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优美散文国庆作业 抄散文名家的最好补 1000字左右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5:25:12
中秋优美散文国庆作业 抄散文名家的最好补 1000字左右
中秋优美散文
国庆作业
抄散文
名家的最好
补 1000字左右
中秋优美散文国庆作业 抄散文名家的最好补 1000字左右
中秋赏月,是人生的一大美景.一年中,有十二次圆月,而唯独有中秋节的月亮,牵动着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那么,为什么在一年中,唯有中秋节的月亮如此呢?我想,这至少与中秋时节的气候多少有点关系.年到中秋,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空气变的透明起来,正是赏月的好时节.
在我国古代,中秋赏月这一风俗源于何时呢?我翻阅了许多古书,最早的可能算是《礼记.祭义》篇里所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以别幽明,以制上下.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别内外,以端其位.”孔颖达疏云:“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谓秋分也.”“祭日于东,周朝旦之时,是为外;祭月于西,乡夕之时,是为内.”可知古人在秋分时节于西方祭月之礼俗.《周礼.春官》中说:“中秋,夜迎寒(阴)”.秋天迎接的是寒,是阴,所以仪式举行在“夜”.故在中秋之夜举行的这种“迎寒”礼俗,不正是《礼记》所言“秋分祭月”的原因?不正是相沿至今的中秋赏月风俗的起源吗?
中秋节做为我国的传统节日由来已久.为什么叫中秋呢,据宋朝人吴自牧的《梦梁录》记载:“八月十五日,三秋恰半,故谓中秋.”又说:“此夜月亮倍明于常时,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面对这良夜美景,历代诗人学者曾引发过多少感慨啊?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一首《月出》的情诗.每一章头一句分别以“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来描写在皎洁的月光下,一个轻柔缥缈的美人引起了一位男子的强烈倾慕与不安.比起太阳来,月亮变的含蓄,皎洁,充满温柔,它一直是光明、纯洁、美好的象征.然而,同样是一轮圆月,由于人的心境不同,千百年来,人们曾谱写过许多动人的篇章.唐朝王建的“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友人之情.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和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真切地点出了游子思乡的情思.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通过对明月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的回忆.江山已旧,人事已非.只有明月多情,穿过女墙仍旧照着这古老苍凉的故都,抚今思昔,能不伤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写出一个月夜花间独酌者的寂静气氛.反映出诗人被宦官权臣排斥打击的孤寂苦闷的心情.还有明朝李攀龙的“城头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马上望.”则描写出了一轮边塞明月和征人思乡的情结.
一轮皎洁的中秋皓月,在人们尽情地享受尽了其独特的诗情画意外,不免也会从心底里涌起一股淡淡的伤感.这到使我想起了那个月宫孤栖的嫦娥,那一个在我国流传了千百年的神话传说.据说在上古时期,天上有着十个太阳,灼热的阳光把土地都烤焦了.人们无法生活.爱民如子的尧祈求天帝帝俊救民于水火.可这十个太阳都是帝俊的儿子,帝俊当然不愿意处治他们.但他看到如果再这样让这些儿子胡闹下去,地球上的生物从此就会全部绝种,权衡再三,还是派神箭手羿到人间去解决这些问题.羿接到命令后,就带着妻子嫦娥一同下凡,并把九个太阳射了下来,解决了人间的疾苦.但这也同时惹怒了太阳的父皇帝俊,结果是将羿贬到人间,不许再返天庭.美丽女神嫦娥也受了无故的牵连,陪同羿经历着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羿为了阻止死神的脚步和消除对嫦娥歉疚的心理,历尽千辛万苦,到西方的昆仑山上找到西王母,求的不死之药,并带回家让嫦娥保管,待到规定的良辰吉日夫妇同吃后再返天庭.但嫦娥因受羿牵连而不能回到天庭,所以对丈夫多少产生了些怨恨,后来又听说羿与河伯的妻子宓妃有过不正当的关系,一气之下,在中秋月夜,趁羿不在家时独自把灵药吃掉.此时,嫦娥就觉着她的身体轻盈无比,而且如生着翅膀般地离开地面向天上飞去.暗蓝色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皎洁的明月,往下望是灰白色的田野,幽暗的山谷,四周寂静极了.嫦娥经不住这一轮圆月的诱惑,情不自禁地奔向了月宫.但是她错了,在月宫落脚之后,她发现月宫里出奇地冷清和孤寂,除了一只常年捣药的月兔和一株桂树外,什么也没有.而只有在此时,那个自作聪明而又多少带着点报复心理的嫦娥,其悔恨无比的心情象这片浩瀚的夜空一样“绵绵无绝期”.这便有了后人李白的“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和李商隐的“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悲凄的诗句.
