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09 00:08:38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
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三大战役是;辽沈,平津,淮海战役
1、中共正确领导方针战略指导
2、解放军英勇奋战,积极主动,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
3、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4、国统区人民和地下党作用
5、国民党腐败,军无斗志

高中教材答案
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有党正确的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同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群众支持...

全部展开

高中教材答案
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共产党方面:有党正确的领导: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道路:有一支人民的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组成最广泛的革命同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得到群众支持

收起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国共两党之间进行 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决战。人民解放军在短短 的五个月中就奇迹般地战胜了国民党军队,歼敌154 万多人,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这些辉煌战 果的取得直接得益于毛泽东天才的军事谋略和高超 的军事指挥艺术。透过三大战役厚厚的史料,对毛 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在三大战役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战略思想
1...

全部展开

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国共两党之间进行 了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决战。人民解放军在短短 的五个月中就奇迹般地战胜了国民党军队,歼敌154 万多人,取得了三大战役的彻底胜利。这些辉煌战 果的取得直接得益于毛泽东天才的军事谋略和高超 的军事指挥艺术。透过三大战役厚厚的史料,对毛 泽东战略战术思想在三大战役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在今天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主要战略思想
1.放眼全局,注重战役间的协调配合
毛泽东作为一个伟大的战略家,从全国战局着 眼,对三大战役之间的协调配合做出了规划。1948 年秋,东北地区人民军队共有兵力100余万人,控制 丁东北98%的土地;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仅有兵力 55万人,且又被分割在长春、沈阳和锦州三个较为 孤立的地区。鉴于人民解放军在东北战场上的绝对 优势,1948年8月,国民党南京军事会议决定实施撤 退东北、确保华中的计划。为了防止东北之敌撤人 关内与华北之敌汇合后增大华北解放军的作战压 力,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决定阻止 敌人南下,采取了就地歼灭敌人的方针。其实,早在 1948年初毛泽东就极富前瞻性地做出了《封闭蒋军 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指示。[1](P53)9月5日,毛泽 东又强调在北宁线的作战“主力不要轻易离开北宁 线”,使两翼敌(卫立煌、傅作义)互相孤立”,[1](P28) 从而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就地歼灭敌人。7日,毛 泽东再次指示“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指 锦州至唐山一线:作者注),而置长春、沈阳两地敌于 不顾”。[1](P1230)东北野战军按毛泽东的战略构想于 12日发起辽沈战役,至10月1日已切断东北之敌通 往关内的惟一通道,把敌人封闭在东北地区并随之 全歼,避免了东北之敌南逃关内,大大减轻丁后来平 津及华北战场上的压力。
在淮海、平津两战役中,毛泽东关于战役之间相互协调、配合的战略思想更加明显。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正式发起淮海战役,22日全歼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徐州杜聿明集团逃窜,也于12月4日被人民解放军包围在陈官庄;至此,淮海战场上的敌人已被分割包围完毕,人民解放军已充分具备了对各孤立之敌展开全面进攻及全歼的条件。但是在此关头,毛泽东出于配合平津战场部署并拖住华北之敌“不使蒋介石迅速决策海运平津诸敌南下”[1](P125)的考虑,毅然决定“留下杜聿明指挥之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诸兵团(已歼约一半左右)之余部,两星期内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2](P257)同日,毛泽东指示东北野战军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芦台和唐山等地的包围,切断敌人从海上南逃的路线。而在此期间,东北野战军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截断了平津敌人西逃之路;当平津战场完成对敌人的切割、包围后,1949年1月6日,淮海战场上的人民解放军才对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平津战场上人民解放军也随即对各被分割孤立之敌展开围歼,至31日也获得了彻底胜利。淮海、平津两战役相互协调配合,取得了总共歼敌107万余人的辉煌战果,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2。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战略方针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毛泽东针对三大战役各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了不同的战略方针。
在东北战场上,针对敌人兵力部署在锦州、沈阳、长春三点一线的态势和撤退东北的企图,毛泽东制定了“关门打狗”的战略方针,要求人民解放军“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1](P53)并把首先夺取锦州切断北宁线作为“关门”的关键.[1](P164)10月]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余人,完全封闭了东北之敌陆上的逃路,“关门打狗”之势形成,敌人遂成瓮中之鳖。
在淮海战场上,针对敌人在以徐州为中心点的“一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企图以此来阻止人民解放军南下,而且万不得巳时撒到淮南与南线敌人汇合以确保南京、上海的兵力部署,毛泽东提出了“截断宿蚌路,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1](P191)的战略方针,对敌人进行“中间突破”加以各个就地歼灭(;人民解放军于1948年11月6日发起淮海战役,15日攻占宿县切断了徐蚌路,20日攻占碾庄全歼黄百韬兵团实现了“中间突破”的预期目标:随后.又歼灭了黄维、杜聿明集团.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
