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牛”的词语急~~~~~~~~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者带“牛”的吉祥词,急需呀~~~~~~~~~~~~~~~~帮帮忙吧!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5/01/19 23:03:10
关于“牛”的词语急~~~~~~~~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者带“牛”的吉祥词,急需呀~~~~~~~~~~~~~~~~帮帮忙吧!关于“牛”的词语急~~~~~~~~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

关于“牛”的词语急~~~~~~~~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者带“牛”的吉祥词,急需呀~~~~~~~~~~~~~~~~帮帮忙吧!
关于“牛”的词语急~~~~~~~~
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者带“牛”的吉祥词,急需呀~~~~~~~~~~~~~~~~帮帮忙吧!

关于“牛”的词语急~~~~~~~~几个关于描写“牛”的精神品质,或者带“牛”的吉祥词,急需呀~~~~~~~~~~~~~~~~帮帮忙吧!
牛刀割鸡:
亦作“牛刀割鸡”.比喻大材小用
牛刀小试:
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显一下身手
牛高马大:
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
牛鬼蛇神:
①牛首之鬼和蛇身之神.形容作品虚幻怪诞.亦喻指虚幻怪诞的作品.②比喻歪门邪道之流
牛黄狗宝:
牛黄,牛胆囊中的结石;狗宝,狗脏器中的凝结物.两者都是内脏病变的产物,因以喻坏透了的心肠
牛骥同皂:
亦作“牛骥同槽”.谓牛与千里马同槽而食.比喻贤愚不分
牛角书生:
喻勤读之士
牛角之歌:
春秋时,宁戚很穷,想见齐桓公而出仕,一天,乘桓公出城迎客的机会,在车下喂牛,“扣牛角疾歌”.桓公闻而赞其为“非常人”,命后车载之,拜为上卿.见《吕氏春秋·举难》、《晏子春秋·问下二》.汉刘向《说苑·尊贤》亦载此事.后以“牛角之歌”、“牛下歌”为穷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牛口之下:
《史记·商君列传》:“夫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闻秦缪公之贤而原望见,行而无资,自粥於秦客,被褐食牛.期年,缪公知之,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吕氏春秋·举难》等又载有宁戚饭牛得到齐桓公赏识的事.后以“牛口之下”、“牛口”借指卑下的地位
牛郎织女:
①牵牛星(俗称牛郎星)和织女星.两星隔银河相对.神话传说:织女是天帝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嫁河西牛郎后,就不再织.天帝责令两人分离,每年只准于七月七日在天河上相会一次.俗称“七夕”.相会时,喜鹊为他们搭桥,谓之鹊桥.古俗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要穿针乞巧.见《月令广义·七月令》引南朝梁殷芸《小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岁华纪丽》卷三引汉应劭《风俗通》.②今常喻指分居两地的夫妻
牛马襟裾:
犹言衣冠禽兽
牛溲马勃:
亦作“牛溲马渤”.①牛溲,即牛遗,车前草的别名.马勃,一名马牷,一名屎菰,生于湿地及腐木的菌类.两者皆至贱,均可入药.②借指卑贱而有用之材
牛蹄中鱼:
处在牛蹄踏出的小坑里的鱼.喻濒临绝境.语本汉刘向《说苑·善说》:“庄周贫者,往贷粟於魏文侯.文侯曰:‘待吾邑粟之来而献之.’周曰:‘乃今者周之来见,道傍牛蹄中有鲋鱼焉,大息谓周曰:“我尚可活也.”周曰:“须我为汝南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汝.”鲋鱼曰:“今吾命在盆瓮之中耳,乃为我见楚王,决江淮以溉我,汝即求我枯鱼之肆矣.”’”《庄子·外物》有类似记载,作“车辙中有鲋鱼焉”
牛听弹琴:
比喻听不懂
牛童马走:
旧时泛指地位卑下的人.牛童,牧童;马走,犹仆役
牛头不对马嘴:
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
牛星织女:
即牛郎织女
牛羊勿践:
勿使牛羊践踏.比喻爱护.语出《诗·大雅·行苇》:“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郑玄笺:“草木方茂盛,以其终将为人用,故周之先王为此爱之,况於人乎?”