孤栖月宫的嫦娥,随着年复一年的秋去春来,于碧海青天之中夜夜悔恨无比.也许人们对嫦娥的悲惨处境不胜同情,后来清冷的月宫里又添了一个因“学仙有过”而被罚到月宫伐桂的吴刚.可是那棵高达五百丈的砍一刀,缺一块,可等把斧头拔出来创口又合上的桂树,使的吴刚年复一年地永不休止地砍着这棵永远也不会砍倒的桂树,嫦娥虽有万端悔恨,但也无人能诉说,这仍多少带着些不可言状的悲剧色彩.
也许这一则略带悲剧色彩的传说于流传中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古人,古人也把自己的感情带进了这一轮中秋皓月.但是,在古代文人浩如烟海的咏月诗句中.我更感兴趣的还是李商隐在《霜月》中的那句“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里的“青女”据《淮南子.天文训》中说,是为青霄玉女,是主霜雪的女神.而“素娥”即为“嫦娥”.这种在严峻的环境中自得其乐的精神到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也许是今生有幸的缘由吧,我见过好多地方的中秋月.第一次是在峨眉山,于郁郁葱葱之中,柔和的月光笼罩着雾霭中若隐若现的群山,伴随着金顶大殿里传出的僧人有节奏的诵经声,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第二次是在新加坡的圣淘沙岛上,我特意远离岛上旅游闹区,静静地躺在海滨沙滩的几株椰子树下,遥望夜空那一轮“外国的月亮”,激起的是一股思乡的情思.第三次是在泰山,于庙宇石刻之中,仰首一轮中秋皓月,更使你感到华夏文明的源远流长.第四次是在福建的眉州湾,靠在那耸立云霄的妈祖象前,眼前是碧波荡漾的台湾海峡,头顶是一轮海上明月,给人感觉更多的到是张九龄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第五次是在内蒙古的四子王旗草原,一轮皓月把青辉洒向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远处不知什么地方偶尔传来马的一声嘶鸣或牧羊犬的吠声,给这幽静的草原之夜更增添了莫测的神秘色彩.遥想当年成吉思汗在这块疆域上纵横驶骋的情形,使人的情绪久久难已平静.第六次是在新疆的吉木萨尔,这也是我当今印象最深的一次.那一天,太阳的残辉还历历可见,如镜般的皓月就已早早地挂在了天山上空了.皎洁的月光雾丝般倾洒在天山的雪峰之上,脚下这片粗旷豪放的天地变得冷静而又圣洁,伟岸而又深沉.独自一人置身于这轮塞外的天山中秋月下,用心去体会她那种博大而精深的气氛,人会纯洁的象个孩子.身居闹市那些烦恼此时会全部融化在那皎洁浩瀚的月光之中.给人的感慨更多的,是这轮明月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远古走来,还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朝未来走去.远古时期的人们对月亮的敬仰也罢,历代文人对月亮咏颂也算,还有那则源渊流长的美丽神话,在这轮圆月走来又即将走去的连接的时空点上,望月抒怀,我到是感觉诗人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是把话说到了绝处.
在天山脚下赏月的那一个时刻,我曾突发过一个奇想,一首《把酒问月》,撩拨过多少古人的情丝,今天我们无可非议是诗中的“今人”,而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我们不是终究要加入那“古人”的行列吗?而那时的“今人”再吟诵起这首《把酒问月》时,是否也是有如此的心境和感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