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朴素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行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都是怎样来定义和区分的?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07:52:56
请问:朴素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行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都是怎样来定义和区分的?
请问:朴素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行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都是怎样来定义和区分的?
请问:朴素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行而上学、辩证唯物主义都是怎样来定义和区分的?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事物中寻找世界的本源 如中国的五行说
近代形而上学 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对唯物主义的论证比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许多,但是缺少古代哲学那种把世界看成是相互联系的整体的观念,较为机械.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既具有整体性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 又具有能动性 认识到事物的对立统一相互转化 人的能动作用 等 更为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证了唯物主义
你能问这样的问题应该是一个高中学生,高二政治书上册第39页有详细解释。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初始阶段,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把世界的本原简单地归为水火土等自然物质,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发展,否定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人类意志决定历史论,主张社会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机械唯物主义是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后一个阶段。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等,表现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
全部展开
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的初始阶段,它承认物质决定意识,但把世界的本原简单地归为水火土等自然物质,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
历史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在人类社会领域的发展,否定了个人英雄主义和人类意志决定历史论,主张社会的发展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创造历史;
机械唯物主义是朴素唯物主义发展的后一个阶段。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原子等,表现了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进步,但是它否认事物的普遍联系,用片面,孤立的机械观点看待世界;
形而上学这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强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唯物和唯心都有形而上学的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既吸收了唯物主义的立场又结合了联系发展的辩证观,使人类认识更加科学。。。
收起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
全部展开
历史唯物主义(historical materialism)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他们称它为“唯物主义历史理论”或“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1892年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书英文版导言中用“历史唯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 列宁称历史唯物主义为 “科学的社会学”,“唯一的科学的历史观”和“社会科学的唯一科学方法即唯物主义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则把它修正为经济唯物论。
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在历史唯物主义诞生以前,人们总是从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种隐秘的理性,即从某种精神因素出发去解释历史事件,说明历史的发展。其结果不是曲解人类史,就是完全撇开人类史。资产阶级历史观用“人”的观点解释历史,比起中世纪用神的意志说明历史的神学观点是一个重大进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种抽象的人,即脱离历史发展条件和具体社会关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学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虚的“自我意识”。从这种抽象的人出发,必然把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归结为人类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这仍然是用非历史因素、人们想象和思考出来的东西去解释历史,因而不可能正确地认识历史以及历史研究的对象。
历史唯物主义用以观察社会历史的方法与以前一切历史理论不同。它承认历史的主体是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但历史唯物主义所说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和离群索居状态的抽象的人,而是处于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的人无非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人格化,他们所有的性质和活动始终取决于自己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只有从那些使人们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周围物质生活条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动,才能站在现实历史的基础上描绘出人类发展的真实过程。历史唯物主义考察问题的方法明确规定,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以社会生活某一局部领域、某一个别方面为对象的各门具体社会科学不同,它着眼于从总体上、全局上研究社会的一般的结构和一般的发展规律。它的任务就是为各门具体的社会科学提供历史观和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朴素唯物主义 又称“素朴唯物主义”。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唯物主义发展的最初历史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把世界的本原归根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试图从中找到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万物产生于水,并经过各种变化之后又复归于水。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构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水、风、地、火构成的。这些都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思想的朴素反映,在总体上是正确的。而且,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辩证法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在把“五行”当作世界万物的本原时,还以它们之间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用“火”来说明世界发展的辩证景象。他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的、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由于受到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朴素唯物主义是依据直观经验和比较粗浅的自然知识所作的理论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和严密的逻辑体系,带有猜测的成分,带有直观的、朴素的性质。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属于奴隶主民主派和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进步阶层的世界观。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产生,朴素唯物主义就不可避免地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所代替。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并力图从某种具体的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如荀子的“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行无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王充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一天一地,并生万物,万物之生,俱得一气”;张载的“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象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刘禹锡的“五行之气”、“天与人交相胜”;古希腊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始基”;赫拉克利特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往往和朴素的辩证法结合在一起,对世界抱有整体的观念。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存在着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缺乏科学的论证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