牛衣病卧:
形容贫病交迫
牛衣对泣:
汉代王章在出仕前家里很穷,没有被子盖,生大病也只得卧牛衣中,他自料必死,哭泣着与妻子诀别.妻子怒斥之,谓京师那些尊贵的人谁能比得上你呢,“今疾病困戹,不自激昂,乃反涕泣,何鄙也.”见《汉书·王章传》.后以“牛衣对泣”、“牛衣夜哭”谓因家境贫寒而伤心落泪
牛衣岁月:
谓贫困的生活
版筑饭牛:
版筑,造土墙;饭牛,喂牛.相传商代贤者傅说筑于傅岩,武丁用以为相.事见《书·说命上》.春秋时卫国贤者宁戚饭牛车下,扣牛角而歌,桓公异之,拜为上卿.事见《吕氏春秋·举难》.后以“版筑饭牛”为贤臣出身微贱之典
充栋汗牛:
谓书籍堆得高及栋梁,多至牛马运得出汗.形容藏书或著述之富.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老牛舐犊:
喻爱子之情.牛爱其犊,常舔之.舐,舔
笔误作牛: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扞王献之呴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喘月吴牛:
相传吴地之牛畏热,见月亦疑为日,喘息不已.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后因以为典实.亦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惧其类似者
吹牛拍马:
吹嘘奉承
槌牛酾酒:
杀牛滤酒.谓备肴酒以燕享
对牛弹琴:
亦作“对牛鼓簧”.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语本汉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饭牛屠狗:
①喻指从事低贱之事.②指从事贱业者
放牛归马: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风马牛不相及: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孔颖达疏引服虔曰:“牝牡相诱谓之风……此言‘风马牛’,谓马牛风逸,牝牡相诱,盖是末界之微事,言此事不相及,故以取喻不相干也.”一说:风,放逸,走失.谓齐楚两地相离甚远,马牛不会走失至对方地界.后用以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
犀牛望月:
《关尹子·五鉴》:“譬如犀牛望月,月形入角,特因识生,始有月形,而彼真月,初不在角.”谓犀牛望月久,故感其影于角.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吕东莱畜犀带一围,文理缜密,中有一月影,过望则见,盖犀牛望月之久,故感其影于角.”后因形容长久盼望
犀照牛渚:
《晋书·温峤传》:“扞温峤呴至牛渚矶,水深不可测,世云其下多怪物,峤遂毁犀角而照之.须臾,见水族覆火,奇形异状,或乘马车著赤衣者.峤其夜梦人谓己曰:‘与君幽明道别,何意相照也?’意甚恶之.峤先有齿疾,至是拔之,因中风,至镇未旬而卒.”后多用“犀照牛渚”喻洞察幽微
服牛乘马:
役使牛马驾车
割鸡焉用牛刀:
谓处理小事何用礼乐.后用以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大的力量.鸡,也写作“鸡”
归马放牛:
谓战争止息,不再用兵.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孔颖达疏:“此是战时牛马,故放之,示天下不复乘用.”
汗牛充栋:
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谓书籍存放时可堆至屋顶,运输时可使牛马累得出汗.后用“汗牛充栋”形容著作或藏书极多
呼牛呼马:
亦作“呼牛作马”.语本《庄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后以“呼牛呼马”、“呼牛作马”指毁誉由人,悉听自然
瘠牛偾豚:
谓瘦弱的牛覆压在小猪上,小猪必死.比喻强国虽德衰,兵临弱国,弱国亦亡.语本《左传·昭公十三年》:“寡君有甲车四千乘在,虽以无道行之,必可畏也,况其率道,其何敌之有!牛虽瘠,偾於豚上,其畏不死.”杜预注:“偾,仆也.”孔颖达疏:“前覆曰仆.言牛倒豚上,豚必死也.言牛虽瘠者,谓鲁以晋为无德轻之,故以瘦牛自喻.”
