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与不孝怎么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1/25 01:07:04
孝与不孝怎么理解孝与不孝怎么理解孝与不孝怎么理解能够全心全意照顾父母的人就是孝子不孝有三,不满足就是不孝!最好的孝就是活好自己,爱惜自己,快快乐乐的,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并和父母分享这种快乐与自在。

孝与不孝怎么理解
孝与不孝怎么理解

孝与不孝怎么理解
能够全心全意照顾父母的人就是孝子

不孝有三,不满足就是不孝!

最好的孝就是活好自己,爱惜自己,快快乐乐的,安安全全,健健康康的,并和父母分享这种快乐与自在。

对自己好,对父母好。

孝于不孝是一种行为,是以客观来判定的

不孝有三: 一味顺从;家境贫穷;无后。
1 一味顺从也是不孝。古人的认识深刻啊,学习中~
2 迷糊了,家境贫穷也算不孝啊,汗,细想还真有道理,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不混出个人样来,父母确实脸上无光啊。
3 无后。这个我无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这么说。
那么孝就是,走正路,干一番事业,成一个家。...

全部展开

不孝有三: 一味顺从;家境贫穷;无后。
1 一味顺从也是不孝。古人的认识深刻啊,学习中~
2 迷糊了,家境贫穷也算不孝啊,汗,细想还真有道理,三十年前看父敬子,三十年后看子敬父,不混出个人样来,父母确实脸上无光啊。
3 无后。这个我无语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这么说。
那么孝就是,走正路,干一番事业,成一个家。

收起

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来去匆匆,有没有人将父母的生活遗忘在匆忙中?孝,一个亘古不变的道德规范。现代人对孝的理解是什么?为搞清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四川省社科院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调查。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2004年12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为《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当务之急
调查现代孝道观
成...