平津战场上,傅作义集团在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铁路线上摆起子一字长蛇阵,并企图在溃败时从海上南逃或向西逃窜。为了就地歼敌不让其逃走,毛泽东制定了先切断敌人东洒两头退路然后再逐个歼灭敌人的战略方针。早在辽沈战役尚未结束,平津战役还未打响的1948年11月20日,毛泽东即指示东北野战军“先以四个纵队夜行晓宿秘密人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务”,[1](P199)并建议在曲阳的人民解放军两个纵队“配合杨成武、詹大南包围张家口”,[1](P199)以切断华北之敌的东、西退路。26日,毛泽东制定了《东北大军人关后的作战计划》,再次强调了包围张家口和切断平、津联系的战略意图。
3.以攻打重点目标统率战役全局
在东北战场上,为了实现“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战略意图,毛泽东明确指出应把锦州地区作为首要的重点攻击目标:“你们的中心注意力必须放在锦州作战方面,求得尽可能迅速地攻克该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达到,只要攻克了锦州,你们就有了主动权,就是一个伟大的胜利。”[2](P1332)这样,当东北人民解放军攻克锦州切断敌人退往关内的惟一通道之后,长春守敌在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情况下,做出了起义或投诚的行为也就势在必然。
淮海战场上,敌人的兵力部署呈现出“一点两线”的十字架格局。为了实现“歼敌于淮河长江以北”的战略意图,毛泽东做出把歼灭黄百韬兵团和“截断宿蚌路”作为本次战役的首战目标。1948年 10月11日,毛泽东即指出:“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 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 破。”[2](P1245)14日他又强调:“目前数日之内必须集 中精力,彻底解决黄兵团全部及宿蚌段上的敌 人。”[1](P195)遵照指示,人民解放军于15日攻占宿县 切断了徐蚌路,22日全歼了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 企图北援的黄维兵团围困于宿县西南的双堆集。陷 于孤立的徐州杜聿明集团企图逃窜也被包围在永城 的陈官庄地区。12月15日,人民解放军全歼了黄维 兵团,之后又全歼被围困的杜聿明集团。
平津战场上,针对敌人一字长蛇阵的兵力部署, 为了实现切断敌人退路不让敌人逃走以就地歼灭的 战略意图,毛泽东确立了“先打两头”的作战方针,把 张家口、新保安及塘沽、芦台等地区作为首攻的重点 目标。早在1948年的11月20日,毛泽东就指示人 民解放军应该“同时隔断天津、北平间和唐山、塘沽 间之联系,使北平、唐山两处之敌均不能到达津、 沽”,[1]P198)“执行包围张家口,阻止傅部西退的任 务”。[1](P199)12月10日,毛泽东又指出:“现在张家 口、新保安两敌确已被围,大体上很难突围逃 走”,[2](P1255)“我们的真正目的不是首先包围北平, 而是首先包围天津、塘沽、芦台、唐山诸点”,[2](P1256) 并强调“只要塘沽(最重要)、新保安两点攻克,就全 局皆活了。”[2](P1257)人民解放军按照指示完成了对 敌人的分割包围或阻隔任务之后,即于20日首先攻 克了新保安和张家口两地。1949年1月15日又攻 克了天津。最后,陷于孤立绝境的北平之敌被迫接 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
二、主要战术思想
1.分割敌人,各个击破
为了有效地歼灭敌人,在敌人兵力还较强的情况下,对敌人进行分割包围使其化整为零是十分必要的。东北战场上,因敌人长期以来就分布在较为孤立的锦州、沈阳、长春三个点上,对其进行切割较为容易,而在淮海战场上相对较难。为了孤立徐州,毛泽东在1948年的11月9日要求人民解放军在力争歼灭黄百韬兵团的同时,“截断宿蚌路”并“向李弥兵团攻击”,以“控制并截断徐州至运河车站之间的铁路”[1](P191)人民解放军按照指示于15日攻占宿县,切断了徐蚌之间的联系并于22日歼灭了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25日又将试图北援的黄维兵团围困,于双堆集,随后将其全歼。最后,陷于绝境的徐州杜聿明集团在惊恐中向徐州仓惶逃窜也被人民解放军追歼于陈官庄地区。
平律战场上对敌人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更为突出.毛泽东在1948年12月11日的《关手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即确定了东北野战军要在25日前完成对天津、塘沽、唐山等地的包围,对张家口、新保安采取“围而不打”和对平、津、通州等地采取“隔而不围”的方针;还指出完成上述任务之后的攻击次序大约是:“第一塘芦区,第二新保安,第三唐山区,第四天津、张家口两区,最后北平区。”[2](P1258)当完成将敌人分别阻隔于平、津、塘地区的战略部署后,人民解放军于22日首先攻克新保安,24日歼灭张家口之敌。1949年1月15日东北野战军攻克天津,17日塘沽之敌从海上逃走,31日陷于孤立的北平傅作义集团接受了和平改编。
2.攻城(围点)与打援、牵制相结合
为了更好地攻城或打击孤立之敌,对敌人可能的援兵进行有效地打击或牵制是十分必要的:
东北战场上,毛泽东于1948年9月5日就指示东北野战军在攻打义县、高桥、兴城和绥中时“卫立煌有极大可能增援,可在运动中歼击”,[1](P128)7日他在《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又指示“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2](P1230)随后,在攻锦和保锦争夺战中,毛泽东更是精心部署了对敌之东西对进兵团的阻援和打援兵力。
在淮海战役中,为了实现歼灭黄百韬兵团重点作战任务,毛泽东对打击可能的救援之敌进行了精心部署:“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歼灭临城、韩庄地区李弥部一个旅,并力求占领临城,从北面威胁徐州,使邱清泉、李弥两兵团不敢以全力东援。以一个纵队,加地方兵团,位于鲁西南,侧击徐州、商邱段,以牵制邱兵团一部(孙元良三个师现将东进,望刘伯承、陈毅、邓小平即速部署攻击郑徐线牵制孙兵团),以一个至二个纵队,活动于宿迁、睢宁、灵璧地区,以牵制李兵团。”[2](P1245—1246)泽东要求东北野战军“扭打平张线上之敌”以“吸引傅作义部几个军于平张线上,并歼灭该线各军之一部或大部”。[1](P208)这些打援、阻援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有效地确保了主攻目标的顺利实现。
3.军事打击为主,辅之以政治攻势
1948年10月15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锦州后,长春守敌在突围无望、守必被歼的情况下,经过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政治宣传,其第60军军长曾泽生于17日率部起义,19日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率第7军投诚,长春遂宣告解放,这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的步伐。
平津战场上,人民解放军对北平东、西两翼之敌进行了重大的打击,切断了敌人两头的退路之后,向被围困的傅作义集团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敌人放下武器接受和平改编,否则“我军将以精确战术攻城,勿谓言之不预”。在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和强大的政治攻势面前,傅作义集团接受了和平改编的建议,于1949年1月31日开出城外接受了改编,北平获得和平解放。
在三大战役中毛泽东还大量运用了其他的一些战略战术,如充分调动敌人在运动中大量歼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先打弱敌后打强敌,等等。这些光辉的战略战术思想不仅对指导革命战争具有重大的意义,在今天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具体的日常工作也同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合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摘自: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洛阳) 第21卷第4期 2003年12月
参考资料:http://www.mzdlib.com/xsyj/display.asp?Reco_ID=187