瘠牛羸豚:
瘦弱的牛和猪.比喻弱小民族或国家
茧丝牛毛:
形容细密
茧丝牛毛:
如蚕丝,如牛毛.比喻细密繁多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牵牛下井:
喻使不出力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敲牛宰马:
谓宰杀牲畜
蛇神牛鬼:
比喻各色邪恶或各种歪人
犁牛之子:
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的贤明
马勃牛溲:
马勃,菌类;牛溲,车前草.比喻至贱之物
马面牛头:
犹牛头马面
马牛襟裾:
穿衣服的马牛.讥人不明道理、不识礼仪
马牛其风: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买牛息戈:
犹言卖剑买牛
卖剑买牛:
谓卖掉武器,从事农业生产
目牛无全: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目无全牛: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无全牛”形容技艺达到极纯熟的境界.亦形容办事精明熟练
泥牛入海:
语本《景德传灯录·潭州龙山和尚》:“洞山又问和尚:‘见个什麽道理,便住此山?’师云:‘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后因以“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返,杳无消息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谓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庖丁解牛:
据《庄子·养生主》载,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文惠君赞叹其技艺之妙.庖丁释刀云:平生宰牛数千头,而今宰牛时全以神运,目“未尝见全牛”,刀入牛身若“无厚入有间”而游刃有余.因此牛刀虽已用了十九年,而其锋利仍“若新发於硎”.后常用“庖丁解牛”作为神妙的技艺的典型
蹊田夺牛:
《左传·宣公十一年》:“抑人亦有言曰:‘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后以“蹊田夺牛”指罪轻罚重,从中谋利
齐王舍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齐宣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齐王舍牛”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
骑牛读汉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后以“骑牛读汉书”形容刻苦攻读
气冲牛斗:
形容怒气、冤气极盛.牛、斗,牵牛星和北斗星
气喘如牛: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如牛负重:
比喻负担沉重
散马休牛:
《书·武成》:“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蔡沈集传引《乐记》:“武王胜商,渡河而西,马散之华山之阳而弗复乘,牛放之桃林之野而弗复服”.后称不兴战事为“散马休牛”
杀鸡焉用牛刀:
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题大做.语本《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鼠入牛角: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
司马牛之叹:
《论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后因以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
童牛角马:
无角之牛与有角之马.喻绝无之事物
土牛木马:
土制的牛,木造的马.比喻徒有其名而无实用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长翼,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吴牛喘月:
吴地之牛畏热,见月疑日而气喘.《太平御览》卷四引汉应劭《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使之苦於日,见月怖,喘矣!”后遂用作典故.①比喻因疑似而惧怕.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②形容酷热难当
休牛归马: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一牛吼地:
谓牛鸣声可及之地.喻距离较近
以羊易牛: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后以“以羊易牛”指用这个代替那个
椎牛发冢:
亦作“椎牛发冢”.杀牛盗墓.谓为盗无所不为,穷凶极恶
椎牛歃血:
古时聚众盟誓,杀牛取其血含于口中或以血涂嘴唇,表示诚意
(海娃整理,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51windows.net/)

牛年来了,让我们穿起牛仔裤,跳起牛仔舞,迎接牛的到来,祝你天天喝牛奶,吃牛排,入牛市,发牛财。家里的钱是汗牛充栋,五百万对你来说是九牛一毛。牛气冲天,牛劲十足,牛力四射,牛年你最牛,Happy牛year!
上联是:迎新春天地万般同庆
下联是:贺佳节部落一片欢腾
横批:牛年兴旺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

全部展开

牛年来了,让我们穿起牛仔裤,跳起牛仔舞,迎接牛的到来,祝你天天喝牛奶,吃牛排,入牛市,发牛财。家里的钱是汗牛充栋,五百万对你来说是九牛一毛。牛气冲天,牛劲十足,牛力四射,牛年你最牛,Happy牛year!
