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地震

来源:学生作业帮助网 编辑:六六作业网 时间:2024/12/23 18:29:58
如何预防地震如何预防地震如何预防地震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

如何预防地震
如何预防地震

如何预防地震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有关地震知识及预防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
大的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这是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第二次机会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关火!关火!”,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抓住什么的心理.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的对象.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务必不要*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搭乘电梯的话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路边停下.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警察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及警察等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相信从政府、警察、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简单地说,地震的原因主要有:地球各个大板块之间互相挤压.另外还有火山喷发引起.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地震(earthquake)是大地的振动.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天然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它是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出去,到地面引起的房摇地动.构造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90%以上.其次是由火山喷发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约占地震总数的7%.此外,某些特殊情况下了也会产生地震,如岩洞崩塌(陷落地震)、大陨石冲击地面(陨石冲击地震)等.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