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6 19:46:33
545545545微生物利用自己独特的固氮酶系统.氮是植物的“主粮”,土壤缺氮是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大气中氮素含量约占80%,是丰富的氮素资源。遗憾的是,这些氮气是以分子状态存在,大多数植物无

545
545

545
微生物利用自己独特的固氮酶系统.

氮是植物的“主粮”,土壤缺氮是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大气中氮素含量约占80%,是丰富的氮素资源。遗憾的是,这些氮气是以分子状态存在,大多数植物无法把它们变成氮肥,供自己“食用”。可是,某些固氮微生物却有着奇特的固氮本领,能够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吸收,然后再转化变成作物可利用的“氨态氮”。人们把这一过程叫做“生物固氮”。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就有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轮作或...

全部展开

氮是植物的“主粮”,土壤缺氮是农业生产上存在的一个大问题。大气中氮素含量约占80%,是丰富的氮素资源。遗憾的是,这些氮气是以分子状态存在,大多数植物无法把它们变成氮肥,供自己“食用”。可是,某些固氮微生物却有着奇特的固氮本领,能够把空气中的游离氮吸收,然后再转化变成作物可利用的“氨态氮”。人们把这一过程叫做“生物固氮”。
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我国就有豆科植物与非豆科植物轮作或间作的记载。那时候,人们还不知道有根瘤菌,也不知道什么是固氮菌和固氮作用。1858年德国人用显微镜观察,发现了豆科植物根瘤内有一种运动着的细菌—根瘤菌。根瘤菌菌体内有一种固氮酶,能够把从空气中吸收的分子氮还原为“氨态氮”,变成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含氮无机化合物,从而揭开了生物固氮广泛研究和生产实践的帷幕。科学家经过计算,每667平方米豆科植物的根瘤,每年能从空气中“捕捉”70公斤~280公斤氮,相当于施用了50公斤左右的硫酸铵。所以,仅它们自己固定的氮肥,一年也消耗不了。这样,便提高了土壤肥力,同时,为下茬作物贮备了“食物”。
现在已经知道,固氮并非豆科植物的专利,有些非豆科植物同样能够和微生物共生固氮。不过共生的菌种并非根瘤菌,而是一种叫做放线菌的微生物。此外,水生蓝藻也能固氮。科学家按照固氮生物的生活习性和固氮方式,把它们分为共生、自生、蓝绿藻和光合固氮菌等四大类,统称为固氮生物的“四大家族”。
将豆科植物固氮能力转移到非豆科植物上来,这是近百年来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科学家为了让所有的植物“自食其力”,正在朝3个方面努力:一是完善固氮菌的“自身建设”。科学家发现固氮效率低的大豆植株,是由于缺乏提高固氮效率的基因,科学家正在给它添加hup基因,帮助它发挥“才干”;二是培养禾谷类植物的固氮能力。科学家通过大量研究和实验,但目前仍有许多棘手问题等待解决。譬如如何巩固植株与细菌的“共存共荣”关系,如何掌握固氮过程,植物如何养活根瘤菌等等;三是用遗传工程培育固氮植物。譬如使植物和固氮菌建立“联合体”,或是把固氮基因“嵌进”植物细胞,使植物固氮。各国科学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譬如美国和前苏联高固氮根瘤菌种的培植成功,我国小麦、玉米根际固氮菌的广泛应用,都对生物固氮工程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而,打破了根瘤菌为豆科植物专有的局面。
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放线菌,它们可以在特定条件下把氮气还原为氨,因而被称为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的固氮过程完全是生物和微生物自发进行的,无须提供任何能源和设备,因而它减少了能源的消耗。由于全部固氮过程都是生物活动,无污染物排放,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同时,由于减少和免除了化学氮素的投入,使农产品中硝酸和亚硝酸物质大幅度降低,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减少致癌物质对人类的危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完全相信,人类利用生物固氮的方法来解决氮素不足的问题,为期不远了。

收起

微生物利用自己独特的固氮酶系统.将从光合作用产物或其他碳水化合物得到的电子和能量传递给氮,使其还原成氨生物固氮.主要包括自生固氮和共生固氮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