上联是:迎新春天地万般同庆
下联是:贺佳节部落一片欢腾
横批:牛年兴旺
禾 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注:箱,通厢,仓廪。
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着主任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咏牛诗话
咏牛的诗很耐人寻味。
牛作为“六畜”之一,在农耕时代是耕犁、运输的重要力量,为人类文明的
发展起过重大作用。牛性情温和,又吃苦耐劳,因而得到人类的喜爱。历代诗人
留下了许多歌颂牛的诗篇,或绘其形态,或赞其精神,借以抒怀咏志。
我国最早的诗歌集《诗经》就有咏牛的诗句,如《小雅·无羊》中“尔牛来
思,其耳湿湿……或降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意思是你的牛儿都来了,
摇动着耳朵,有的跑下山坡,有的到水边喝水,有的睡觉有的在那躺着),很具
体地写了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
牛没有骡马的暴躁、驴的倔强,连老人、妇女、儿童都能放牧役使。牛不仅
与人相伴相欢:“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唐·元结《将牛何处去》);与
弱小动物也能和睦相处:“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清·王恕《牧
牛词》)。牧牛、饮牛、爱牛,是诗人咏牛常见的内容。明代诗人李东阳的《北
原牧唱》:“北原草青牛正肥,牧儿唱歌牛载归。儿家在原牛在坂,歌声渐低人
更远……”描绘出一派令人向往的田园牧歌风情。南宋大诗人陆游的《饮牛歌》
:“门外一溪清见底,老翁牵牛饮溪水。溪清喜不污牛腹,岂畏践霜寒堕趾……
”表达出对牛的关心。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的《牛衣》写道:“覆牛畏严霜,爱
之如爱子……”可谓爱牛情深。诗人爱牛更多的是表现在对牛的命运和遭际的关
心上。如明代诗人高启的《牧牛词》:
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
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诗人笔下的牧童与牛朝夕相处、相依为命,心疼“牛劳牛饥”,更担心牛被
卖掉。再如宋代梅尧臣的《耕牛》: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耕牛被繁重的耕作劳动弄破了脖子,没有时间看顾自己瘦弱的牛犊,早出晚
归,饥寒交迫,诗人对耕牛的艰辛困苦倾注了深深的同情。“草绳穿鼻系柴扉,
残喘无人问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动,夕阳空送牧儿归。”元代宋无的《老牛》诗
则为奉献一生的老牛鸣不平。
正因为牛勤劳淳朴,任劳任怨,富于自我牺牲精神,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
得到诗人的赞美。赞颂牛埋头苦干、乐于奉献的精神,以牛比人和自喻,是历代
咏牛诗歌的主调。唐代诗人元稹的《田家词》,生动地描写了牛在干旱田地上耕
作的劳累:“牛咤咤,田确确,旱块敲牛蹄趵趵”。宋代孔平仲的《禾熟》通过
一个秋收场景,刻画了牛只知耕作、从不索取、随遇而安、悠然自得的形象。其
诗写道: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
唐代诗人刘叉有一首《代牛言》:“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黄金如可种
,我力终不歇。”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着粗气,艰辛的劳动创造了
无数的财富,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揭露了统治者的贪婪
,诗中的牛分明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压迫、剥削生活的写照。
南北宋时期的名臣李纲坚决主张抗金和革新内政,罢相贬官后曾写下《病牛
》一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他以朴实的笔墨勾勒出病牛的崇高形象,赞颂了病牛的坚韧品格和精神境界
。实际是以病牛自喻抒发抱负:虽然遭受打击,弄得筋疲力尽,仍然要以国家兴
亡和苍生为念,表现出可贵的奉献精神。
现代文豪鲁迅曾自喻为牛,他说过:“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和血。
”他的《自嘲》诗中“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联,是广为传颂的
名句。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老黄牛》一诗,热情称赞了牛的勤奋:
块块荒田水和泥,深耕细作走东西。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
臧克家先生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也有的写作“老牛亦
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诗句表现了奋斗不息的“老黄牛”精神,人们经
常引用以自勉,许多人还误以为是古诗中的名句。
总之,咏牛诗通过描绘和赞美牛的美好形象,歌颂了劳动、奋斗和奉献精神
。多读读咏牛诗可使人的心灵和感情升华。此外,牛还常常成为诗人描写自然风
光特别是农村田园景象的亮点,增加了诗境的意趣和韵味。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南北朝·无名氏)
入坡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唐·张籍)
近人积水无鸥鹭,时有归牛浮鼻过。(宋·黄庭坚)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宋·张舜民)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家。(宋·杨万里)
野牛浮鼻过寒溪,落木萷椮水下陂。(宋·朱熹)
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明·杨基)
橹摇渔父唱歌去,牛背牧儿浮水归。(清·查慎行)

古代诗歌中对牛的咏赞
一提起牛,就被看作勤劳的象征。它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温和驯良,深受人们喜爱。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自喻为牛,手书“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诗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等都曾自喻为牛;郭沫若先生还愿做牛尾巴,茅盾先生甚至愿做牛尾巴上的毛;当代大画家齐白石自称“耕砚牛”,李可挚一生酷爱画牛,在自己的画室里挂着“师牛堂”的横幅,所有这些都表明了人们对牛的莫大喜爱。
这种爱牛、敬牛的心情和言行,在古代的咏牛诗中有着更集中更深刻动人的描写、反映和寄托。人们对牛的热爱、同情和敬意,其感情的深厚真挚非同一般,使得牛比任何动物都光荣。可以这么说,牛是最受人喜爱的“自然生灵”。它不但能耕田,运输,拉磨,甚至连战争,都有它的身影。抛开功用不说,就本身而言,牛身体提供的东西也是其他家畜所不可比拟的。牛能提供牛肉、牛奶作为食品,牛皮作为原料,牛骨牛黄作为药材。当然,牛粪还是很好的肥料。
牛的用途如此之大,如此之多,再加上它性情温良,任人驱使,任劳任怨,这就使它更为人们所喜爱,所以很早就引起诗人们的注视和讴歌。那么,古代诗人对牛作了那些咏赞呢?