收起

中共正确领导方针战略指导
解放军指战员英勇奋战,积极主动
解放区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
国统区人民和地下党作用
国民党腐败,军无斗志

1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2 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全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
3 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解放军...

全部展开

1 党中央、中央军委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时机,正确选定决战方向,并针对各战场不同情况,制定出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有力地确保这场伟大战略决战的胜利。
2 广大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英勇作战,不怕牺牲,坚决执行全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
3 各解放区人民大量物力、人力支援,以及国统区革命群众在中共地区党领导下开展各种形势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军事战场的斗争。
因此党中央正确决策,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是三大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

收起

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最重要的是广大人民的支。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歼敌47.2万余人;
意义: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不顾当时东北解放军力量...

全部展开

1.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歼敌47.2万余人;
意义: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辽沈战役,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不顾当时东北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2.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共歼敌55.5万余人;
意义:整个淮海战役历时66天,解放军以伤亡13.4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军5个兵团、22个军、56个师,共计55.5万余人,其中包括国军“王牌军”第5军和第18军,“五大主力”至此全部覆没(新1军、新6军在东北被歼灭,整编第74师在孟良崮被歼灭)。此后,共产党控制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广大地区,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及上海、武汉等城市已处于解放军的兵锋之下。远在千里之外的斯大林听闻解放军淮海大胜的消息后,曾在记事本写道:“60万战胜80万,奇迹,真是奇迹!”后来,斯大林又对即将出任驻华大使的尤金说:“淮海战役打得好,是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少见的。这个战役值得我们学习研究。”
3.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共歼敌52万余人;
意义:平津战役中产生的“天津方式”、“北平方式”和随后产生的“绥远方式”,对尔后解决国民党残存军队,加速解放战争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