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理解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23:33:24
就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理解
就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理解
就如何评价一堂好课的理解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的要义有三:一是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所谓发展,现代汉语解辞为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课程对学生的促进,主要表现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终身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品质.二是面向每一位学生.作为基础教育,面临的任务既要培养高素质的尖端人才,又要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建设者.课程强调面向每一位学生,既是顺应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国家对人才需求的必然.三是关注学生、和谐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不能只是某一方面,应是全面、和谐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贯彻这一核心理念呢?我认为有四点要思考.
一、课堂教学目标
好课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新课程改革强调课堂教学目标要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者真正统一起来,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因此,课堂教学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体系,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实现.任何割裂三维目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在听课的课程中,我们发现一些老师在处理“双基”上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教师放弃抓”双基“的训练”,认为新课程理念不需要抓“双基”了.二是教师只关注“双基”的训练,教死书、读死书.教学方式的传递上禁固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我们一定要注意,课堂教学要很好落实“双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关于课改的目标)“双基”不是死灌给学生的,让学生被动地接受.“双基”是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创设教学情景、教学过程、学习过程)让学生“悟出”来.
关于“双基”: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双基”发展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再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关于基础知识,无需再述 .
基本技能是指过去长期保持的“双能”发展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再加上“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更为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对于学生是重要的,因为这是一种自我超越、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可以在发现的过程中领悟很多东西,可以逐渐积累创新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
基本思想主要指一门学科教学的主线或一门学科内容的诠释架构和逻辑结构,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讲好一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固然是必要的,但同时更应当让自己的学生清醒地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知识的相互联系以及整个知识体系的框架,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本身蕴含的思维形式和方法,让学生抓住一门学科知识的“纲”,这样才能达到越教越深,越学越少的境界.
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智慧形成于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悟解决问题、应对困难的思想和方法、就可以逐形成正确思想与实践的经验.而这恰恰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所忽视的.
二、教师的教学方法.
探究性: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训练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式.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教法是否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以探究性为主的研究性教学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高,学习效果好
激励性:激励性主要看教师能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态度及时给予有价值的反馈、发挥课堂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导向、激励、诊断和反思提高的作用,对学生的激励既不形式化,又具体、诚恳,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也要用及时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三、学生的学法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一堂好课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上重点关注学生的学法,有以下几种状态.
学生的情绪状态.观察教师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能否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学习中,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否保持较长的注意,是否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听课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上课教师自己讲得激情洋溢、如疻如醉,而讲台下学生却昏昏入睡,这样的课不是关注学生的课,不是好课.
学生的投入状态.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关注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活动.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许多教师都意识到课堂上不能再一味地包办代替,不能再唱独角戏了,要想法为学生的参与提供时间和空间.现在可以说看到很多教师的公开课: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生方式也用起来了.可我们也发现,有的课还停留在表面形式上的热热闹闹,教学设计有温度无深度、学生思维缺乏深度和广度,多数学生人云亦云,缺乏独到的见解和精彩的生成.学生有效投入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这样要求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
学生的交往状态.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能有意识地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否科学合理地进行分工合作,是否会听别人的意见,是否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遇到困难能否与其它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四、教师的人格魅力
首先教师要使自己成为学生心目中的道德模范和高大的人师.即教师“有比黄金还要贵重的诚信,有比大海还要宽广的包容,有比自己还要宽宏的博爱,有比高山还要崇高的道德”,(温总理)通过教师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学生具备阳光般的心态和健康的人格.
其次,教师要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教师也要与时俱进、博览群书,既要做该学科的专家或“经师”,也要做其它学科的的“杂家”上其课来才能潇洒大方、游刃有余,学生听起来自然也是一中享受.因此,对教师来说:
一是教师要具备精气神.,大造魅力课堂.教师有魅力,学生就会为之折服;课堂有魅力,学生就如沐春风.
二是教师要用良好的语言技能打动学生.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有效载体,好的课堂语言除了要专业、科学之外,还应该做到幽默而富有情趣、生动而富有形象、诗化而富有艺术,要把知识讲的深入浅出,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知识,在形象中理解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