这里,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古代诗人眼中的牛。
一、纯粹的写景状物之作,或是诗中提及的一物。
这类诗,多数是写其它事为主,在行文中有零星的歌咏牛的诗句。这样的诗,从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至清代的诗,都能找到。
如《诗经 王凤 君子于役》中写的“日至夕矣,养牛下来......日至夕矣,养牛下括”,是颇有诗意的写景名句。它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傍晚的景色。
《楚辞 天问》中的“有扈、牧竖,云何而逢?击创先出,其命何从?恒秉季德,焉得夫朴牛?”则说明了我国养牛的历史悠远,从商朝已大量的养牛。
以后的诗,多散写牛的形态,如“黄牛黄蹄白双脚”(南宋 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明 高启《牧牛词》)。“丝杨影里系乌犍,双脚弯环卧溪碧。”(清 顾绍敏《牧牛词》)。这些,只能算是状物的诗句。
能较全面地写牛的形象与活动情形的,我们可以看《诗经。小雅。无羊〉。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犒。
......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于阿,或饮与池,或寝或讹。
......
这首诗歌较全面地描绘了牛的生活、饮食、住处、交配等方面,这首诗也是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一首对牛所具体描写的诗。
二、牛的性情温顺宽和
熟悉牛的人都知道,牛没有骡马的暴躁,没有驴的倔强,是农村老人、儿童、妇女皆可放牧役使的大家畜。这充分反映了牛的性情温顺。古诗中也多次写到牛温顺的性情。如唐朝元结的《将牛何处去》中写道:“相伴有田父,相欢惟牧童”,这里没有点出是牛主人还是牛,我们不妨看作二者皆有。可以与“田父”、“牧童”相伴相欢,自然是最温顺的动物了。
牛不欺老幼,从袁枚的《骑牛》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相牛之背笑不休。此是人间安稳处,七十老翁有所求。呼僮扶上不拖空,牛亦相怜身不动。”“鞭之不前行徐徐”,这是牛驮着七十老翁袁枚行走时的情景,人上牛时牛“身不动”,走时“行徐徐”,牛颇道人性,怕伤着老人。这正是牛性情温顺的表露。
牛能与弱小动物和睦相处。唐朝陆龟蒙的《放牛》诗中写道:“荒坡断堑无端入,背上时时孤鸟立。”清代王恕的《牧牛词》中也写道:“牛蹄彳亍牛尾摇,背上闲闲立春鸟。”牛这样的庞然动物,竟允许小鸟在它的背上歇息,充分显示了牛性情的温和。这是何等温良、宽容和友爱的自然生灵啊!
