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文字说明能说明海洋的历史和文化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6 14:06:11
海洋的文字说明能说明海洋的历史和文化的
海洋的文字说明
能说明海洋的历史和文化的
海洋的文字说明能说明海洋的历史和文化的
青岛的海之所以多情、浪漫,有风韵、有魅力,辽阔而不平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这是因为青岛的海更贴近城市,更趋于自然,更有亲和力,也更加丰富.
海对青岛人来说,既是城市的一种依赖和向往,也是城市空间上的一段“留白”.它每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每天的桨声灯影里,都伴随着城市的律动和呼吸.
海是青岛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的“原生色”和“广告色”,也是青岛人最喜爱的颜色.比如,在所有的青岛著名企业商标中,几乎都有海的动感和颜色.像海尔、海信,不仅企业商标上有,就连企业的名称中,也少不了一个“海”字.再如青岛啤酒、澳柯玛等等,它们不但将啤酒花和浪花“结合”了起来,而且还将海洋与青岛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了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说,青岛的海不仅仅有一种天然之色,还有我们还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伟岸与气魄.青岛之海,蓝色的春之声、夏之情、秋之趣、冬之梦.
海与生活
从开始走路的时候起,就学会了“赶海”,这也许是青岛人所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再大一点,青岛的孩子们会一个“猛子”扎到大海里去,到大海里去寻找人生.然而,无论是“赶海”也好,扎“猛子”也好,青岛人是在接受大海的最初考验.童年的“考试”合不合格,长大之后收获明显是不一样的.
海水可以将你“托浮”起来,也会将你淹没掉,这是大海教会青岛人的一种看待世态炎凉的法则.青岛人不自大,不自卑,不自满,不自负,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虚度如水似流的年华,这也是大海的一种本能.而青岛人也落落大方地继承了这种本能.
青岛人都做过大海的梦,都听着涛声上课、读书,都将海比喻成一种力量的象征.比如称别人酒量大,是“海量”;说你气量大,是“海含”;称人或物多得数不过来,就是“海了”.还有,称一些没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就说“胡吃海侃”;家里用的大碗,叫“海碗”.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青岛的大海里,德国人还曾设置过一种铸铁机械发声器,能够通过“哨声”预报海风、海浪和海雾,青岛人就叫它是“海牛”.“海牛”是青岛的一种城市风景,沾染着19世纪殖民文化的难以抹去的印记.
文化之海
在青岛的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到、或者是找到大海的影子.
在青岛的近现代建筑中,有好多建筑浮雕上,都有象征大海的装饰性花纹、“水纹”.像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的外立面上,就有这种花纹、“水纹”.不仅如此,其东面的花岗岩山墙上,还有缆桩、锚链和水手结.有些建筑,青岛人在修建时,还将船的形象、塔台和舷窗也包容在了建筑文化中,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文化特质,也是大海所赋予的,是大海为青岛人展现出如此宽阔的生活画面.
青岛的水族馆、海产博物馆和海洋生物标本馆,既是青岛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向人们进行海洋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唤,看到海底的另一个神秘世界.在不久的将来,青岛作为“帆船之都”,一定还会有一座帆船博物馆,以展示青岛海洋城的航海文化和早期的渔民生活及海洋探险等.
海的概念
在青岛人的思维空间里,海就是厚道、宽容、大度、好客、热情和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代名词.在青岛的地理版图中,青岛只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三面被大海包围着、呵护着.大海就像充满神力的母亲一样,用她那双温情的大手,捧着青岛.所以青岛人总是在一种自豪、自我欣赏的情绪中生活着,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一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既感觉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边缘,也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似乎高山、大海、绿树、蓝天都环绕在自己的周围,自己是天之骄子.
青岛人的许多人生境遇都要去对大海诉说,让大海知道.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站在大海面前,他就有了安慰,有了信心.所以,即使是一个在外出差的人,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海边走走,在红礁石上坐坐,好象只有大海能够读懂他此时此刻的心思.
有时,大海也是青岛人的晴雨表.比如今天的天气如何?不看“天气预报”,他们也能从大海的颜色和浪花的大小中识别出来.因此,大海教会了青岛人许多东西.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海,面是由海洋所派生出来的“社会之海”.例如,明代倭寇对于青岛沿海的长期骚扰,清末俄国军舰的突然停泊和德军“侵占胶州湾”,后来日军和美军在这里的长期侵占,还有青岛作为“自由港”所迎来的进进出出的各国大型商船…….
往大处说,青岛的海就是无尽的天空,你平时可以不去关心她,但她却永远注视着你;往小处说,青岛的海还像一只平平常常的纽扣,你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她,她对你是那么的重要和有用、忠于职守,可你却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她.
打个比方说,如果青岛的山是一部古代史的话,那么青岛的海就是远古史,而青岛的城则是近现代史.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青岛的山所擎起的,是古代的人文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汉代驯虎山上童恢伏虎的故事、秦始皇游崂山的传说、李白所留下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还有张三丰、邱处机在崂山修炼的故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蒲松龄所留给我们的千古佳话,《崂山道士》和《香玉》.在老市区的一座座山头上,我们还能找到明代初年所设立的一座座烽火墩堡的历史遗迹及其它.
而青岛的海,在一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密林和湿地.当时的胶州湾和黄海海域上,生活着猛犸象、麋鹿等大型动物.直到有一天,在大陆板块和火山的运动下,胶州湾里灌满了海水,青岛的山下才出现了一片汪洋.
青岛的城,初建于明初,也就是1368年的洪武元年.这是青岛城池史以青岛为坐标的最早记录.当时青岛的城,名叫“浮山所”,就是现在的山东路和香港路一带.这座城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也是明王朝屯垦戍边的一项重要措施.
眼下,浮山所的老人还有这样的一些传说.明代浮山湾里,教练水师的帆船经常是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那船上的红黄旗帜,如丛林一般,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是青岛作为古代城市的一种真实写照.
而青岛作为现代都市,却是始自1897年的德国侵占时期,至今也不过是一个“百年青岛”.这个青岛之城的格局与先前有所不同,即将山和海都作为城市的参照系,把城建在山海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山海气蕴,吸纳岚光海色.于是,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和建设,一座海滨之城拔海而起,依山而立,成为祖国的东方门户.
欧陆之城
青岛这座城市一向被称作是“东方瑞士”、“万国建筑博览”之城.它的城市品质,还被总结为“红瓦、绿树、碧海、青山”.这就是说,青岛有瑞士的静谧和小巧,还有各式各样的典型建筑.城中大片大片的红瓦顶,是指建筑的规模和气派;而绿树成荫的街道,又构成了其峰回路转的幽深;而碧海和青山,又作为城市的两大“动态背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凡是到过青岛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海城浑然天成而感叹.其实,这就是青岛的美妙迷人之处,也是一种欧陆风情.
有人说,青岛最美的地方是其城市的建筑紧紧贴着大海,道路也随着大海的弯曲而不断延伸.还有人说,青岛的山是把城和海都拥抱在自己的怀里,襟红瓦和碧海.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实际上,青岛之城是山和海的有机组合和填充.没有这扬扬洒洒的城市风光,青山和碧海就缺少了灵性.
城市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