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 ).A. 电子管B. 真空管C. 晶体管D. 显象管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15 16:17:50
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 ).A. 电子管B. 真空管C. 晶体管D. 显象管
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 ).
A. 电子管
B. 真空管
C. 晶体管
D. 显象管
电子、X射线和放射性现象,这三大发现是19世纪末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在此基础上,20世纪初产生了( ).A. 电子管B. 真空管C. 晶体管D. 显象管
根据我所查到的知识,电子管就是真空管.在此应该是A、B都符合答案.
参考资料:
电子管、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1883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在研制灯泡中无意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当把一块金属 板与灯丝一起密封在灯泡内,给灯泡通电后,如给金属板加正电压,则发热的灯丝与金属 板之间有电流流过,相反则没有电流流过.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爱迪生效应,但当时爱迪 生没有更多地去研究它.直到1897年汤姆逊发现电子,人们才知道,原来灯丝加热后有电 子射出.1904年,英国发明家弗莱明(1849—1945年)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终于造出 了一只二极管.他在真空管中放置两块金属板,一个当正极,一个当负极,当加热负极时 ,就有电子射向正极.利用它,可以检测到无线电信号,但电信号非常微弱.主要原因是 ,人们无法控制二极管内的电子流大小.
1905年,美国物理学家德福雷斯特(1873—1961年)制成了第一只三极管,它是在二极管的正极和负极之间加一个金属栅网(即金属栅极)构成的,其特点是电子流更大,检 波更灵敏.后来认识到,改变栅极电压,即可以改变电子流的大小,这样,三极管就有了 放大作用.
三极管的发明为无线电通讯和广播开辟了道路.1906年,美国物理学家费丁生( 1866—1932年)发明了调幅波,使高频信号带着声音的振幅发射出去.这年底,他成功地 进行了首次无线电广播.收音机诞生了.由于早期的三极管真空度不高,收音质量不好,直到1914年,高真空管问世,无线电广播 方有大规模发展.1920年11月2日,美国威斯汀豪斯公司在匹兹堡建成了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美国成立全国广播公司,使无线电广播在全美普及.
电子管元件在三极管发明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四极管、五极管、微波管相继问世,使可利用的电波频率区段大大扩展,电子设备功率大大增加.1928年,美国发明家兹沃里 金发明了电视显像管.1939年,美国无线电公司推出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电视.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电视技术突飞猛进.今天,彩色电视机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现代生活的 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本世纪初,有些无线电爱好者发现某些半导体矿石有单向导电性,因此很适合做检波 器,这使科学家们想到,用半导体可以制作与电子管同样性能的晶体管.由于许多理论和 技术问题没有解决,真正发明晶体管时已经到了40年代末.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室的肖克莱 (1910年—)、巴丁(1908年—)和布拉坦(1902年—)经十几年的努力,终于在1947年 12月23日研制成功了第一只晶体管.1950年,肖克莱等人又发明了晶体三极管.
与电子管相比,晶体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耗能低、寿命长、制造工艺简单、使用 时不需预热等优点,它的问世大大加速了电子技术的发展.
晶体管出现后,50年代人们又推出了集成电路.所谓集成电路就是将电子元器件(即 晶体管)与电子线路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它能完成从前需要几个分立电子元件才能 完成的功能.集成电路是在晶体管的微型化基础上出现的,它开创了晶体管微型化的新思 路和新方向.随着工艺水平的不断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不断上升,价格则不断下降.
1959年,美国德克萨斯仪器公司率先推出了第一块集成电路.
60年代以来,集成电路向大规模集成电路甚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发展,其集成度越来 越高,功能越来越强.70年代中期,出现了在一块硅片上包含有十万个晶体管的超大规模 集成电路.由于电子元件的变革,电子产品的价格性能比急剧下降,达到了空前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了电子化时代.电子技术扶持了一大批高精尖技术的发展,其中包括航空航天 技术、自动化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是电子技术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