由上面所引的诗展示的现象和情景,本来都是牛的本性和本能。可是诗人把它向着人的心灵和感情提高升华,使牛具有一种美好品格和善良灵魂的审美对象。诗人在牛身上观察到的、发掘出的和赋予的美,不是外在的形态美,而是内在的品格美和灵魂美,这种美寄托着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理想。
三、牛的用途大而多
敬爱的周总理生前提倡:人应该像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我们应该效法牛去辛勤地工作。牛主要被用于耕田,也用作驾车和作战等。对于牛的这些本领和劳绩,古代诗人进行了大力描写,给与了高度赞扬。对于牛的用途,我在这里详细地总结一下,看看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一)耕种
牛耕的历史很长,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乃至今尚未实现机械化的许多农村生产上的主要役畜。在众多的咏牛诗中,牛的形象是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一心为人类造福。如前面提到的《将牛何处去》。在众多的歌咏牛耕的诗歌中,当推宋代梅尧臣的《耕牛》诗和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
看梅尧臣的诗:
破领耕不休,何暇顾羸犊。
夜归喘明月,朝出穿深谷。
力虽穷田畴,肠未饱刍菽。
秋收风雪时,又向寒坡牧。
诗的前四句写了牛耕作时环境的恶劣:崎岖坎坷的山谷,异常炎热的天气,耕作时劳动的繁重艰辛“破领”。后四句写了牛的生活情况,耕作时吃不饱,寒冷是吃枯草。诗人一方面赞颂了耕牛的吃苦耐劳精神,另一方面对耕牛的饥寒交迫困境倾注了莫大同情。他通篇比兴,以耕牛的四时辛勤耕耘而不得温饱来比喻广大农民终日劳作而缺少衣食,寄托了诗人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牛给农民带来了什么呢?王安石的诗给了我们一个明确的答案:
“朝耕及露下,暮耕连月出。
自无一毛利,主有千箱实。”
这首五言绝句,不仅写出了牛耕作的勤劳,还赞扬耕牛虽然对众生贡献很多,而自己却一毛不取的无私奉献精神。读这首诗,很自然的联想到王安石的身影,或许他是借赞颂耕牛来表白自己的心曲的。
在古代,由于马的特殊作用---作战,使得马价甚高。即使马在耕作上有很多优点,农民也是不敢奢望。而价格稍低的牛,自然就成了农民的首选对象。因此,在古代牛耕一直占主要地位。
(二)运输
牛除耕田外,还常拉车。我国古代很早就有记载,《楚辞》就有商祖先王亥能服牛驾车的传说,“有扈,牧竖。”《诗经。小雅。大车〉中也有“皖彼牵车,不以服箱”的诗句。《史记》载,西汉初大臣多坐牛拉的车,但专门写牛拉车的诗却很少,多散见于诗中。如唐代白居易《卖炭瓮》中有牛拉车的描写:“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系向牛头充炭直”,我们不难看出,卖炭翁是用牛拉着车去卖炭的。
专门写牛拉车的诗,梅尧臣的《十九日出曹门见水牛拽车》是较好的作品:
只见吴牛事水田,只见黄犁负车轭。
今牵大车同一群,又与骡驴走长陌。
昂头阔步尘蒙蒙,不似绥耕泥陌陌
一一夜眠头向南,越鸟心肠谁辩白。
这首七律描写的是南方水牛拉车的情景,并借以寄托作者的相思。
牛的运输功能无疑又提高了牛的身价,使农人倍加喜欢它。描写牛驾车的诗篇,从这个方面丰满了牛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开拓前进的形象。
(三)战争
牛不仅耕田驾车,力尽筋疲,还曾多次奔赴战场,历尽杀伤,这也是它的可爱之处。从奴隶社会到近代的义和团运动,都有关于牛战的记载或传说。虽然直接描写牛战经过的诗不多,但诗人们通过吟诵有关牛战的历史故事和传说,热烈的赞颂牛在战场上的功勋。把这些故事和传说集中地描写得较好的是唐人李峤的《牛》:
“齐歌初入相,燕将早横功。
欲将桃林下,先过梓树中。
在吴频喘月,奔梦屡惊风。
不用五丁力,如何九折通。”
在这首诗中,与战争有关的是第二、三句,第三句可以从《尚书》中查到。其中“燕将早横功”是指我国古代的一场著名的“火牛战”,也是指我国战争史上“火牛战”的胜利开端。古代咏牛诗所写的牛战,都是以牛方的胜利与成功而告结束的。牛在这种诗中的形象是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这也是它深受人们喜爱的一个原因。
(四)祭祀
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初期,祭祀活动在国家中占重要地位。《尚书》中记载“国之大事,戎祭而矣。”祭祀所需物品是牛、羊、猪,从《诗经。小雅。无羊〉中“三十维物,而牲则具。”这两句诗,就说明了用牛、羊进行祭祀。《礼记》里也有许多记载,如“祭天子以牺牛”,“中央土,食稷与牛”之类的话。
四、人对牛的态度
牛的性情如此温顺,而用途有如此之多,农人怎么会不喜欢它呢?诗人怎么会不赞美它呢?
