历史认识是什么,而不再是历史本身是什么;更多的则是人们是怎样在认识历史的运动的,而不再是历史自身是怎样运动的.对于分析的历史哲学来说,更重要得多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对历史本身的探讨和解释,而是对历史学的探讨和解释.
代表人物:布莱德雷、狄尔泰、克罗齐、柯林武德、波普尔等.
四、实证主义史学(十九世纪后半期)
实证主义史学理论的特征:
(1)主张依照自然科学的模式建设历史学,力图使史学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追寻“一般法则”的科学.
(2)努力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反对历史研究的“个体论”倾向.
第四节:当代西方史学(20世纪以来)
一、当代西方史学形成的特征:
1、从传统的“叙述型”转向“分析型”.即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
2、从研究“显要人物”(精英人物)的活动为中心,而转向研究普通人和“社会底层的力量.
3、从狭隘的政治军事史转向探求社会历史的“总体”与“结构”.
4、从个人在故纸堆中扒梳史料的手工业方法转为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技术.
5、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二、当代西方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及其理论:
(一)“新史学”的开端
法国卡尔.兰普勒特最早提出“新史学”这一口号;法国亨利.贝尔创办《历史综合评论》;美国鲁滨逊与“新史学派”的建立.
(二)法国年鉴学派(三个发展阶段)
1、创建阶段(1929——1945年).代表人物是费弗尔和布洛赫.这一阶段奠定了年鉴学派的基本理论:
(1) 反对传统史学迷信史学和史料的倾向.
(2) 提倡“总体史学”.即强调历史研究的对象包含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 反对历史研究以精英人物为中心,大力倡导“从下往上看的史学”,主张着重研究下层的普通大众的历史.
(4) 主张史学要按科学的程序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用“问题史学”代替“叙事史学”.
(5) 坚持史学研究采取跨学科的方法,借鉴和吸收其他学科的方法来研究历史.
2、第二发展阶段(1945——1968年)
是年鉴学派“制度化”和深化阶段.代表人物为布罗代尔(1902——1985).
布罗代尔理论代表作:《历史和社会科学:长时段》、《菲力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
布罗代尔的基本思想是“三段论”(历史时间的理论):认为历史时间可以分为相互联系的长时段、中时段和短时段,分别表述三个不同层次的历史运动,而其中的长时段历史也就是结构史,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长期的决定性的作用.只有借助于长时段历史观,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和理解人类生活的全貌.
3、第三发展阶段(1968年以后)
打出“新史学”的旗号,从此被称为“年鉴——新史学派”.代表人物是勒高夫、诺拉、夏蒂埃、勒韦尔.
年鉴——新史学派着重研究的理论、方法和领域:
(1)继承了长时段理论,着重研究各种结构和变化缓慢但长期起作用的事物.认为只有通过长时段才能把握和认识推动历史前进的潜在力量.研究领域是历史人类学和精神状态史.
(2)重视历史认识论和史学方法论.
(3) 进一步拓宽历史研究的领域,更潜心于细小的课题.
(4)重新强调政治的作用,承认事件的重要意义.
(三)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
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代表人物有多布、希尔顿、希尔、霍布斯鲍姆、汤普森.
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共同性与理论特征:
(1)熟悉马恩著作,信仰马克思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从事历史研究.但对历史唯物主义有自己独立的理解和解释,并有所修正.
(2)发扬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史学传统,强调对历史特殊性的认识,坚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事实发展过程的科学.
(3)强调研究下层人民的历史.
(4)注重总体史研究.
(四)当代西方比较史学
西方比较史学的研究著作大致上归纳为四类:
(1)“各文明体系的比较”研究.即如斯宾格勒、索罗金和汤因比那样的宏观比较.
(2)“主要是对文明的某种中心题目进行比较研究,如比较宗教式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大都是一些比较具体的历史现象的比较.