全部展开

年轻人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来去匆匆,有没有人将父母的生活遗忘在匆忙中?孝,一个亘古不变的道德规范。现代人对孝的理解是什么?为搞清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四川省社科院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调查。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2004年12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为《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
当务之急
调查现代孝道观
成都商报:孝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代代承传。人们早已公认,它是约束现代居民行为的重要道德规范。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对城乡居民的“孝道”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有必要吗?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赵喜顺研究员:根据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家庭美德确定为公民道德建设的三大基本领域之一,而“孝道”,更是组成家庭美德必不可缺的重要原因。需要指出的是,随着历史发展,传统的“孝道”褒贬不一,现代孝道的概念也磨砾得模糊不清。 从现代的观念来看,孝道作为一种家庭美德,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当务之急。
但是目前的城乡居民,究竟如何看待“孝道”、现代孝道观应该是什么模样?为搞清这个问题,从2001年开始,省社科院与共青团四川省委共同组织了“中华孝道文化研究课题组”,专门组织调查。经过历时三年的调查分析,我们于本月中旬正式完成了名为《四川城乡居民孝道观念的调查与分析》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成都商报:调查方式是什么?调查对象的构成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为力求调查全面、数据准确,首先由省社科院设计问卷,然后委托共青团四川省委,通过全省各地的团组织向城乡居民发出上千份调查问卷,最后汇总研究,整个过程历时3年。
《报告》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人数共有869人,从性别来说,男性占53.36%,女性占46.64%。其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82岁。调查对象中,城市的占45.91%。从调查家庭类型来看,夫妻两人家庭占15.6%,夫妻及未婚子女一起生活的占39.23%,父母(或其中一方)与已婚子女一同生活的占20.61%。
总的来说,调查对象包括了各种不同背景的人,有利于全面了解人们对“孝”的看法。
问卷调查
“孝”不只是物质上的供养
成都商报: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被认为是最基本的道德。但是对于孝道含义的理解,则层出不穷,有所谓“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等说法,认为对父母的绝对服从,应当是孝道的主旨。《报告》显示,现代人对孝道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此次调查关注的首要问题,就是关于孝道的知晓度。结果96.78%的人们都回答听说过“孝道”这个词,证明它仍是现代人们意识中主要的道德规范之一。
接下来,对孝道含义的问卷调查,却引人深思。
什么是孝?古代的孔孟曾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把传宗接代、厚葬等都看成是孝的重要内容,而且一味强调绝对服从父母。但是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
同意把传宗接代、厚葬父母、一味顺从父母作为“孝”主要内容的被调查者,不到2%;71.63%的调查对象表示,孝的含义应当是“善于奉养父母”。这里我们需指出,物质上供养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对父母不敬、给他们脸色看等,即使供给的是锦衣美食,也不能称之为孝。
我们发现,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子女们忙于工作、学习、应酬,往往容易忽视对父母的看望问候,使父母因得不到亲情满足而心情苦闷,丰盛的物质供养也同样无济于事。只有“养情”、“敬亲”相互结合,才能真正体现孝道的精髓。
孝道,实际由子女与父母两个主体共同维系,因此在《报告》中,我们分别调查子女们对父母生存状况的问答以及父母对子女是否孝敬的看法。
子女谈孝
三成以上子女与父母有矛盾
成都商报:孝道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是处理子女与父母关系的行为准则。分析《报告》调查结果,反映出现代社会子女与父母的关系现状是怎样的呢?
赵喜顺:本调查特别设计了两组问题:一是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子女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在一起生活是否曾发生过矛盾冲突,如果发生过,又是由哪些成员之间发生的?二是子女分家后与父母的关系问题,包括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照料父母、看望父母?是否曾因供养父母而发生矛盾纠纷?
首先,看子女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关系问题。结果回答很少发生矛盾的占被调查者的67.12%。同时,有36.14%的人们认为矛盾源自婆媳之间。这表明,实际生活中三成以上的家庭,确实存在子女与父母的矛盾,而且婆媳关系也成为维系家庭和睦的关键。
接着再看子女与父母分家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关于分家后如何供养父母的问题,有48.29%的子女回答父母自己养活自己;回答由子女提供钱粮、父母单独生活的占26.56%;回答每天都能看望父母的占38.67%,回答五天左右看望一次父母的占20.93%。
老年人年老体衰,生活能力变弱,由于种种原因,子女们往往难以顾及老人们的照料。尽管分家后,父母们的经济来源有一定保障,但是缺乏子女问候、亲情交流的家庭,对年老的父母而言却是一个巨大的遗憾。这不得不令子女们深思。
父母谈孝
二成以上父母认为子女不孝
赵喜顺:看看我们设计的问卷中,老年父母对自己子女是否孝敬的评价:
回答“很孝敬”的只占32.74%,65%左右的父母认为子女“比较孝敬或一般”。应当看出,老人们对子女孝敬状况所下的“比较孝顺或一般”的结论,实则已是弱化了对子女的某些不满。综合相关数据,被调查的二成以上的父母们认为,部分子女并不孝敬。
对于子女不孝敬的问题中,有七成以上父母认为是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目前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并不健全,有相当部分老人,特别是农村老年人,在失去劳动力后,要靠子女来供养。所以,从老年父母的角度来看,是否供养父母,已成为衡量子女孝与不孝的重要标准。同时,《报告》还显示,“不看望不照料父母”、“子女把带孩子、煮饭、洗衣等一股脑儿推给父母……将他们等同保育员、钟点工看待”等,也是被调查的父母们极为反感的。
提倡孝道
严厉鞭挞不孝行为
赵喜顺:综上调查资料可见,符合现代社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求的孝道,即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人“孝道”思想中提倡的养亲、敬亲、悦亲等,与现行法律规定的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以及公民道德建设所提供的敬老爱老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而“父为子纲”、“厚葬久丧”等封建糟粕则应大力运用舆论的力量进行批驳。
同时,全社会应树立尊老敬老的典型;另一方面,发挥监督作用,对虐待遗弃老人、严重侵犯老年人权益的行为,进行严厉鞭挞。

收起

怎么孝?独身子女那么多,以后一个家庭要养活四个老人,你们的意思不生下一代了。所以孝与不孝,不能从简单的教条去讨论,要实事求是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