(一)农人爱牛如爱子
古代诗人用许多诗篇描写和反映了众生,特别是广大农民热爱牛的感情和事迹,下面就说说农夫如何爱牛,诗人如何赞牛的。
农人爱牛,首先表现在对牛的饲养和保护上,农人饲养牛,总是尽心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春秋时期齐桓公的相宁戚年青时作的《饮牛歌》中看出,其辞中有“短布单衣适至干,从昏饭牛薄夜半。”自己穿这单衣才到小腿,但却顾不得寒,喂牛一直到深夜,可见饲牛之艰辛与勤谨。
农人在保护耕牛上,有很多措施。冬季为了给牛御寒,专门用草麻之类编织成器物给牛披上,称牛衣。古人在诗中多次提到它。如汉代有王章“病卧牛衣”之典,宋代苏轼的词《浣溪沙》中就有“牛衣古柳卖黄瓜”之句。这种牛衣的使用,反映了对牛的关心和爱护。
农人爱牛,还表现在反对滥杀耕牛,鄙视食牛之人等方面。他们认为牛是对人类有大贡献的动物,人们应当感谢它,爱护它,不应该杀它吃它。即使在饥荒时节,也不忍杀牛来充饥。这方面,清朝蒋士铨的《卖牛图歌。为两峰作〉中就明确写道:“田干无处用牛力,田家不忍杀牛食”,“皇天生牛任至劳,饿鬼劫到不可逃”。农民迫不得已要出卖耕牛,其内心的难过和对牛的依恋之情是难以表达的。清朝袁承福《老翁卖牛行》生动地描绘了人与牛依依惜别“念牛作多年功,洒泪别牛心不忍”,“买牛人自鞭去,老翁泪湿东西路。”
农人爱牛的诗很多,古代咏牛诗中对牛的赞美,描写农夫如何疼爱牛,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宋梅尧臣的《牛衣》:
“覆牛畏严霜,爱之如爱子。
朔风吹栏牢,御冬赖苜麻.
恶薄将异鞯,贪栖乃同被。
重处不忘劬,老农非可鄙。”
这首五律,描写和赞扬了老农爱惜牛的情形。特别是结束两句,总结上文,赞扬老农,对老农不忘牛的劳苦,“爱之如爱子”的精神,作了肯定和赞颂。
(二)诗人赞牛
贴近人民生活,同情百姓疾苦的诗人,能感受到牛的作用,能体会到牛的重要性,所以诗人歌咏它,赞美它。对于劳动方面的赞美,前面已提到了许多,这里不再多加重复。元朝吴澄的《题牡牛图》,从另一个崭新的角度赞美牛。这首诗刻画了群牛过河的形象,即描摹出了牛的情态,又写出了牛的高贵品质,舐犊之情,“已济伺同队”的集体主义精神等,都显示了牛的精神境界之高。为此,作者发出由衷地赞美:“此牛如人有恩义”。作者又联想到社会上的人,父子相离,不顾他人,只顾自己,于是产生感慨:“人不如牛多有之。”人不如畜,这是对社会上品质低劣之人的批斥,也是对牛的高度赞美。
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虽然很多人爱牛赞牛,但总有少数浅薄无知的庸人不惜牛力,虐待耕牛,甚至杀牛食肉。对这些人,使人们惊醒了无情的接露和贬斥。对某些遭遇不幸的牛表示了深情的怜悯和叹惋。如唐朝李家明的《咏卧牛》,元朝杨果的《老牛叹》,宋元的《老牛》等诗,都是催人泪下的产品。杨果在诗中写道:“服箱曾作千斤键,负重致远人所怜。”“而今弃掷非故主,饱食不如盗仓鼠。”他对牛的身后同情和痛惜之情,寄寓在对老牛命运遭遇的描述之中,讥喻人们要充分认识耕牛对人的功劳,从而爱护牛,体恤牛,关心牛之劳饥,而不要只知役使牛,无视牛的饥寒病苦。
五、牛之精神万古存
由前面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一个勤劳温顺,不计个人得失,只顾他人奉献的高大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牛,牛的精神。农民爱牛,爱的是牛的用途和温顺,诗人赞牛,赞的是牛的精神和品格。
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人们逐渐体会到了牛的伟大,于是就把自己思想与牛结合在了一起,这就使牛的形象更加辉煌,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去分析:
(一)农民生活的写照
长期与牛一起劳作的农民,很早就发现了牛与自己是多么相似,于是就在诗中表现出来:
“渴饮颖川水,饥喘吴门月。
黄进如可种,我力终不歇。”(唐 刘叉《代牛言》)
这首是借牛之口写的“代牛言”,实际上也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缩影。吃上不敢奢望,渴时喝浑浊的河水,饥时对月喘粗气,生活是多么艰辛。虽然食不裹腹,但却创造了无穷的财富。即使创造的财富再多,仍不得休息。“黄金如可种,我力终不歇。”统治者多么的贪婪,而牛又是多么的勤劳。诗人措辞委婉幽默,寓意深长,寄托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那个不合理社会的愤慨与不平。
(二)诗人理想的化身