(3)通过比较而“研究历史过程”,“它们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可选择的生产方式’的比较研究到一个单独的行业实现工业化的速度和程度的比较;从革命这个永远受欢迎的题目的比较研究到限定仍很明确的过程的比较研究(例如现代教育制度的普及).着重历史比较尤其与经济学、社会学或人类学的某些学派有密切的联系”.
(4)“机构的比较”.如教会、党派、银行之类的组织和机构的比较.
比较史学的特点:它不像写作通史或断代史的历史学家那样在连续叙述人类的发展中寻找历史的意义,也不像历史哲学家那样在寻求全面的总体模式中获取历史的意义,而是从整个人类历史中一直在撞击着人类的那些永恒的问题中寻找历史的意义.为此,比较史学按照某种规范和范畴,从人类历史中挑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侧重探讨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某种情况下的特殊规律,亦即寻求历史发展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以阐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异同.
(五)当代西方心理史学
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心理史学分为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和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是用精神分析法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生活,其理论的一般特征:(代表人物是埃里克森、李夫顿和克胡特)
(1) 以新精神分析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即坚持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学说的原则,强调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用.同时强调自我的的自主性,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主要是家庭环境、养育方式)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2) 反映了一种“心理决定论”的历史观.即用历史人物的心理特征解释一切行为.
(3) 模式归纳.即习惯套用心理学模式的归纳,缺乏因果解释的科学研究(有些原理根本无法验证).
非精神分析的心理史学 ——反映了当代西方心理史学的变化趋势:(代表人物温斯坦、普拉特、埃尔金斯、阿瑟尔、霍弗、拉森)
(1)由“心理因素决定论”向“外在环境决定论”转变.
(2)方法论的突破.即不再仅仅是将心理学理论作为解释历史现象的史学方法,而把历史上的心理现象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也就是说,不再局限于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个人和群体的历史行为,而是把历史上的个人和群体心理的发生、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变化,使心理史学不知不觉变成了历史心理学和心态史学了).
(3)社会学对心理史学的渗透.强调不是心理驱力决定外在现实,而是外在现实决定心理状态.()行为主义心理学在心理史学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行为完全是环境决定的,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像是本能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对外部世界的反应.
(4)认知心理学在心理史学中的应用.强调了人的认知模式会影响和决定人们的心理和行为.
(六)当代西方计量史学
计量史学也就是把数学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的一套方法.
当代西方计量史学的特征:
(1)运用电子计算机.它的使用,使系统收集、利用史料及进行统计分析成为可能,并向研究者提供了处理大量情报资料和分析多变量现象的能力.
(2)进行统计分析.但不是指以往史学研究中那种描述性的统计,而是一种高级的推理统计学和多变量解析领域的分析,对此非用电子计算机不可.
(3)制作数学模式.借用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中的理论模式,以数理形式来表现历史文化现象.
(七)文化形态史观
文化形态史观是当代西方思辩的历史哲学的主要代表.其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著作《西方的没落》)和汤因比(著作《历史哲学》).
其主要理论特征:是用“幼年、青年、成年、老年”(斯宾格勒)或“起源、生长、衰落、解体”(汤因比)四大阶段的生命周期来概括人类历史或文化的全部过程及其一般模式.
强调两点:
第一:所谓的历史就是文化或文明.这一结论旨在肯定,文化或文明才是人类历史的真正载体,而历史的意义即寓于作为人类历史之基本现象的文化或文明之中.因此认为,历史哲学与史学研究所应阐释的主要对象既不是纯粹的精神观念,也不是表层的政治、经济现象,而是作为一种历史整体的文化或文明.
第二、所有的文化或文明都是具有同等价值、属于同一时代的.这个结论的重点在强调,各种文化形态或文明社会原本就是自成一体、各有根据的,而决无孰优孰劣或孰高孰低之分.确信历史哲学与史学研究所面对的世界历史指的是整体,而不是某个选定的部分.因此,理应放弃狭隘的欧洲文化中心论和偏颇的民族主权国家观,转向一种整体性的、深层次的文化形态或文明社会比较研究.
参考书目:
《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何兆武陈启能主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6年9月版.
《西方新史学评述》,庞卓恒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