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表面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2 14:06:21
硬币表面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
硬币表面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
硬币表面细菌的分离与鉴定试验
基本思路
先取样,再培养,后分离,最后鉴定
一、取样
用被蒸馏水湿润棉花再硬币表面擦拭取样
二、培养基配置
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的化合物有碳源、氮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有的化合物既是碳源又是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但不一定需要外界补充,有的微生物可以自身合成.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样品,培养后可在LB固体培养基上划线分离.以下为本实验中培养基配置步骤:
1.称量:准确称取各成分.蛋白胨0.5g,酵母提取物0.25g,氯化钠0.5g,加水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1g琼脂.
2.溶化:加热熔化,用蒸馏水定容到50mL.配置LB固体培养基时还需加琼脂,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pH:用1mol/L NaOH溶液调节pH至偏碱性.
4.灭菌:在两个250ml的三角瓶中分别装入50ml LB液体培养基和50ml LB固体培养基,加上棉塞.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放入灭菌锅内,1kg压力灭菌15min. 5.倒平板:灭菌后,待固体培养基冷却至6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操作进行.其过程是:①将灭过菌的培养皿放在火焰旁,右手拿装有培养基的三角瓶,左手拔出棉塞;②右手拿三角瓶,使三角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③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三角瓶口的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立刻盖上皿盖;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倒过来放置的目的是防止培养基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水滴落到培养基表面.向培养皿中转移已灭菌的培养基时,也不要把培养基沾在皿壁上.否则,空气中杂菌会在这些粘附培养基上繁殖,并污染皿内培养基.
三、灭菌和消毒
1.无菌技术:①对实验操作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培养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微生物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④避免已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
2.消毒方法:①日常生活经常用到的是煮沸消毒法;②对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则使用巴氏消毒法;③对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首先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等溶液以增强消毒效果,然后使用紫外线进行物理消毒;④实验操作者的双手使用酒精进行消毒.
3.灭菌方法:①接种环、接种针、试管口等使用灼烧灭菌法;②培养基、无菌水等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所用器械是高压蒸汽灭菌锅;③表面灭菌和空气灭菌等使用紫外线灭菌法,所用器械是紫外灯.
4.比较消毒和灭菌:
比较项
理化因素的作用强度
消灭微生物的数量
芽孢和孢子能否被消灭
消毒
较为温和
部分生活状态的微生物
不能
灭菌
强烈
全部微生物
能
5.注意事项:①实验中用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造成污染.灭菌后,通常在60~80℃烘箱中除去灭菌时的水分;②物品装入高压蒸汽灭菌锅灭菌后,要首先打开排气阀,煮沸并排除锅内冷空气,其目的是有利于锅内温度升高,随后关闭排气阀继续加热,加热结束切断热源后,要使温度自然降低,气压务必降至零时打开锅盖,其目的是防止容器中的液体暴沸;③在用任何器皿转接时,瓶塞和封口膜只能夹在手上,不许放在台面上,接种时要在酒精灯火焰旁操作;④培养基一定不能沾在三角瓶口、试管管口和培养皿壁上,否则容易污染;⑤接种时要胆大心细,动作快捷,这是减少污染的关键;⑥接种后,培养皿必须倒放(盖在下方)在恒温培养箱中,如正放则水蒸气在盖上凝成水滴,滴到接种后的培养基表面,水流扩散会使菌落扩散,就很难形成单菌落了.
四、细菌的分离
1.划线分离法:用接种环蘸培养后的样品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在培养10~20h后,可由一个细菌产生单菌落,菌落不会重叠.如果再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至含有固体培养基的试管斜面上,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由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其操作步骤是:将培养皿底部用拇指和无名指固定成倾斜状态,在火焰旁将培养皿稍微打开.在此同时,用环状接种针在火焰旁取少许菌悬液,迅速送入培养皿内,在平板培养基的一边,作第1次平行划线 3~5条,转动培养皿约70°角,用烧过冷却的接种针,通过第1次划线部分作第2次平行划线,然后再用同样方法,通过第二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三次平行划线和通过第三次平行划线部分作第四次平行划线.划线时,接种针应与平板表面成30°角左右.不要使接种针碰到培养皿边缘,也不要将培养基划破.划线完毕后,盖上皿盖,倒置于恒温箱培养.
取菌种前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的微生物;除第一次划线外,其余划线前都要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消灭接种环上残留菌种;取菌种和划线前都要求接种环冷却后进行,其目的是防止高温杀死菌种;最后灼烧接种环的目的是防止细菌污染环境和操作者.
2.涂布分离法: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到10-5 ~10-7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通常每个培养皿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最为适合.将每个菌落分别接种在斜面上扩增培养后,再做功能性实验.
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些.细菌的两种分离法各有优点,都可采用.
五、菌落和菌种种类的辨认
单个细菌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是,当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便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不同种类的细菌所形成的菌落在大小、形状、颜色、光泽度、透明度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征.
细菌的菌落表面一般是光滑而湿润的,有黏稠性,多数透明或半透明,但也有细菌的菌落表面是干燥、有褶皱的;放线菌由于有纤细的菌丝并可产生孢子,所以菌落表面是紧密的绒状、坚实多皱,长孢子后就成粉末状,由于菌丝和孢子有多种色素,所以在菌落培养基底部和菌落表面都有不同的颜色,菌落不易用接种环挑动;酵母菌落类似于细菌菌落,表面光滑而湿润,有黏稠性但大多呈乳白色,少数呈红色.
如果菌落无法辨认,只有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在显微镜下细菌一般为杆状、球状和弧状,直径都在1um左右;放线菌菌丝是没有横隔的分枝丝状体,气生菌丝顶端分裂成串状孢子,孢子丝有直线形、螺旋状、弯曲式或轮生等;酵母有卵圆型或丝状,但卵圆形细胞大于细菌,直径约5~7um. http://www.5ykj.com/Health/gaoer/456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