牛的吃苦耐劳,付出多而夺取少,默默无闻一心工作等优秀品质,多为使人们所歌咏赞颂。诗人甚至以此自喻,抒写自己一心为国为民的理想。这些诗中,最著名的当推南北宋时期李纲的《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历尽疲惫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饱暖,不辞羸病卧残阳。”
这首诗,第一句写牛的功绩卓著,第二句写牛的悲惨遭遇,让人对比之下感到悲伤气愤,但三、四句笔锋一转,写出了一个别人难以企及的境界,只要广大人民都能吃饱穿暖,我自己瘦弱中病倒在夕阳下也无妨。此诗用感人的笔墨,勾勒出牛那崇高而又伟大的形象。特别是后两句,是中国古代咏牛诗中将牛的精神境界升华到可与历史上先哲圣贤们并列的地步,也是广大人民和诗人们热爱牛,赞扬牛的主要原因和重点。
在写牛的同时,自然地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在北宋、南宋两次罢相的李纲内心是多么痛苦,但他想到的是国家和人民,只要国家安全,人民幸福,自己“羸病卧残阳”也十分欣慰,这不正是诗人理想的写照吗?病牛的形象正是诗人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思想的艺术体现。它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于谦的“粉身碎骨会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等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诗人那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牛是一种大有益于人类的动物。古代咏牛诗描绘和赞美了牛的美好形象。这种美好的形象,主要不是美在形貌,而是美在品格和心灵。诗人描写和赞美了牛对人类的诸多贡献及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抒发了人对牛的热爱和敬意。一些官僚文人也借讴歌牛来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表达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看法。王安石曾说过:“丹青难写是精神”,可古代诗人们多用赋笔歌咏,将牛人格化,让人与牛通过对话、表情、行为等方式,交流思想感情。这是古代咏牛诗在表现艺术上的高超。
咏牛诗作为人们理想的载体,象征着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里,这种牛的精神是难以用区区几千文字来表述的。它是人类文明中的瑰宝,会千载万世的被人们传诵,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

搏牛之虻 版筑饭牛 充栋汗牛 椎牛发冢 吹牛拍马
槌牛酾酒 椎牛歃血 椎牛飨士 初生牛犊不怕虎 床下牛斗
喘月吴牛 对牛鼓簧 带牛佩犊 对牛弹琴 多如牛毛
风马牛不相及 风马牛 服牛乘马 放牛归马 风牛马不相及
饭牛屠狗 割鸡焉用牛刀 归马放牛 隔山买老牛 汗牛充栋
汗牛充屋 呼牛呼马 汗牛塞栋 呼牛作马 襟裾马牛
鸡口牛后 裾马襟牛 九牛二虎之力 瘠牛羸豚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毫 九牛一毛 鸡尸牛从 茧丝牛毛 鲸吸牛饮
扛鼎抃牛 犁牛骍角 老牛破车 老牛舐犊 犁牛之子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猕猴骑土牛 卖剑买牛 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 买牛卖剑 马牛其风 目牛无全 买牛息戈
目无全牛 牛不喝水强按头 牛刀割鸡 牛鼎烹鸡 牛刀小试
牛高马大 牛鬼蛇神 牛黄狗宝 牛骥共牢 牛角挂书
牛角书生 牛骥同槽 牛骥同皂 牛骥同皂 牛角之歌
牛口之下 牛郎织女 牛马襟裾 牛毛细雨 牛农对泣
泥牛入海 牛溲马勃 牛溲马渤 牛头不对马面 牛头不对马嘴
牛头马面 牛童马走 牛听弹琴 牛蹄之涔 牛蹄之鱼
牛蹄中鱼 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牛星织女
牛衣病卧 牛衣对泣 牛衣岁月 牛羊勿践 牛衣夜哭
牛之一毛 庖丁解牛 气冲斗牛 气冲牛斗 气喘如牛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